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2日-14日,沈阳新世界博览馆里飘着两股奇妙的气味和声波:一边是甜秆榨汁的清甜,一边是智能设备运行的电子微鸣。第十四届辽宁国际农业博览会在此启幕,300余家企业带着“会思考的拖拉机”“有数字身份证的鸡肉”和“零铅咸鸭蛋”集体亮相。这场以“打开新世界,投资
转自:沈阳晚报
9月12日-14日,沈阳新世界博览馆里飘着两股奇妙的气味和声波:一边是甜秆榨汁的清甜,一边是智能设备运行的电子微鸣。第十四届辽宁国际农业博览会在此启幕,300余家企业带着“会思考的拖拉机”“有数字身份证的鸡肉”和“零铅咸鸭蛋”集体亮相。这场以“打开新世界,投资新农业”为主题的展会,正在用一个个鲜活故事勾勒中国农业的新模样——当农民对着手机直播卖甜秆年入30万元,当无人驾驶拖拉机在田间画出毫米级精准轨迹,传统农业正踩着科技的跳板,跃入一个超乎想象的新时代。
甜秆“网红”的逆袭:农民直播间里开出“数字农田”
“家人们看这汁水!咬一口甜到心坎里,这是咱东北老味道!”农民张先生举着手机,镜头前的甜秆堆成小山,身后辽宁明远集团的展台上,“线上销售培训基地”的牌子格外醒目。谁能想到,这个曾经靠种高粱年收入不过3万元的汉子,如今靠直播卖甜秆,半年进账30万元。
“过去扛着甜秆赶大集,一天卖几十根;现在对着屏幕讲‘情怀’,一场直播卖出上千斤。”张先生点开手机后台,订单地图密密麻麻——黑龙江的客户买“童年回忆”,广东的买家好奇“北方甘蔗”。辽宁明远集团为他搭建的线上平台,从拍摄剪辑到店铺运营全程培训,甚至帮他设计了“咀嚼甜秆教程”短视频,把农产品变成了“文化消费品”。
在农博会“特色产业”展区,像张先生这样的“农民网红”还有20多位。他们身后的展架上,盘锦大米戴着区块链溯源码,丹东草莓挂着“糖度检测证书”,传统农产品正通过直播电商、跨境平台,从田间地头直通全国餐桌。正如张先生所说:“我卖的不只是甜秆,是咱农民用数字技术敲开的新世界大门。”
“铁牛”会自动驾驶:北斗导航画出农田里的“科技精度”
农博会智慧农业展区,一辆银灰色的“EV-2604”无人驾驶拖拉机被里三层外三层围住。工程师轻点平板,视频里这台没有驾驶室的“铁牛”,带着耕地机,沿着预设轨迹耕地,犁出的土垄像用尺子量过一样笔直。更令人称奇的是拖拉机的“大脑”——内置的深度学习模型能自动识别障碍物,遇到田埂会减速,检测到电量不足就回充电桩。沈阳盛科御旷科技的工程师骄傲地介绍,这款拖拉机可不一般,堪比“全能农民”,它没有驾驶室,纯纯无人操作,但它可以操控多种农机具,让农民坐在家里种地的梦想触手可及。
“过去种地靠经验,现在靠数据。”一位围观的老农忍不住摸了摸冰冷的机身,“我家200亩地,以前得3辆拖拉机5个人干好些天,这‘铁牛’一天就能干完,还不喊累。”
在无人拖拉机旁边,中科院的黑土地保护技术、科大讯飞的“AI 病虫害识别”系统同步展出。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坐在家里点屏幕”,农业正从“体力活”变成“技术活”,无人农机、智能灌溉等技术正批量走进东北农田。
咸鸭蛋的“科技赋能”:从“铅超标疑虑”到全流程智能监控
“很多人怕咸鸭蛋含铅,其实现在的生产线比手术室还干净!”辽宁鑫金集团展台前,负责人王恩帅指着屏幕里的流水线——鸭蛋在传送带上经过“照妖镜”(智能筛选仪),不合格的自动剔除;真空腌制罐里,盐卤配比精确到克;最后一道工序,每枚蛋都要经过重金属检测仪“体检”。
“传统腌制靠经验,现在靠传感器。”王恩帅调出手机App,实时显示着车间温湿度、腌制时间和盐分浓度。这套智能系统,让“嘎嘎叫”咸鸭蛋的合格率从85%提升到99.7%,还打破了“腌制食品不健康”的刻板印象。展会当天,就有3家连锁超市签下500万元订单。
不远处的“智慧养猪”展区,更上演着颠覆认知的一幕:每头猪的耳朵上戴着智能耳标,实时传输体温、运动量数据;AI摄像头通过咳嗽声判断呼吸道疾病,比传统巡检提前3天预警。“养猪现在是‘生物数据管理’,”科大讯飞工程师说,“猪吃得好、长得壮,肉价自然有保障。”
鸡肉“跨国数字身份证”:从沈阳车间到国际餐桌的溯源之旅
“这块炸鸡的油温始终控制在172℃,谁加工的、是哪只鸡,扫码全知道。”沈阳华美食品董事长李杨的手机上,正播放着数字化车间的实时画面——屠宰线上的每只鸡都有RFID标签,从养殖基地到加工包装,全流程数据上传云端。展会当天,美国、韩国的客户围着屏幕研究了2个小时,约定第二天去工厂参观。
作为北京奥运会鸡肉供应商,华美食品的“数字转型”颇具代表性:油炸机自动滤油,保证每块炸鸡口感一致;物流环节用区块链技术防篡改,确保从沈阳到洛杉矶的运输全程可追溯。“客户最看重食品安全,数字化就是最好的‘通行证’。”李杨说,今年上半年,企业通过农博会搭建的国际平台,出口额同比增长40%。
在国际合作展区,俄罗斯的蜂蜜、澳大利亚的葡萄酒、日本的调味品同样自带“科技光环”——俄罗斯糖果厂展示着无菌生产线,澳大利亚酒庄用区块链记录葡萄生长周期。8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团不仅带来商品,更带来了“农业科技无国界”的合作理念。
当张先生的甜秆通过直播销往全国,当无人拖拉机在黑土地上画出精准轨迹,当咸鸭蛋在智能车间里“洗白”,农博会像一个放大镜,照见了中国农业的裂变时刻。从“靠天吃饭”到“靠数据吃饭”,从“卖产品”到“卖标准”,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观念的重塑。而沈阳,正用一场展会的鲜活案例,为新时代农业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
记者 王彩丽 摄影 李浩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