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清徐县西谷乡东木庄村“杂粮”生产开启数字化创富模式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5 09:40 1

摘要:秋风送爽,禾谷飘香。在太原市清徐县西谷乡东木庄村,清晨的阳光洒满田野,饱满的黄豆缀着晨露,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豆香。曾经“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杂粮,如今通过精细化加工,变成市场上备受追捧的“香饽饽”,走出了一条农业特色产业致富路。

秋风送爽,禾谷飘香。在太原市清徐县西谷乡东木庄村,清晨的阳光洒满田野,饱满的黄豆缀着晨露,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豆香。曾经“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杂粮,如今通过精细化加工,变成市场上备受追捧的“香饽饽”,走出了一条农业特色产业致富路。

近年来,在各项惠农政策的推动下,东木庄村新型经营主体及农户种植小杂粮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农业特色产业链上产生的经济效益日益显现。

8月28日,《科学导报》记者走进山西百禾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只见机器轰鸣声中颗粒饱满的谷子经过脱壳、筛选、研磨等多道工序,化作细腻莹黄的小米面粉。工人们戴着手套麻利地称重、分装,一包包印有“鼎唐牌山西小米”字样的产品码放整齐,即将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北京、上海等地的商超货架。

“我们这里的小米熬出来的粥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口感醇厚,营养丰富。”在该公司电商直播基地聚光灯下,主播正热情洋溢地介绍着产品,现场介绍了用燕麦制作营养早餐、用荞麦制作美味面食等多种杂粮制作方法。

该公司深度布局电商运营生态,于2025年重磅打造“OEM共享工厂”数字化产业平台。该模式以线上线下融合运营为核心架构,通过整合供应链数据中台与智能生产系统,构建起集“贴牌代工、柔性生产、一件代发”于一体的现代化服务体系。在这里,每天演绎着小作坊升级后的农业现代化生动实践,金黄的小米通过自主研发的低温冷加工生产线完成蜕变,可实现谷子去杂、脱壳、筛选、低温冷加工等智能化生产。该公司研发的“小米低温冷加工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

生产车间里,机械臂精准抓取原料,数据大屏实时跳动着生产进度,曾经靠人力分拣的场景一去不复返。该公司以“企业+合作社+农户”三级联动模式,直接带动6000余农户年均增收7500元。

泰禾杂粮科技有限公司是东木庄村的另一家杂粮加工企业,其销售的糕面、豆面等杂粮产品也深受线下客户青睐,尤其在太原及周边地区,已和不少客户形成长期合作模式。

在小杂粮精深加工中,东木庄村源和祥面粉坚持不添加增白剂、防腐剂、香精、色素、改良剂的“五不添加”原则,以纯粹天然的品质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我们的沾片子面粉里不只有全麦粉,还有绿豆面和荞麦面等,增加了一些粗粮,所以调起面糊来格外筋道。除了可以做沾片子,还能做剔尖,口感也相当不错。”源和祥负责人张佳佳指着面袋上的配料表说道。

“做法也有讲究,一公斤面、一公斤水,水温在25℃~30℃,把面粉搅拌好直接用,这个得顺时针搅拌。”张佳佳提醒道,除了常见的豆角、茄子、玉谷叶等菜,还可以把香蕉、苹果、午餐肉等调上面糊煮给孩子吃,既营养,又美味。

东木庄村小杂粮产品靠着实打实的口感和健康底子,成了千家万户厨房里的“常客”,更成为晋地传统饮食文化中一张鲜活的“杂粮名片”。发展特色农业给农户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他们不再为销路发愁,靠着土地和勤劳的双手,日子越过越红火。

科学导报记者 武竹青

来源:科学导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