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到很多新闻:某 AI 培训用私域直播卖课,先免费讲干货,临了说 “报高阶班能月入过万”,还伪造学员收入截图,甚至把 “苹果手机特等奖” 中奖概率设为 0%。评论区里有人感慨:“私域直播就是割韭菜的地方,尤其是卖保健品、搞培训的,没一个靠谱。”
看到很多新闻:某 AI 培训用私域直播卖课,先免费讲干货,临了说 “报高阶班能月入过万”,还伪造学员收入截图,甚至把 “苹果手机特等奖” 中奖概率设为 0%。评论区里有人感慨:“私域直播就是割韭菜的地方,尤其是卖保健品、搞培训的,没一个靠谱。”
这话让做养生健康私域的老周很委屈。他在社区开了家店,私域直播里天天请退休医生讲 “高血压饮食”,学员有疑问随时在群里问,半年下来复购率涨了 40%。“都是私域直播,有人靠骗赚钱,有人靠服务吃饭,怎么就成了一回事?”
私域直播这两年确实被不少乱象拖累:从 “免费培训变贷款” 到 “保健品直播吹疗效”,套路百出。但把 “私域直播” 和 “乱象” 画等号,甚至牵连整个保健品行业,实在是对认真做事的从业者不公平。私域直播从来只是个工具,就像菜刀能切菜也能做坏事,关键看握在谁手里 —— 乱象是部分商家的 “短视投机”,而正规保健品从业者,早在用私域直播做着 “长情的服务”。
乱象的根源:不是私域的错,是 “流量掠夺者” 的贪婪
拆解那些被曝光的私域直播骗局,会发现它们有个共同点:把私域当成 “圈人割韭菜” 的密室,玩的是 “信息差 + 紧迫感” 的套路。
就像报道里的配音培训:私域直播先抛 “免费学、轻松赚” 的钩子,用伪造的 “日赚 300” 工资单勾住人,再喊 “只剩 3 个名额” 逼单,最后用 “分期贷款” 锁死消费,全程没一句提 “配音需要练气息、磨语感”。这种模式里,私域成了 “隔绝监管、集中洗脑” 的工具 —— 直播间定向推给目标人群,聊天记录随时可删,出问题了换个账号重来。
保健品行业也有少数跟风者:私域直播里,“专家” 是演员,“疗效” 靠编造,“免费领鸡蛋” 拉来的老人,被关在群里天天灌 “买产品能治病” 的话术。但这根本不是保健品行业的常态,就像老鼠屎坏不了一锅粥,这些人做的是 “一锤子买卖”,而正经从业者,算的是 “一辈子的账”。
某连锁健康品牌的私域运营表上写着:“直播内容 80% 是科普,20% 是产品”。他们的主播是持证营养师,直播时会拿着检测报告说 “这款钙片含钙量 300mg,适合 60 岁以上人群,但不能替代降压药”;群里从不发 “限时抢购”,而是每天发 “今日养生小贴士”,老人住院了还会派员工去探望。负责人说:“私域的核心是‘私’,是信任的沉淀,不是骗一次就跑的密室。”
保健品行业的私域正道:用 “透明” 对抗 “套路”,用 “服务” 替代 “推销”
真正做保健品的人都懂,这个行业的本质是 “健康托付”—— 老人买的不只是一瓶钙片、一盒益生菌,更是 “吃了能更健康” 的安心。私域直播的价值,正在于把这种 “安心” 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合规是底线,更是底气。上海一家做银发健康的企业,私域直播间有个固定环节:“合规三公示”。主播先展示自己的营养师资格证,再翻出产品的 “蓝帽子” 认证页,最后打开国家药监局官网,手把手教老人查成分。有次直播讲 “鱼油”,有人问 “能不能降血脂”,主播直接翻出说明书:“包装上写了‘辅助降血脂’,这是国家批准的功效,但它不能替代他汀类药物,您得听医生的。” 就这一个细节,让群里的信任度飙升 —— 老人觉得 “这人不忽悠”。
服务是核心,而非营销。老周的私域群有个规矩:禁止发 “买一送三” 的广告。每天早上,他会在群里发 “今日慢病小知识”,比如 “糖尿病老人吃水果要选 GI 值低于 55 的”;中午有人问 “血压高了怎么办”,他半小时内必回复,还会提醒 “记得看昨天直播里讲的‘芹菜汁降压’误区”;月底搞线下茶话会,请医生给老人看体检报告,顺带推荐适合的保健品。有个阿姨说:“我在他这儿买了三年,不是因为他便宜,是因为我忘了吃,他会打电话提醒。”
私域的 “私”,是 “私人定制” 的私。北京某健康品牌的私域直播,会给学员建 “健康档案”:老人填过 “血糖值、用药史” 后,主播在直播时会针对性讲解,比如 “李阿姨您上次说膝盖疼,今天重点讲氨糖怎么吃”;有人买了蛋白粉,群助手会发 “最佳服用时间:早餐后半小时”,还会跟进 “吃了一周,肠胃有没有不舒服?” 这种 “千人千面” 的服务,是公域流量做不到的,也是私域真正的价值所在。
别让乱象定义行业:保健品人的底气,从来不是 “套路”
有次跟老周聊天,他说最无奈的是 “别人一听‘保健品私域’就皱眉”。其实这两年,监管部门早就在给行业 “正名”:浙江去年查处 127 起保健品虚假宣传案,全是没资质、吹疗效的野路子;上海要求保健品私域直播必须留存录像 6 个月,主播资质实时可查;国家药监局更是把 “合规科普” 纳入行业评分标准。
认真做事的人,早就在用行动划清界限:他们的私域群里,没有 “不买就错过一个亿” 的焦虑,只有 “今天该怎么吃” 的踏实;他们的直播里,没有 “专家演员”,只有 “有证的营养师”;他们的售后里,没有 “退课要违约金” 的霸王条款,只有 “不满意 30 天退款” 的爽快。
私域直播不是保健品行业的 “黑标签”,就像不能因为有人用菜刀做坏事,就说菜刀是凶器。那些靠骗术赚钱的,注定会被监管敲掉饭碗;而那些把私域当成 “健康服务窗口”,靠合规、靠专业、靠真心做事的,才能接住银发经济的红利。
毕竟,老人的健康需求是真的,对靠谱服务的渴望是真的。保健品行业的未来,不在 “私域直播能不能做”,而在 “用私域直播做什么”—— 做科普、做服务、做信任,这条路或许慢,但走得稳、走得远。
你身边有靠谱的健康私域直播吗?评论区聊聊,让更多人看到行业的另一面。
来源:健康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