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警惕网络"断章取义"式造谣何时休?近日,一则关于许敏被法院判定"炒作流量"的消息在网络上甚嚣尘上。网友"火之乔"@我亮出一页判决书,而我也在犀利大王的作品中看到部分相关内容,不少人竟信以为真。但今天,我必须给这些被误导的网友普普法,揭开这背后的真相。
许敏被法院判定"炒作流量",母亲在打理锅碗瓢。
警惕网络"断章取义"式造谣何时休?近日,一则关于许敏被法院判定"炒作流量"的消息在网络上甚嚣尘上。网友"火之乔"@我亮出一页判决书,而我也在犀利大王的作品中看到部分相关内容,不少人竟信以为真。但今天,我必须给这些被误导的网友普普法,揭开这背后的真相。
但凡对法律文书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判决书有着严谨的构成,可"火之乔"和犀利大王所展示的内容根本不是法院认定的内容,仅仅是被告的答辩词。被告答辩本就是当事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提出的观点和辩解,这绝不等同于法官认定的事实。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按照被告答辩的内容来判定,许敏怎么可能赢得官司?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判决书共有85页,犀利大王所发的第73页内容正是被告的答辩部分。一般来说,判决书的最后几页才是法官认定侵权等关键事实的部分,73页距离85页还相差甚远。
既然有人能看到全部的判决书,为何只截取前面的部分来误导网友?为何不敢把80页以后真正代表法院认定事实的内容晒出来?这种掐头去尾晒"证据"的行为实在是居心不良。
在网络发言中,实事求是本应是基本准则,可他们却为了一己私利,网故事实肆意传播不实信息。事实上,一些不良媒体在报道案子时也常常采用这种手段,他们大肆渲染原告起诉状中的内容,诸如侮辱、诽谤、造谣等,给公众造成一种他人犯下严重错误的错觉。而对于真正属于法院判决认定的部分却刻意忽略。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更是丢尽了行业人的脸。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一个在网络上发言的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于这种断章取义、误导公众的行为,我们必须坚决抵制。希望大家在面对网络信息时能够保持理性和判断力,不要轻易被不实信息所左右。同时,也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监管,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来源:幽默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