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振兴助力兵团乡村振兴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5 02:43 3

摘要: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兵团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振兴助力兵团乡村振兴。

●张燕梅 万亚玉

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兵团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振兴助力兵团乡村振兴。

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是打造现代化智慧农业。智慧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推动优势产业先行实现智慧化,进而实现全兵团农业智慧化一体化发展,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关键路径。要立足棉花、红枣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和资源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各师市创建现代化智慧农业产业园,为智慧农业技术应用、模式创新提供平台支撑,加速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集群。大力培育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标杆企业等市场主体,以点带面,逐步打造一批现代化农业产业集群;立足绿色有机果蔬、棉纺织、优质畜牧等优势产业,发挥优势产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重点打造一批独具兵团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强化农业品牌建设,以特色优势农业产品为抓手,打造兵团现代化农业产业品牌;借助对口援疆的力量,进一步提升兵团现代化农业产业品牌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三是坚持做好科技助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现代化农业离不开科技,应进一步扩大科技助农覆盖面,加大技术推广与服务力度;系统开展涉农专业技术培训,让农业生产者熟练掌握先进适用技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落地应用,助推农业现代化进程。鼓励懂技术、接地气的科技人员带着科研项目深入团场、连队,围绕生产实际开展针对性研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持续提升农业技术水平。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做好“土”文章是壮大特色产业的关键,是有效避免“同质化”的重要抓手。一是深挖产业特色。各师市应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结合经济发展趋势和消费热点挖掘产业特色,擦亮产品品牌。要聚焦绿色有机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等优势领域,持续做强做优现有特色产业集群,通过强化品牌矩阵传播与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产品辨识度和市场美誉度。二是激活传统产业新动能。要立足资源禀赋,推广现代高科技栽培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戈壁设施农业等,进一步提升棉花、果蔬、绿色有机农畜等传统产业的优势地位。强化种业科技创新,依托农业科技园区和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持续提升棉花、果蔬、绿色有机农畜等传统产业的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三是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要立足市场需求,鼓励和支持涉农企业瞄准全产业链方向延链补链,拓展产业增值空间。建立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对标机制,在产品创新、技术升级、标准建设等方面精准发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联农带农紧密的产业主体。

持续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推动力。一是持续延伸产业链。立足兵团特色及优势农业产业,积极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打造“农业+”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农业与餐饮业、农业与电商等的融合发展,进而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拓宽产业发展途径。二是强化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合作社是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应大力支持“企业+合作社+职工”的合作社运营模式,充分发挥合作社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提升职工群众收入的同时助推乡村振兴。三是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是团场、连队推动一产与二产、三产融合的重要载体。各师市应立足团场、连队的实际产业情况,培育一批家庭农场,坚持经营规模“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做到因地制宜。要积极引导家庭农场充分尊重市场需求,既发展能满足大众化消费需求的产业模式和产品,又兼顾“差异化”“个性化”市场需求,坚决不搞“一刀切”。要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科技人员、职工、退役军人等创办或领办家庭农场。

强化农业科技人才支撑。产业振兴离不开科技和人才,农业科技人才是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一是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制定实施全能型与实用型职工培训计划,开展与农业技术相关的技能和理论知识培训,对培训后顺利结业的职工,坚持提供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利用好“数字+”“云网络”等技术,定期组织职工参与在线教育学习,确保职工的产业知识和技术能得到不断更新,进而培养出一批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技能型职工。二是大力培养农业产业创业创新带头人。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等开展广泛合作,组建农业产业创业创新导师队伍,鼓励和支持团场、连队的技术能手、创新达人与导师结对,逐步培育出一批带头人。通过疆外人才市场招聘、高校宣讲、学习交流等方式,积极吸引大学生返乡和疆外各类优秀人才来兵团就业创业,为培育农业产业创业创新带头人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保障。三是积极培育一批乡村能工巧匠。各师市应对现有的乡村能工巧匠进行摸底,根据技艺类型、工艺价值等做好分类,依据分类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既充分激活能工巧匠的技艺活力,又为能工巧匠提升技艺提供有力支持。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开设能工巧匠类课程,开展接地气的技能技艺教育,为培育乡村能工巧匠提供平台。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