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阅兵已经过去了10天,它给美国军事界带来的冲击波仍在回旋和“发酵”。在评论了我军在六代机、激光武器、高超音速导弹、无人作战装备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后,美国军事界又开始瞄准我国军工体系长期以来的短板---航空发动机展开评论了。
9.3阅兵已经过去了10天,它给美国军事界带来的冲击波仍在回旋和“发酵”。在评论了我军在六代机、激光武器、高超音速导弹、无人作战装备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后,美国军事界又开始瞄准我国军工体系长期以来的短板---航空发动机展开评论了。
据美国《飞行国际》网站报道,就在9月9日,美国空军的“御用智库”米切尔航空航天研究所在华盛顿特区举办了一次研讨会,通用电气先进项目部门“爱迪生工厂”的总经理史蒂夫·拉塞尔发表了讲话。他讲话的主旨是,中国涡扇发动机缩小与西方产品的性能差距,但仍不及美制发动机。“爱迪生工厂”负责下一代推进技术的开发,包括用于第六代战机的大型自适应循环喷气发动机,以及用于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的小型低成本发动机,因此史蒂夫·拉塞尔的讲话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也代表了美国军工企业对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的典型认知。
当然,这种认知并不完全正确。比如,拉塞尔就像美国对华“鹰派”媒体那样,认为中国的技术进步是靠“窃取”美国技术得来的,还举例说,2022年一位美籍华裔工程师因为窃取GE涡轮技术被判两年监禁。这种话术已经成为美国对华“鹰派”媒体对于美国一切被中国赶超领域的统一解释,本质上是种族主义的哀嚎。这种说法一方面否认了中国有自主研发能力(他们隐含的意思是中国的种族劣势),另一方面又认为美国一切高科技研发机构的保密工作都漏洞百出,像筛子一样,中国什么都能偷到。
即使这样,拉塞尔也无法否认中国在军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快速进步。他在目睹9月3日那天中方战机编队的各型发动机后脸色都变了,他承认中国现在已经有了许多处于不同成熟阶段的国产军用涡扇发动机,包括WS-10,它已经在前线广泛服役;推力更大的WS-15,已经为成都飞机公司的歼-20隐形战斗机提供动力;以及WS-20,中国第一台国产高旁通涡扇发动机,已安装在西安运-20运输机上;此外还有一些仍不太成熟的设计,包括WS-19,为歼-35战斗机开发,在等待WS-19成熟期间,歼-35由更成熟的WS-21提供动力。
美国认为WS-21是为成都/巴基斯坦航空综合体JF-17战斗机开发的。拉塞尔说,开发和部署一系列航空发动机的能力表明中国的航发工业取得了重大进步,以前中国依赖从俄罗斯进口的动力装置。他说“中国有很多聪明的工程师,他们工作很快,他们有需求,因为他们正在建造很多很多喷气式战斗机。”但是他也认为,中国航空发动机面对美国的主要劣势,一个是中国航发在需要大修之前的寿命仅为数百小时,而美国制造的航发寿命能达到数千小时,另一个是在下一代变循环发动机的研制方面美国走在前面。
所以拉塞尔的结论是,美国在军用航发领域的优势正在减弱。按照米切尔航空航天研究所一些专家的观点,这种减弱的原因之一是美国空军的需求总是变化,增加了在开发复杂的下一代技术方面进行昂贵投资的风险。
其实稍微了解航空发动机的军迷都可以判断,拉塞尔的说法已经是老黄历了,中国航发正在以比他预料得更快的速度追赶上来。首先在发动机寿命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许多论文都证明,我国近些年新研制的航发寿命都已经达到了数千小时,甚至在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改进了从俄罗斯进口的AL-31发动机后,AL-31的寿命也大幅度增加;其次在下一代变循环发动机的研制方面,中国也没落后多少。
早在2012年的珠海航展上,中航发动机副总裁张健在接受环球网记者的采访时就透露,中国已经在研究国产变循环发动机,中国发动机研制是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而且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的技术目标时间表已经排到了2030年。在2024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有眼尖的军迷发现了展出的下一代变循环发动机的中介机匣,是典型的三流道设计。而中国两款六代机在2024年底相继首飞,预示着2030年服役已经不是梦想。
反观美国,为F-35战斗机研制的下一代变循环发动机,GE的XA100原型机和普惠的XA101原型机,两个项目都因为成本过高而下马。这两款发动机基本上还是吃当年F22战斗机的F119/F120技术的老本,哪怕是F135/F136也无非是加大了涵道比而已,增加了推力但降低了超音速性能。
史蒂夫·拉塞尔做出这番讲话的根本意思,还是在呼吁“国会打钱”。波音公司的F-47已经被美国空军选定为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斗机(NGAD)的正式设计,而与之配套的下一代航空发动机项目还没有启动,GE原型机是XA102,普惠公司的原型机是XA103,都“嗷嗷待哺”,等待美国政府的拨款。从目前来看,中国的六代机很可能将搭载我们国产的下一代变循环发动机服役,时间就在2030年前后。美国是否能赶得上我们的进度,那可就不一定了。
来源:帅先观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