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出线,沣东崛起?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5 10:51 1

摘要:2025年9月9日,在全场33022名球迷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助威声中,中国U22男足以0比0战平澳大利亚U22男足,顺利晋级明年在沙特阿拉伯举办的U23亚洲杯决赛圈。主办了中国队全部3场预选赛的西安国际足球中心,也完成了自交付以来的正式赛事首秀。

2025年9月9日,在全场33022名球迷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助威声中,中国U22男足以0比0战平澳大利亚U22男足,顺利晋级明年在沙特阿拉伯举办的U23亚洲杯决赛圈。主办了中国队全部3场预选赛的西安国际足球中心,也完成了自交付以来的正式赛事首秀。


9月9日,中国队队员在比赛结束后谢场

(图:新华社 邹竞一摄)


2比1东帝汶、10比0北马里亚纳群岛、0比0澳大利亚,以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二身份出线......对于近些年来已经成为喜剧比赛和吐槽大会常驻嘉宾的中国足球,这似乎是一份再怎么样也能称得上是“合格”的答卷。只是在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眼中,他们总是可以找到国足的“黑点”,于是祝贺U22成功出线的大幅海报下的评论区中,遍布着真球迷“14亿人里挑出来的11个人跟134万人挑出来的11个人踢个2比1,这种水平以后就算进了世界杯也是去丢人”的吐槽和乐子人“中国队这次能出线,自己实力占1%,西安球迷的功劳占19%,草皮功劳占80%”的嘲讽。


透过现象看本质,其他城市把国足视作洪水猛兽,避之惟恐不及。但西安看到的,是国足的三场主场比赛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流量,以及流量可能带来的变现。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据统计,三场预选赛共有87806人涌入了国际足球中心——在此之前,你什么时候在沣东见到过这么多人?



01

2017年,西安迎来了一波房价上涨,当时很多人的都在朋友圈转发一句话,说现在的西安是“五年看浐灞,十年看沣东”。


如今八年过去了,西咸依旧炙手可热,但其名下的五大新城中,泾河、秦汉、沣西、空港个个风生水起,惟独讨论沣东的声音是最小的。


西安国际足球中心(图:网络)


究其原因,很多人将其归结于西安在2024年全面取消了住房限购政策。当时高新、曲江、港务区轮流上阵供地,主城区打眼一看遍地新房,很多西安人的生活圈迅速回归市区,甚至连之前因为在城区买不到、买不起房而被迫“外流”到沣东的,也一个个跃跃欲试打算重整旗鼓进军城区,一夜之间,沣东不香了。


人们没了投资沣东的兴趣和动力,沣东的知名度、关注度、影响力都开始下滑,它急需一个“破局”的契机。


国际足球中心的竣工,就是沣东实现“重塑热度”的大好机会。只是好事多磨,这座原本为2023年中国亚洲杯准备的现代化大球场,由于疫情问题阴差阳错地与国际赛事失之交臂,直到整整两年后,才终于迎来了第一场国际A级比赛。虽然略嫌姗姗来迟,但一切都还不晚。


无需纠结于“承接国足比赛是荣耀还是耻辱”,至少可以明确的是:国际足球中心已经为沣东新城带来了不少很现实的红利,它向外界证明了沣东乃至整个西咸完全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实力,而成功主办U23亚洲杯预选赛,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西安的文旅经济,创造了大量的GDP。再大胆联想一下:在2024年,到渭南现场观看陕西联合中乙的人次超过了30万,直接为渭南贡献了4个“小目标”的真金白银,那么,一旦陕西联合在未来回归国际足球中心(事实上这座球场本身也是为陕西联合准备的),并踢上级别更高的比赛如中超、亚冠,沣东和西安能吃到多大的“蛋糕”,想想就觉得excited。


沣东新城(图:网络)


U23亚洲杯预选赛只是起步,根据计划,国际足球中心未来每年目标引进2场高规格国际足球赛事以及10余场大规模文体活动。只要这些大型活动能够顺利落地,就能为沣东带来稳定的人流,并助推此处成为一个重要的消费中心。目前,围绕国际足球中心,地铁线路的延伸、临时公交站的设立、停车场的扩建都已经在规划之中,如果这些设施并非只是活动期间的“一次性”而是能在活动之后“转正”,对于周边居民的生活体验自然也是极大的利好。届时,沣东晋升成为西安主城区西拓的一大发力点,指日可待。


国际足球中心的华丽首演,已经为沣东搭好了戏台,至于如何利用好这一笔巨大的硬件财富,并将其转化为整座新城的文化软实力,就得看沣东自己了。



02

2011年5月12日,微电影《纵身一跃》上映,时年23岁的演员于朦胧在片中扮演主角,一个盲人青年。


2025年9月11日,时年37岁,已经在圈内小有名气的于朦胧在北京从5层楼上坠下,当场身亡。他的人生结局,与自己的荧幕处女作宿命般地重叠在一起。


于朦胧工作室确认于朦胧去世(图:网络)


在内卷激烈、更新换代速度极快的内娱,于朦胧远远算不上一个响亮的名字,但他出道十几年,一直兢兢业业,在圈内的口碑颇佳。他的猝然离世,大家表达的心情除了惊讶、悲伤和惋惜外,更多的是质疑:一个真诚敬业、路人缘极好的人,为什么一下子就没了?


从“于朦胧坠楼身故”的消息开始在网上流传开始,对他的死因的猜测就始终没有停止。有人说他其实早就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有人说他遭遇了所谓“资本迫害”、有人从他兜里发现了两块劳力士表猜测他是在“盗窃逃跑时失足”、还有人脑补出“男大佬”“潜规则”之类概念,已经开始在“黄谣”的边缘疯狂试探......


但根据专业法律人士的解读:警方既然已经明确了“排除刑事案件”,那么这背后一定是有痕迹勘察、证人证词、现场监控以及法医报告等的互相佐证,所以,各种黄谣和阴谋论可以休矣。于朦胧一定有一个必须离开的理由,至于这个理由是什么,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自从郑爽把“208万”整成一个名梗之后,很多人对“演员”这个行当就多了一层滤镜,似乎觉得搞这行来钱既多又快,因而很难理解于朦胧所面临的困境。但残酷的事实就是:任何领域都存在“幸存者偏差”,演员在本质上与工人、农民、老师、医生一样,只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他们同样需要生活,需要养家。“日薪208万”只是金字塔顶尖的那一小撮人,绝大部分“演员”的收入,并不比办公室里的牛马们高多少。


2022年2月,河北保定的菜市场上出现了一家肉铺,老板一边操刀切肉一边跟来往的顾客、熟人笑着打招呼,看起来就是个随处可见的邻家大叔。只有在看到他身后“二师兄卖肉”的条幅后,你才能认出:原来他就是曾参演《宝莲灯》《魔幻手机》《茶馆》《鹿鼎记》等热播剧的著名演员谢宁;


2025年6月,中国台湾演员、因在《倚天屠龙记》中扮演张无忌而被人所熟知的马景涛在杭州参加活动,期间突然因中暑晕倒,直播也被迫中止;


2025年8月,演员郑国霖在某景区扮演唐太宗李世民与游客互动的新闻登上热搜,面对“童年男神怎么都沦落到要在景区来打工”的感慨和“是不是缺钱”的质疑,前者坦然笑称“我就一个普通的小演员,也要养家糊口啊”。


于朦胧(图:网络)


演员很多,但顶流很少。那些永远都能拿到优质资源、只要一出手就是“一番”的,是少数中的少数。而他们中的多数,也和我们一样过着“社畜”的生活,我们遇到过的职场霸凌、暗箱操作、心理创伤......他们一个都不少。


这是一个已经异化到几近畸形的行业,没钱的、没背景的、不会巴结人的、资方看不上眼的......都极容易沦为他人向上爬时的炮灰和垫脚石。就算成功了、大红大紫了,往往也是以极大程度透支了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为代价的。


而那些没成功,又不想一辈子只能挣扎在片尾字幕里“参加演出”名单里的那群人,走出来的,大都主动断舍离,果断选择转行;走不出来的,可能就会像于朦胧这样,悄无声息地彻底离去。现实就是如此,不管你是谁,也不管你之前多红、多有名,都得为生计劳苦奔波。


对于广大的明星、演员、歌手......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努力,而不是动辄用“208万”之类标签妖魔化他们。毕竟,生活在“限35岁以下”的就业市场的我们,又有哪一个人身上没有一点于朦胧们的影子呢?



03

9月5日晚,多段“苍梧县石桥中学发生校园霸凌”的视频,开始在网络上流传。


根据网传视频,被欺负的女生在宿舍多次遭人殴打,手段包括扇耳光、揪头发、浇水、脚踹头、强迫下跪等方式,让人看了之后血压急剧升高。更让人心寒的是,受害者全程一言不发,也不反抗,似乎早已麻木。


视频截图(图:网络)


事件曝光后,当地相当重视,第一时间就采取了措施。9月7日,苍梧县联合调查组就发布情况通报,称已经报警,受害女生已被送医检查,相关部门还安排了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9月9日,第二份通报出炉,石桥中学的校长、两名副校长以及一名班主任共四人被停职,教育局另派人员进校加强管理。同时,9名涉嫌施暴的学生也已被送专门学校接受矫正教育,并对涉事学生家长进行法治教育。


反应及时,处理公正,苍梧县有关部门的做法值得肯定,但要说事情就此画上圆满的句号,那还是早了点儿,因为这起事件暴露出的背后的问题太多了。


就说官方的通报,说霸凌者多次施暴的原因是所谓的“琐事积怨”,那么“琐事”是怎么“积”成了“怨”的呢?学校为什么直到事件发酵,官方出手才介入呢?如果刚出现霸凌时就有人管,还会发展到如此严重吗?


另一方面,这些视频是谁拍的呢?他们有时间举着手机拍视频,为什么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组织暴力,甚至至少说一句公道话呢?这种“集体性失声”是如何造成的?


还有就是,虽然霸凌者已被送去接受矫治,但谁能肯定矫治就一定能成功呢?她们出来之后,能保证不再犯吗?


苍梧县联合调查组的情况通报(图:网络)


很明显,要想彻底根除校园霸凌,光靠喊口号和事后处理,效果并不大。学校加强监控力度、家长多关心孩子成长、老师随时关注学生的精神状况、法律对校园霸凌的惩戒要更严厉......这些都是需要被提上日程的。


防治霸凌,要从日常的每一个小细节着手,以暴制暴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只有教会人一心向善,才是教育者的本职工作。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记住一句话:如果今天你对霸凌不闻不问,那么霸凌者的耳光可能会在明天就打在你孩子的脸上。



04

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发文,炮轰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并呼吁国家推动立法,强制餐馆注明是否使用预制菜,迅速在微博上掀起了一场风暴,登上热搜榜首。


罗永浩吐槽西贝(图:新浪微博)


西贝官方客服也是丝毫不虚,坚决否认使用预制菜,称招牌菜牛大骨是“每天早上现煮的”,莜面是“现场手搓的”,所有炒菜都是“新鲜蔬菜到店现场炒制”,并曝光了罗永浩点的菜单,透露:当时服务员询问用餐感受时,罗永浩回应说“挺好”,却在事后翻脸不认人。之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更是亲自下场应战,放话“一定会起诉罗永浩,对我们伤害太大了”。


贾国龙的这一封宣战书让号称“吐槽狂魔”的罗永浩瞬间斗志昂扬,他迅速切换到战斗模式,以半小时一条的平均速度疯狂发布微博,又是“悬赏”iPhone17求助网友提供专业设备和方法检测食物烹制时间,又是开出10万元的巨额价码公开征集西贝预制菜的证据。一夜之间,西贝被顶上了热搜的风口浪尖。


这届网友也给力,一起发力把西贝扒了个底朝天,罗永浩目前已在网上晒出了西贝旗下“小牛焖饭牛肉包”“椒麻鸡”等产品的详细信息,包装上“堂食袋装,非直接提供给消费者,加热后食用”的字样,几乎就是明晃晃地把“预制菜”这几个大字写在脸上。


对西贝更加不利的是:罗永浩还翻出了人民网发布于2023年7月11日的《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里面赫然点了西贝的名,称其“预制菜占比达80%”。


就这样,西贝成功地把自己玩成了“最糟糕公关”的教科书,几乎每一步都做到了精准地跟主流民意对着干。


首先,本来只是顾客的正常吐槽,西贝却在明明可以低调处理的情况下选择了最有流量的一种玩法:老板亲身出场反击,以纯粹发泄情绪的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把舆论炒热;


其次,当今社会非常重视个人隐私的保护,西贝却直接曝光顾客用餐的细节,结果遭到大众的广泛质疑,纷纷指责西贝“格局太小”“玩不起”“无能狂怒”,甚至可能涉嫌触犯法律;


西贝公布的“罗永浩菜单”(图:中国新闻周刊)


再次,西贝明显没有把罗永浩当成“普通消费者”看待,而是将其贴上“恶意搞事引流博眼球的大V”的标签,这一认知上的严重错位给人一种“完全不管顾客感受”的既视感,更是让人觉得西贝已经是理屈词穷、恼羞成怒;


最后,在网友最关注的“预制菜”方面,西贝不仅没说实话,还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拿着“扫盲”的架势给大众“科普”何谓“预制菜”,完全忽视了绝大多数人眼中的“预制菜”其实和“权威定义”是两码事。


这么一通整活之后,西贝实际上给自己挖了一个更大的坑,事态接下来会如何发展,已经完全在对家罗永浩的手里了。


这杯自己亲手调制的苦酒,贾国龙恐怕是喝定了。

来源:今西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