摘要:当前“群众体育运动”方兴未艾,城乡居民天天都在运动健身。各大城市也搞“城超”,农村也在发展“村超”、“村BA”。而观看比赛的人座无虚席,呐喊助威之声震天动地。“生命在于运动”,城乡居民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不禁让我想起了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群众体育运动”
当前“群众体育运动”方兴未艾,城乡居民天天都在运动健身。各大城市也搞“城超”,农村也在发展“村超”、“村BA”。而观看比赛的人座无虚席,呐喊助威之声震天动地。“生命在于运动”,城乡居民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不禁让我想起了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群众体育运动”,在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下,各企业、城乡各学校、军队、事业单位每天坚持做广播体操,单位都有乒乓球桌、篮球场。农村也有乒乓球室,学校每学期举行运动会,单位在五一劳动节,也举行趣味性运动会,比如拔河、跳绳、投掷、跑步、象棋比赛、扑克比赛等。农村人在打谷场负重、举板车轮、抵杠(抵扁担)、摔跤。我小时候寒暑假用大门板当乒乓球桌,与小伙伴们打乒乓球,用两条板凳支上竹竿子跳高,女孩跳橡皮筋、踢键子,体育运动是我们的童年美好回忆。
在城市,在乡村我们总是看到运动健身的人群。跳广场舞,散步、慢跑、打太极、打八段锦等等。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锻炼方式,锻炼身体已经是中老年人每天的常态。城市有布袋公园、运动场,可以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甚至是在公园运动场玩双杠、单杠、吊环。可农村老人们没有运动场、健身器材,他们每年都是在公路上、农田道路上散步。但农村有村BA、村超、村晚,年轻人可以去公办学校运动场、操场打乒乓球、踢足球、打篮球。城乡居民群众体育运动方兴未艾,他们因陋就简,因地制宜。比如说,农村人举重用板车轮子,缆绳拔河、扁担两人互相抵制看谁后退,翻跟头、摔跤等,自娱自乐,同时又能健身,还有人“拿大顶”(倒立)。城乡居民健身锻炼需求旺盛,可运动场、健身器材非常少,满足不了居民需求。曾经有人在我家窗户边跳广场舞,吵的我无法休息。
农村的群众体育运动成为乡村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各地都办起“村BA”、“村超”、“漂流”、采摘、垂钓,城里人到农村体验的越来越多,他们都是从农村走出去的,回农村吃农家饭,找乡愁,体验一下农活,其乐无穷,乐此不疲。在荒地上寻找野菜也是一种运动,挖野菜的人、找蘑菇的人、赏湖光山色的人到农村去充实自己生活,晚上在村广场上看一场戏,欣赏篝火晚会,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文化遗产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现在外出旅游的中老年人占比逐年上升,农村也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农村交通也十分方便。群众体育运动促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群众体育运动吃上文化旅游“饭”,促进农村消费,也使农村充满着人气、烟火气。
全国各地城市也在搞“城超”,跟着球队去旅游成为城乡居民一种消费方式。发展群众体育运动,不仅增强全国人民体质,而且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群众体育运动是竞技体育之父,只有群众体育运动发展起来了,才能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体育运动职业化是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的一种方式,而群众体育运动也是提高竞技体育的另一种方式,竞技体育必须要“两条腿走路”,不能放弃群众体育运动,去单纯依靠职业化。事实证明,体育运动产业化、职业化对竞技体育没有太大的作用。体育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一股力量、一种积极心态!
来源:长江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