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日的祥云一中校园,阳光洒在教学楼的窗棂上,朗朗书声伴着微风回荡。这所始创于1934年的老牌学府,历经91载岁月沉淀,扎根区域教育高地,用多元办学的生动实践与亮眼的育人成果,为新时代高中教育写下了一页奋进答卷。
秋日的祥云一中校园,阳光洒在教学楼的窗棂上,朗朗书声伴着微风回荡。这所始创于1934年的老牌学府,历经91载岁月沉淀,扎根区域教育高地,用多元办学的生动实践与亮眼的育人成果,为新时代高中教育写下了一页奋进答卷。
作为祥云县第一所县立初级中学,祥云一中的校史里镌刻着红色基因——革命先烈曾在此播撒革命火种,传播科学民主思想,让红色血脉代代赓续。从1958年升格为全县首所完全中学,到2005年成为祥云县第一所“云南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再到2014年新址落成、整合一中和二中资源成为大理州办学规模最大的普通高中,学校每一步发展都紧扣区域教育需求。2024年1月,学校成功晋级“云南省一级二等普通高中”,如今已拥有428名教师、102个教学班、4855名在校学生。
“每天一进教室,我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清新优美的校园环境总能让我放松身心。解题时老师的耐心指导,劳动时同学的并肩陪伴,还有社团、远足这些丰富的课后活动,让我在集体里既充实又有归属感。”祥云一中学生罗晶晶说。
近年来,祥云一中以“强师资”为核心,通过集团化办学与特色教研双轮驱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注入活力。2023年10月,学校与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建立合作关系,累计选派7批次38人次骨干教师赴武汉跟岗学习,这些教师学成归来后化身“种子”,将先进教育理念在全校推广;同时,洪山高中“名特优教师”先后14人次到校送教,举办5次专题讲座,双方3次互访、4次线上联合教研,为教师应对新高考搭建起高效交流平台。
在教研创新上,打出“组合拳”:精准“请进来”,邀请云师大附中、昆明一中、昆明十中等省内头部学校的12位课改专家、学科名师开展研训;坚持“走出去”,组织教师参与校际交流与专题培训;狠抓制度建设,制定《祥云一中“创优提质”实施方案》,落实“365”集体备课与“一课三备”机制;常态化开展说课比赛、高考真题解题说题大赛等业务竞技,今年还在大理州普通高中数学教师解题能力竞赛中获团体一等奖。此外,学校主动对接省级名师工作室,助力5位教师获评省级骨干教师,今年6月,省级名师工作站成功落户校园,让教师在家门口就能接触顶尖教育资源。
教师陈贵阳说:“在祥云一中,老师们用心上好每一节课,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努力为学校教育质量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大理州首家组建普职融通班的学校,祥云一中目前在高二、高三开设10个班级,覆盖7个特色专业。今年8月,经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学校又成为全州唯一招收综合高中试点班的学校,面向2025年中考应届毕业生招收200人,为学生提供更多升学选择。
艺体特长教育同样是学校的“金字招牌”,美术、音乐、舞蹈、体育四大专业配备专业师资与标准化训练场地,“文化课+专业课”双轨教学模式,助力学生实现“升学梦”与“艺术梦”的双赢。而在校园文化层面,12个涵盖文化、艺术、体育领域的学生社团,形成“每周固定活动+年度成果展演”机制,去年学校朗诵作品《读中国》荣获云南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学组一等奖、全国二等奖;校园美食节、“青春毅行”青海湖远足、夏季球类运动会等活动贯穿全年,形成“年年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的文化生态。
高三年级学生杨舒寒说:“在祥云一中这个大家庭里, 我不仅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也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虽然学业上不时有困惑和迷茫,但有爱心博学的老师教导和热情好学的同学陪伴,我相信,在祥云一中这片沃土上,我们将会飞向更高远的天空。”
91载耕耘,祥云一中累计向各高等院校输送2万余名优秀学子。在2025年高考中,学校特控上线368人。近年来,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网球特色学校”“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2023年、2024年连续被大理州人民政府授予“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学校”,2025年获中共大理州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学质量提升先进学校”和“祥云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奖”。
“下一步,我们将永葆奋斗激情,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校长饶文忠说:“学校将继续以‘忠实弘毅’校训为引领,努力建成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高品质学校,为祥云县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投稿邮箱 3109820189@qq.com
媒体地址 祥城镇龙溪小区308号
法律顾问 杨明峰
来源:祥云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