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馆子还是吃预制菜?国家出手了!9月起菜单必须明示,禁止添加防腐剂,违者重罚。消费者知情权终于得到保障!
下馆子还是吃预制菜?国家出手了!9月起菜单必须明示,禁止添加防腐剂,违者重罚。消费者知情权终于得到保障!
2025年9月,国家卫健委《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正式通过审查。这份万众期待的国家标准首次明确规定: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必须进行强制信息披露,菜单上需明确标注,并全面禁止添加防腐剂。
国家标准草案有两个关键突破点:强制信息披露和禁止添加防腐剂。
以往,许多餐厅使用预制菜却不明说,让消费者花现炒菜的钱吃加热的料理包。新规要求所有餐饮企业必须在菜单上明确标注“预制菜”字样,字体大小与菜品名称相当,不得隐藏在不显眼处。
防腐剂禁令更是直击健康痛点。国家标准明确禁止在预制菜中添加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化学防腐剂,转而采用速冻、真空包装等物理保鲜方式。
菜单隐藏“预制菜”
国家标准尚未正式实施,但多地已先行一步。
浙江省规定,未明示预制菜使用情况的餐饮企业,最高可处10万元罚款;上海市要求外卖平台设置“预制菜”筛选标签,让消费者能够自主选择。
广东省作为餐饮大省,还创新性地建立了“预制菜追溯系统”,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菜品生产日期、加工企业等信息,真正实现透明消费。
消费者扫码查看食品信息
2025年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突破80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这片蓝海如今风高浪急。
新规实施后,行业将迎来大洗牌。小型预制菜生产企业由于难以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可能被淘汰出局;而拥有完整冷链和先进技术的大品牌将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餐饮行业也同样面临转型。使用预制菜能够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出餐效率,但消费者知晓后的接受度如何,将成为新的挑战。
市场洗牌与企业转型
“不是反对预制菜,而是反对被欺骗。”这代表了大多数消费者的观点。
上班族小张说:“工作日吃预制菜可以接受,但周末聚餐希望吃现做的。”这种分场景消费需求正是新规背后的深层逻辑。
消费者协会收到的投诉数据显示,2024年预制菜相关投诉达3.2万件,同比增长87%,其中七成以上涉及“未明示使用预制菜”。
消费者与餐饮业互动
聪明的餐饮企业已经开始转型。
某连锁餐厅老板表示:“我们在菜单上明确标注哪些是预制菜,价格比现炒菜低20%,反而获得了顾客的理解和认可。”
透明厨房、现场烹饪直播成为新的营销亮点。有的餐厅甚至在店内设置显示屏,实时展示后厨烹饪过程,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餐饮业透明化
中国食品安全研究院专家认为:“国家标准出台不是限制发展,而是让行业走向规范化、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短期阵痛难免,但长远来看,明确的标准和规范能够减少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专家建议消费者理性看待预制菜:“现代冷冻技术能够很好地保持食物营养和口感,不是所有预制菜都不健康,关键看原料和生产工艺。”
预制菜生产的规范化场景
“你的知情权,不再是菜单上的隐形选项!用选择权倒逼行业洗牌,让吃进嘴的每一口都明明白白。”
转发提醒身边人!外出就餐看清菜单,明明白白消费,共同守护舌尖安全!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