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书坛的楷书大家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5 07:57 1

摘要:在汉字的各种书体中,楷书是最晚出现的一种,但是楷书一经出现便迅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取代隶书成为官方书体,至今楷书仍然是应用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书体,可见楷书的成功。

在汉字的各种书体中,楷书是最晚出现的一种,但是楷书一经出现便迅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取代隶书成为官方书体,至今楷书仍然是应用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书体,可见楷书的成功。

楷书在历史上经历了多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首先是魏晋楷书,是开书法展的初期,风格雍容典雅,保留有很浓厚的隶书的影子,代表人物有钟繇、二王,代表作《宣示表》、《黄庭经》等等。

其后是魏碑楷书,这是楷书从出现到成熟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风格奇肆多姿,并不统一,体现出楷书在发展阶段的各种不同探索。

魏碑作品大多不署名,已知的代表人物仅有郑道昭父子几人而已,典型的代表作却很多,主要有《石门铭》、《张猛龙》、《龙门二十品》等等。

经过短暂但却丰富的探索阶段,历史进入隋唐朝代,楷书开始形成独立的规范和审美体系,唐楷法度森严却又不失个性化创造,将楷书艺术推向了巅峰,典型的代表人物有欧虞褚薛颜柳等数人,他们的楷书风格不同但是都成为后人膜拜的经典。

后人都以唐楷为宗,导致其后的楷书一直都被笼罩在唐楷的辉煌之下,仅有少数人直入魏晋有所突破,但是依旧逊于唐楷。

楷书在公文上的广泛应用,不可避免的被逐渐规范化,最终形成了馆阁体,馆阁体是明清时代公文书写的一种标准书体,以乌黑、方正、光洁、等大为特点,最大程度的强调了规范化,而压制了艺术性,成为楷书艺术发展史上的至暗时刻。

然而馆阁体审美却影响深远,时至今日还有人将楷书局限于馆阁体的模样,凡不类馆阁体着均被视为“丑书”。

当今部分书家为迎合大众审美,以写馆阁体为荣,大肆鼓吹馆阁体,这也诱导了民间产生馆阁体崇拜现象。

馆阁崇拜现象对当今楷书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导致很多人无法区分正常的楷书艺术和拙劣的馆阁体,从而将一些优秀的楷书作品也都当成了馆阁体,更用馆阁审美去评价所有书法作品,大肆挞伐当今书坛,营造出当今书坛全面堕落的假象。

同时当今书家过于倾向于行草书的创作,也让楷书发展显得滞后。在这种困境下,一个人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当代楷书的荣光,这个人就是崔寒柏先生。

崔寒柏先生的楷书胜在韵致,他的楷书浑厚中不失灵动,洒脱中又显端庄,雍容典雅,气度非凡。

其小楷作品,取法钟王,精丽典雅,笔笔精到而又气息连贯,毫无拘谨局促之感;大楷则根植北碑之骨力,复参以颜鲁公之雄浑,凝重劲健,开阔正大;而其榜书巨制,更是苍雄肃穆,撼人心魄,充分展现了驾驭大幅作品与粗硕笔毫的超凡能力。

崔寒柏先生曾凭借楷书赢得很多大奖,特别是第七届兰亭金奖的一组作品中就有两件是用楷书创作的,并且这组作品都是在直播时,在网友的见证下一次写就的,这在当今书坛是极为罕见的。

对于自己的楷书崔寒柏先生非常自信,不仅源于他深厚的楷书功底,更在于他独特的书法理念。

崔寒柏先生认为临帖当以感悟笔法为先,不要专注于形态。他极力反对所谓的精准临摹,认为古今书写环境大不相同,今人无论如何都难以仿制古人,所谓精准临摹必然少不了描绘画的成分,唯有笔法是不变的,所以学书的重点在于笔法练习。

崔寒柏先生认为笔法为自然书写服务,而非笔画形态,笔画形态只是正确使用笔法以后自然形成的结果。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笔法,才能够跳出复刻古人的误区,跳出古人书法的藩篱,真正表达自我。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崔寒柏先生的笔法娴熟高妙且灵活,任何字在他的笔下都呈现出灵动的姿态,也促就他“提笔就写,写了就成”的超强书写功底。

崔寒柏先生的楷书对当今书坛楷书发展起到绝对的提振作用,他的书法理念也对当今书法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崔寒柏先生的楷书让我们看到当今书坛的楷书发展,虽面临“馆阁体”审美桎梏与行草书创作热潮的双重挤压,但绝非一片荒芜。

崔寒柏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卓绝的实践和清醒而深刻的艺术理念,向我们证明了楷书艺术在当代不仅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更可以开创出新的境界。

来源:七陆工作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