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柬埔寨与泰国之间的边境冲突,主要围绕柏威夏寺周边地区的领土主权争议。这一争议其实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双方对长达817公里的未划定陆地边界存在分歧。2025年7月下旬,因泰国士兵在边境巡逻时遭遇地雷袭击(导致5人受伤),双方随后在柏威夏寺周边争议地带爆
柬泰边境冲突的停火和中国南部战区对菲律宾的警告,这两件事虽然发生在不同区域,但都体现了当前亚太地区局势的一些重要动向。
柬泰边境冲突与停火
事件背景:
柬埔寨与泰国之间的边境冲突,主要围绕柏威夏寺周边地区的领土主权争议。这一争议其实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双方对长达817公里的未划定陆地边界存在分歧。2025年7月下旬,因泰国士兵在边境巡逻时遭遇地雷袭击(导致5人受伤),双方随后在柏威夏寺周边争议地带爆发了较为激烈的交火,甚至动用了火箭弹和空军力量。冲突虽然只持续了五天,但造成了双方数百人伤亡,超过10万边境民众被迫疏散,对当地民生和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停火原因:
冲突代价高昂,双方均愿降温:持续的军事冲突不仅带来人员伤亡,也导致边境贸易受阻(如泰国榴莲出口、柬埔寨大米供应链受影响),双方都不希望看到冲突长期化、扩大化。
东盟(ASEAN)的积极斡旋:作为当时的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在冲突升级后迅速展开了全方位的外交突击,主持了停火谈判,为双方提供了对话平台。东盟一贯倡导的“不干涉但积极调停原”则在此次事件中得到体现。
国际社会的劝和促谈:中国在调解过程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中方公开支持东盟主导的调解,呼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并分别与泰柬两国展开接触,提供了中立的协商空间。美国则主要施加了经济压力,警告冲突可能影响与两国的贸易协议。
国内政治因素:泰国代总理普坦需要在军方强硬派和外交解套需求间取得平衡,冲突降温有助于稳固其国内执政基础。柬埔寨洪玛奈政府也需应对民族主义情绪,停火可作为政治减压阀。
后续挑战:
尽管达成了停火协议,但冲突的根源——领土争端并未彻底解决。柏威夏寺周边4.6平方公里土地的归属问题依然是未来的潜在摩擦点。双方在停火后也一度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协议。因此,建立持久的信任机制和有效的边境管控(如联合测绘、排雷、危机热线)至关重要。
南部战区正告菲律宾
事件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表示,南部战区于2025年9月12日至13日在南海海域进行了例行巡航,并正告菲律宾“立即停止在南海挑起事端、升级紧张局势”,强调“引入外部势力撑腰注定徒劳无益”。此举主要针对菲律宾频繁拉拢域外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在南海进行所谓‘联合巡航’,以及散播南海非法主张的行为。
深层原因:
南部战区的表态反映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核心立场和关切:
反对域外势力介入:中国始终坚持南海问题应由**区域内国家通过双边谈判和友好协商**解决,反对任何外部力量的介入和炒作,认为这无助于地区的和平稳定。
维护主权和海洋权益:中国认为菲律宾的行动(如组织联合巡航)是对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挑战,中国军队将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南海地区和平稳定。
战略层面的考量:南海是重要的国际航运通道,也关系到中国的能源安全和战略安全。保持对南海局势的有效管控,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国际影响分析
这两起事件虽然独立,但都牵动着地区乃至全球的神经:
1. 东盟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挑战:
在柬泰冲突调停中,东盟(以马来西亚为代表)发挥了主导作用,这符合东盟长期以来倡导的以共识和对话解决内部争端的“东盟方式”,有助于提升东盟的区域影响力和凝聚力。但同时,东盟也面临如何有效化解成员国间深层次矛盾、防止外部势力过度干预的长期挑战。
2. 中美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博弈:
在柬泰停火过程中,中国凭借其与东南亚国家紧密的经济联系(中国是柬泰最大贸易伙伴)和“不干涉内政”的外交风格,展现了其“柔性影响力”和“建设性参与者”的角色。美国则更多采用了经济施压的方式。
在南海问题上,中美博弈色彩更加明显。菲律宾拉拢美国等域外国家进行联合巡航,而中国则明确反对这种引入外部势力的行为。这反映了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安全秩序主导权上的竞争。
3. 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启示:
中国在柬泰冲突中“支持区域自主”、“不偏不倚”的调解者形象,与传统大国有时强推解决方案的做法形成对比。这可能吸引那些寻求更平等国际关系、反对霸权主义的发展中国家,有助于中国提升在“全球南方”国家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4. 经济互联互通与安全冲突的平衡:
柬泰冲突对边境贸易的冲击,以及南海局势对航运安全的潜在影响,都提醒地区国家,安全局势的动荡会直接损害经济发展。这可能会促使地区国家更加重视通过对话协商管控分歧,以保障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如RCEP)的顺利推进。
总结
柬泰边境的停火,显示了区域内国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的意愿,以及东盟和中国在促进和平方面的建设性作用。而南部战区对菲律宾的警告,则表明了中国在维护南海主权和权益上的坚定立场,以及对外部势力介入地区事务的高度敏感和反对。
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对话优于对抗,合作优于冲突。域外国家在参与地区事务时应充分尊重地区国家的意愿和区域合作架构,以避免加剧紧张局势。
来源:365天美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