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百所高校后勤服务“动态竞争力指数”发布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5 08:41 2

摘要: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会长刘建平、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二级巡视员于洋,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原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田福元,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董志勇,北京林业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谢学文出席会议。多所高校分管后勤校领导、后勤部门负责人、专家、企业负责人、媒体记者共计约100人参会

9月12日,由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主办,北京大学协办的“2024年度百所高校后勤服务软实力动态竞争力指数”(以下简称“指数”)发布。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会长刘建平、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二级巡视员于洋,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原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田福元,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董志勇,北京林业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谢学文出席会议。多所高校分管后勤校领导、后勤部门负责人、专家、企业负责人、媒体记者共计约100人参会。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后勤研究院院长牛维麟主持发布会。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董志勇在致辞中指出,后勤服务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软实力”直接影响着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会长刘建平指出,卓越的高等教育,必然呼唤与之相匹配的高质量后勤保障体系。高校后勤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撑,其服务理念是否先进、运行模式是否高效、师生体验是否称心,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关系到校园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实际成效。他强调,指数的价值,重在应用,关键在转化。一是要深挖范式经验,发挥引领价值,全面提升行业基准线;二是要强化标杆意识,立足区域带动,争做创新排头兵;三是要倡导互学互鉴,立足校情转化,激发内生新动能。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二级巡视员于洋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协会后勤研究院自成立以来聚焦教育后勤中心工作,围绕引领教育后勤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开展一系列开创性、奠基性、基础性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他指出,高校后勤软实力研究聚焦对高校后勤服务能力的动态监测,对于政府评价学校、社会了解学校,引导学校提升服务师生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他强调,高校后勤软实力的内涵应包含五个维度:以人为本的服务力,把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及满意度作为核心评价指标;文化浸润的育人力,要把后勤工作深度融入到高校三全育人和大思政工作格局中,在学生思政教育、行为规范培养、积极健康心态养成等方面切实发挥作用;科学高效的治理力,着力构建现代后勤治理体系,推行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技术驱动的创新力,通过数字化转型引领后勤服务变革和品质提升;引领示范的品牌力,不断塑造有辨识度的后勤品牌,尤其要善于通过智能化,让新技术成为后勤传递和增进师生福祉的有力工具。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后勤研究院院长牛维麟在主持时强调,高校后勤作为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肩负着服务育人、保障民生、协同治理的时代重任。教育部明确要求后勤改革与发展必须坚守“以师生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牢牢把握公益性底线,科学运用市场化手段,在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基础上,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

自2021年首次发布以来,该指数已连续四年成为洞察行业趋势、引领发展方向的“风向标”和“助推器”。“未来的指数发布固定为每年的9月12日,发布地点选择在高校举行,通过强化后勤人的集体记忆,打造后勤服务软实力指数发布专属品牌。”牛维麟说。

课题组执行负责人、后勤研究院副院长曾繁文发布了指数的研究成果。他介绍,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研究院在原有扎实的工作基础之上,继续组织专业力量按照“代表性、可比性、探索性”的总体原则,通过专家研讨、获取整理大数据、开展问卷调研等的方式,对百所高校(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31所各地具有代表性高校)后勤服务方向、服务能力、服务手段、服务效果等方面的数据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基于“理念引导力、效能推动力、整合传播力、服务创新力”四个维度构建了“百所高校后勤服务动态竞争力评价体系”并测度计算出了“2024年度百所高校后勤服务动态竞争力指数”。

与2023年相比,2024年“指数”的研究工作重点对保障数据的客观性和覆盖面进行了优化。通过协会后勤研究院自主开发的数据聚合流程,能够实现各类互联网公开数据,包含各高校后勤部门自办平台数据、社交媒体数据、全网情感数据、媒体报道等数据的全面覆盖,确保指标体系的客观性、真实性。在历年持续研究的基础上,将4年来持续积累的数据转化为参考指标,通过调和算法,适当应用到每年“指数”的最终计算和排名中,以动态化视角观察分析各校近年来在教育后勤工作的实效,体现“动态竞争力”的研究特色。

来源:中国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