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胺鲜酯,化学名称为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简称DA-6,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因作用温和、适应性强,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用于促进作物生长、提升抗逆性及改善品质。
搞农业,搞种植的朋友,都听说过这样一个东西--胺鲜脂。
胺鲜酯,化学名称为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简称DA-6,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因作用温和、适应性强,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用于促进作物生长、提升抗逆性及改善品质。
促进生长发育
1. 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
2. 促进根系发达(增加须根、侧根数量);
3. 促进茎叶生长(茎秆粗壮、叶片肥厚浓绿);
4. 促进开花坐果(减少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
激活细胞分裂素合成,加速细胞分裂与伸长;增强根系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与运输。
提升抗逆能力1. 增强作物抗寒、抗旱、抗涝能力;2. 减轻病虫害(如蚜虫、白粉病)及药害(如除草剂药害)的影响。提高植物体内脯氨酸、可溶性糖等 “抗逆物质” 含量,增强细胞膜稳定性;激活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少逆境损伤。改善品质与增产
1. 增加果实单重、提高产量(如蔬菜增产 10%-30%,果树增产 15%-25%);
2. 改善果实品质(如提升糖度、维生素 C 含量,减少畸形果);
3. 促进作物早熟(如番茄、辣椒提前 5-7 天成熟)。
增强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产物积累);调控养分向果实、籽粒等 “经济部位” 转运。
胺鲜酯适用性极强,几乎可用于所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蔬及花卉,常见适用作物包括:
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棉花、油菜、烟草、茶叶、甘蔗等;果蔬作物:番茄、黄瓜、茄子、辣椒、西瓜、草莓、苹果、梨、柑橘、葡萄等;花卉苗木:月季、绿萝、多肉及绿化苗木等。胺鲜酯的使用方式灵活,需根据作物种类、生育期及目标需求调整,核心是控制浓度(避免过高导致徒长,过低效果不足) ,常见方法如下:
使用方式适用场景浓度范围(有效成分)注意事项浸种 / 拌种种子萌发期(如水稻、玉米、蔬菜种子)10-20mg/L浸种时间:粮食作物 6-12 小时,蔬菜作物 4-8 小时;拌种后晾干再播种,避免暴晒。叶面喷施作物生长期(如苗期、花期、膨果期)10-30mg/L1. 选择晴天上午 9 点前或下午 4 点后喷施,避免高温(>30℃)或雨天;2. 重点喷施叶片背面(气孔多,吸收快);3. 间隔 7-10 天喷 1 次,连续 2-3 次即可。灌根 / 冲施根系发育不良或逆境胁迫时(如干旱、低温后)5-15mg/L灌根量:苗期每株 50-100mL,成株每株 200-300mL;冲施时可与水溶性肥料混合,均匀滴灌或淋施。1.避免与碱性物质混用:胺鲜酯在酸性或中性条件下稳定,不可与碱性农药(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碱性肥料(如氨水、碳酸氢铵)混合,否则会分解失效。
2.严格控制浓度:不同作物对胺鲜酯的敏感度不同(如叶菜类浓度宜低,果树浓度可稍高),首次使用需先进行小面积试验,确认无药害后再推广。
3.把握使用时期:
苗期:侧重促根,浓度宜低(10-15mg/L);花期 / 坐果期:侧重保花保果,浓度 15-25mg/L;膨果期:侧重增产提质,浓度 20-30mg/L;避免在作物休眠期或采收前 7 天内使用(确保无残留)。4.安全防护与储存:
操作时穿戴手套、口罩,避免药液接触皮肤或误食;如不慎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远离儿童、食物及饲料,避免与其他农药混放。5.协同增效技巧:可与酸性农药(如吡虫啉、多菌灵)、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氨基酸肥)混合使用,既能防治病虫害,又能促进养分吸收,但需先确认混合后无沉淀、变色。
胺鲜酯是一种 “通用性强、安全性高” 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合理使用可显著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但需严格遵循使用规范,避免盲目用药。
来源: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