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场知识竞赛精彩纷呈,一堂堂普法课程开进企业社区,一项项便民服务落地生根……自2021年“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全国人社系统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普法工作与人社业务深度融合,推动法治理念、法治服务、法治保障融入民生日
一场场知识竞赛精彩纷呈,一堂堂普法课程开进企业社区,一项项便民服务落地生根……自2021年“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全国人社系统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普法工作与人社业务深度融合,推动法治理念、法治服务、法治保障融入民生日常,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法治力量。
筑牢法治根基 让普法“实起来”
全国人社系统将普法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高位谋划、系统推进,确保普法责任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人社部抓紧制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治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人社系统“八五”普法规划,为普法工作绘制了清晰的“施工图”。部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普法工作,参加普法重要活动,发挥“头雁效应”。
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组织举办宪法宣誓活动;邀请权威专家作辅导报告;印发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积极开展法治知识竞赛、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人社部门积极加强干部法治教育培训,全系统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嵌入民生日常 让普法“活起来”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5年来,人社系统不断完善“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建立健全政策直通机制,推动政策措施“四进两知晓”,真正做到将普法嵌入人社中心工作,让群众在办事中感受法治温度。
政策出台时,普法同步启动。在《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等规章的制定过程中,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紧跟政策法规出台进程,第一时间通过新闻发布会、政策吹风会、图文解读等多种形式开展权威解读,推动政策直达基层、走进民心。
执法开展时,普法“如影随形”。在全国组织开展集中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行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的同时,执法人员一边查处违法行为,一边现场宣讲政策法规,将执法现场转化为生动的普法课堂,让法治意识在一线生根发芽。
“人社局来工地宣传,教我们怎么维权,还建了权益保障站。现在心里有底了,干活更安心了。”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某建筑工地的王师傅说。
今年5月,山东省临沂市人社局启动农民工工资支付“深化提升年”专项宣传活动,通过“送法进工地”、设立权益保障服务站等举措,有效化解工资纠纷,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
日常服务里,普法润物无声。社保经办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为群众办理业务时,主动发放政策宣传材料、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全国12333热线年均咨询量超过1亿次,不仅成为解疑释惑的民生热线,更是普法宣传的重要前沿阵地。
五年来,“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普法与业务深度融合,政策制定过程更加公开透明,执法过程更加规范文明,服务过程更加贴心暖心。
创新方式方法 让普法“潮起来”
“广大市民朋友们,参保缴费要趁早,适合自己最重要!”日前,在重庆市“保哥保妹”直播间“养老保险那些事儿”专场,“保妹”张媛媛正在镜头前普及社保政策和参保方式。
五年来,全国人社系统不断创新普法方式,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产品和普法品牌,法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法治知识竞赛已成为普法的“品牌项目”。人社部分别于2021年、2023年、2025年会同司法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全国普法办等单位联合组织开展以“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法治护航·保障民生”等为主题的法治知识竞赛活动,累计注册人数477万人。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以“人社普法进万家 法治保障你我他”为主题的法律法规宣传月活动、以“人人参与 全民参保”为主题的12333全国统一咨询日活动等主题普法活动。
新媒体普法为群众打造“指尖上的课堂”。人社部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在部微信公众号、抖音号推出“人社日课”“人社政能量”“人社政策待遇看得懂算得清”等栏目,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准解读政策。同时,不断加强政策咨询服务,完善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及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渠道服务功能,开通全国就业公共服务平台,2024年全年服务219亿人次。
地方人社部门普法工作亮点纷呈。多地探索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技术开展精准普法,通过给用户分类的形式,来实现人社政策的实时解答和精准推送。江苏、山东、陕西等地打造新媒体矩阵,以短视频、长图、动画等形式开展宣传;北京运用“DeepSeek大语言模型+北京人社知识库”打造智能助手“京晓宝”;福建开发“智慧调解仲裁系统”,为当事人提供云普法服务。
一批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普法文化产品也不断涌现:广西、重庆、云南等地结合民族地域特色,以山歌大赛、苗家歌舞、傣族泼水节等为载体宣传人社政策,让普法工作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五年来,人社新媒体普法产品阅读量累计超百亿次,法治知识竞赛参与人数创历史新高,一批具有人社特色的普法品牌深入人心。
聚焦急难愁盼 让普法“暖起来”
“这种‘上门普法’+‘健康体检’的方式,就像给企业请了一位法律家庭医生,心里踏实多了。”山西省昔阳县某燃气公司负责人刘先生深有体会。
企业招人用人,最怕的就是不小心踩了法律红线。通过“送法入企”活动,山西省人社部门工作人员现场开展法治知识微讲座,详细讲解了劳动合同签订、加班工资计算等实操细节,并为企业提供了一次全面的“劳动用工体检”,为企业行稳致远注入法治正能量。
五年来,全国人社系统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精准普法、上门普法,将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普法工作更有温度、更有实效。
针对重点工作,开展精准普法。根据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不同群体特点,人社系统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活动,例如,宁夏等地采取“普法宣传+专场招聘”模式,有针对性地宣传就业创业政策措施。
针对企业发展需求,开展“体检”普法。人社部组织开展“法治人社 志愿青春”千名青年仲裁员志愿者联系万家企业活动,并会同共青团中央推进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建立志愿者队伍,建立联系企业名册,结合实际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较多的平台企业倾斜,提供普法讲座、用工体检、以案释法等服务。
针对老年人办事难题,开展“适老”普法。各地社保经办机构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提供贴心代办服务,让老年人办事无忧。河北联合京津两地推动社保卡“一卡通”,实现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7个高频应用场景“一卡通用”,为老年人跨省办事提供便利。
五年来,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明显提升,法治成为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坚强盾牌。
编辑丨李嘉欣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