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有学生的家长,估计都琢磨过教室座位这事儿吧?总听说“前排中间是黄金位”“坐后排准走神”,甚至还有人专门找老师调座,就想让孩子挤到所谓的“学霸区”。但前两天跟一位资深班主任聊天,人家一句话就点醒我了:“哪有什么绝对的学霸区?真正能让孩子沉下心学习的,其实是这3
家有学生的家长,估计都琢磨过教室座位这事儿吧?总听说“前排中间是黄金位”“坐后排准走神”,甚至还有人专门找老师调座,就想让孩子挤到所谓的“学霸区”。但前两天跟一位资深班主任聊天,人家一句话就点醒我了:“哪有什么绝对的学霸区?真正能让孩子沉下心学习的,其实是这3个位置!”
第一个:讲台下1-2排,“专注Buff区”
很多人觉得前排太近,抬头就是老师,压力大还容易被粉笔灰“袭击”,其实这位置才是“真香”!班主任说,讲台下1-2排,是老师视线最常停留的地方——讲课的时候会下意识看这儿,提问也先从这儿开始,孩子哪怕想偷偷摸个手机、开个小差,都得先掂量掂量,自然就不敢走神。
而且这位置离黑板最近,字看得清、老师讲的知识点听得明,连老师写板书时的小动作、强调重点的语气都能捕捉到。之前班里有个男生,原来坐后排总爱上课睡觉,调去前排后,不仅听课认真了,还总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慢慢就跟上了进度,期末成绩直接提了20多分。
当然了,要是孩子个子太高,坐这儿可能会挡后面同学,或者容易被老师的目光“盯”得紧张,那也不用硬凑。但如果孩子平时专注力差点,这位置绝对是“矫正神器”。
第二个:教室中间3-4排,“平衡黄金区”
别觉得中间排“不起眼”,班主任说这才是她最推荐的“全能位”!首先,这个位置距离黑板不远不近,既不用像前排那样仰着脖子看板书,也不会像后排那样看不清字;其次,周围的同学大多是中等偏上、不爱捣乱的,课堂氛围特别好——没人在旁边交头接耳,也不会被前排同学的脑袋挡住视线,想听课能专心,想跟同学讨论问题也方便。
更关键的是,这个位置的孩子,既能被老师关注到,又不会有“被紧盯”的压力。老师走下讲台巡视时,最先走到的就是中间区域,孩子有不懂的问题,举手就能被看到;平时想自己琢磨会儿题,也不会总被老师提问打断。班里好几个稳定在年级前10的学霸,常年就坐这个区域,用他们的话说:“不挤不吵,听课做题都舒服。”
第三个:靠窗倒数2排,“安静蓄力区”
一说到后排靠窗,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学渣专属位”,其实这位置特别适合两种孩子:一种是喜欢安静、容易被打扰的,另一种是自主学习能力强的。
班主任举了个例子:去年班里有个女生,平时特别文静,坐中间排时总被旁边同学问问题打断,后来调去了靠窗后排,反而状态越来越好——窗户边光线好,累了能看看外面的树放松下,周围同学少,没人打扰她记笔记、刷题,到期末直接从班级15名冲到了第3名。
不过这位置也有“坑”:要是孩子自制力差,坐这儿容易偷偷看窗外发呆,或者跟后排同学打闹。但只要孩子能管住自己,这位置就是“清净学霸位”——没有前两排的压力,也没有中间区域的热闹,能安安静静按自己的节奏学习,效率反而更高。
其实说到底,哪有什么“绝对的C位”?班主任最后总结的话特别实在:“前排适合需要盯的孩子,中间适合求稳的孩子,后排靠窗适合自觉的孩子。真正影响成绩的,从来不是座位在哪,而是孩子想不想学、能不能沉下心。”
所以家长也别总纠结调座的事儿,不如先看看孩子属于哪种类型,再跟老师沟通适合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帮孩子养成上课认真听、下课及时问的习惯——只要孩子想学,哪怕坐最后一排,也能成学霸!
来源:拾光贩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