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大别山的灵秀漫过佛子岭水库的粼粼波光,与巢湖之畔的温润气息相拥相融,一场承载爱与希望的公益研学活动,在这份交融中悄然启幕。9月13日清晨6时,天刚破晓,霍山县六所学校的30名同学们齐聚县关工委门口。同学们年龄不一,有的轻抚提前备好的笔记本,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大别山的灵秀漫过佛子岭水库的粼粼波光,与巢湖之畔的温润气息相拥相融,一场承载爱与希望的公益研学活动,在这份交融中悄然启幕。9月13日清晨6时,天刚破晓,霍山县六所学校的30名同学们齐聚县关工委门口。同学们年龄不一,有的轻抚提前备好的笔记本,有的与同伴低声分享前夜的期待,不少人因这场研学彻夜难眠,眼中满是对科学殿堂的向往、对红色历史的崇敬。随着大巴缓缓启动,车轮碾过晨雾,一段满载希望的成长旅程正式开启。
上午10时30分,霍山同学们与合肥市168玫瑰园学校的15名同伴顺利汇合,两队携手走进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近距离探秘“人造太阳”EAST装置。为同学们讲解的助理研究员伍兴权,避开晦涩术语,用“给未来造个清洁‘太阳’”的生动比喻,拆解“上亿度等离子体约束”原理,还指向装置核心部件提问。同学们瞬间围拢,低年级同学踮脚探头、小手轻攥衣角,高年级同学则掏笔记本记录、举手追问,眼中满是求知光。衡山镇新城小学六年级同学黎梓墨激动地说:“原来这就是能达上千亿度的‘人造小太阳’,科学家们的坚守太了不起!它是祖国的骄傲,更点燃我的科学梦想,未来我也要为科技发展出力。”阴天的柔和光线透过实验室玻璃窗,洒在同学们专注的面庞上,科学的种子在此刻深深扎根。
午后,同学们踏入滨湖安徽科技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开启探索之旅。讲解员首先引导同学们观看航天员发射全过程视频,从火箭准备、燃料加注到点火升空、进入轨道,画面细致直观,同学们屏息凝视,不时发出惊叹,有的悄悄记下视频里的关键节点,有的小声与同伴讨论“航天员叔叔要做哪些准备”,真切感受航天工程的严谨与伟大。馆内核心展项同样引人入胜:直径约28.5米的全国最大室内LED外球屏,循环播放宇宙天体、星系运转等高清科普内容,同学们仰头仰望,仿佛置身浩瀚星空;“天和”核心舱半剖模型前,大家围着讲解员追问舱内生活细节,对航天员在轨工作与生活的好奇溢于言表。168玫瑰园学校东校的宋泓睿感慨:“以前觉得科学离自己很远,今天看了发射视频、摸了‘太空舱’模型,才知道科技就在身边,还藏着这么多神奇奥秘。”
下午4时,同学们走进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泛黄的战地照片、锈迹斑斑的渡船模型、战士们用过的粗布军装与搪瓷缸,瞬间将大家拉回1949年渡江战役的峥嵘岁月。当讲解员讲述“马毛姐奶奶14岁摇小渡船运送解放军”的故事时,同学们屏息凝神,眼中满是敬佩;听到“江面遭敌人炮火封锁,不少战士负伤仍坚持战斗”的细节,有人悄悄握紧拳头。在“胜利之师”雕塑前,大家自发站成一排,认真聆听“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历史,展厅内静得只剩讲解员的声音与偶尔的叹息。参观结束后,全体同学们高举手臂合影,稚嫩身影与红色展陈相映,衡山镇城关中心学校六年级同学霍毅诚轻声说:“马毛姐奶奶那么小就敢为国家出力,先烈们用生命换来今天的幸福,我们永远不能忘,更要好好读书、报效祖国。”
9月14日上午,“霍山合肥手牵手 萤火同燃希望梦”结对交流活动在温馨氛围中开启。领秀公益负责人、主持人贾婷婷以“一缕清风自霍山来,一片暖阳照合肥”开篇,介绍活动背景与出席领导——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果、原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聂皖辉、共青团合肥市委副书记卜俊杰、共青团六安市委副书记苏原等嘉宾悉数到场。活动伊始,“合青护航·快乐成长”心理健康视频为同学们播撒阳光心态;领秀公益志愿者朗诵《如果信仰有颜色》,搭配解莉老师团队的古筝伴奏,清澈琴声与真挚朗诵交织,让信仰的力量在会场流淌,将氛围推向高潮。
交流发言环节,霍山同学们与168玫瑰园学校的同学们依次发言。有的同学手持稿件,认真诵读间不时望向;有的脱稿分享,条理清晰地讲述在“人造太阳”基地、科技馆的感悟。无论何种方式,话语都满是真诚:或描述“人造太阳”的震撼,或分享航天发射视频带来的触动,或回忆渡江战役纪念馆的感动。一句句质朴却有力的话语,深深打动现场所有领导与嘉宾。
杨果、聂皖辉两位关工委领导逐一点评,以深厚学养与慈爱关怀为同学们赋能。他们高度肯定同学们收获:“从‘人造太阳’悟科技自信,在科技馆感航天魅力,于渡江战役纪念馆传红色基因,你们的分享满是真诚与思考。”研学中的探索与感悟都是成长养分,你们是祖国未来,要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连,守坚韧、求开阔,钻科技、传红色,如“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所誓,扛责奋进,争做栋梁。话语如春风化雨,滋润同学们心田。
共青团合肥市委副书记卜俊杰、共青团六安市委副书记苏原,立足青年工作定位肯定同学们的成长:“你们的表达与思考,尽显新时代少年风采。希望你们互学互鉴,汲取科技与红色力量,在青春赛道奋力奔跑,共青团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随后,爱心单位代表相继发言。安徽疆内汇品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加有回顾研学点滴,强调企业将持续以公益助力青少年成长,未来也会积极搭建更多优质平台,让更多山区孩子能走出大山看世界;安徽邦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立猛表示,关注青少年成长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后续将积极参与此类公益活动,为孩子们的梦想之路添砖加瓦;霍山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万植民感恩各方支持,感慨山里娃开阔了眼界,期盼更多爱心力量关注霍山教育;安徽赛祥图恩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邵克云承诺坚守社会责任,为公益研学提供坚实保障。
活动总策划、老报人杨永成总结时动情寄语:“霍山同学们在大山深处守向学初心,以坚韧铺就梦想路、以书本瞭望世界、以困难磨砺意志,逆境生长的力量令人动容;合肥同学们在城市脉动中感知时代,以‘人造太阳’基地、科技馆展项为阶认知世界,让知识有温度的求知热情同样可贵。大山与城市的成长轨迹,都闪耀求知光芒——学习是跨山海之桥、向未来之船。愿你们以此次研学为起点,并肩向学,心中有光便无惧远方。”他还感谢爱心单位、媒体、志愿者与工作人员的付出,并叮嘱同学们:“记住民族过往与奋斗历程,记住前辈期许,未来强国建设队伍里,必定有你们挺拔的身影!”
现场,一级美术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师晶,委托领秀公益贾婷婷向霍山县关工委、合肥经开区关工委赠送版画作品;安徽省当代中国画研究院艺术总监牛子为45名同学们各送字画,笔墨间满是殷切期许。上午11时30分,领导们为45位同学们颁发研学纪念证书、为志愿者颁发服务证书,同学们双手接证抱在胸前,笑容灿烂,红色证书映着笑脸,成为研学最珍贵的印记。
伴着《萤火的故事,未完成的歌》的吟诵,活动落下帷幕。这场跨越山水的研学,是知识的探索、友谊的缔结,更是梦想的点燃。不同年级的同学们,正带着收获与感动,以萤火之光汇聚成炬,向着更广阔的未来坚定前行。
胡娅莉
来源:大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