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点在直线上的运动有“往复”时求路径长“三例说”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5 10:41 1

摘要:都知道,在平面几何动态情形时动点的轨迹及相应的动点路径长问题中,不可忽视动点在运动中的“往复”情形(特别当动点在直线上运动时常有“往复”存在),这对计算其的运动路径长有直接关系。现举例三题大家一起来说说:

都知道,在平面几何动态情形时动点的轨迹及相应的动点路径长问题中,不可忽视动点在运动中的“往复”情形(特别当动点在直线上运动时常有“往复”存在),这对计算其的运动路径长有直接关系。现举例三题大家一起来说说:

【例一】(如图所示)在△ABC中,AB=4√2,AC=6,∠A=45º,点D、P分别是AB、AC边上的动点,满足PC=PD,点D由点B出发向点A连续移动最终停在A点,求点P经过的路径长。

【分析】首先,分别确定点D在出发点B时点P的对应位置、点D在终点A时点P的对应位置;然后,再推索点P在AC上运动时的最高点,从而可知点P的具体路径(判断有无“往复”);最后,关键确定最高点的位置…具体求解过程如下:

【例二】(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AD=6,边AB上动点E连接DE,过点E作DE垂线交BC边于点F,以EF为斜边向上作等腰Rt△EFG,当点E从点A运动到B点时,求点G经过的路径长。

【分析】首先,确定点G的运动轨迹(∠ABC的角平分线);然后,确定线段BG的最大值,即点G在射线BG上移动中的最高点;最后,分别确定点E在出发点和终点时动点G所在位置,从而判断点G的路径(有无往复)…具体求解过程如下:

【例三】(如图)在菱形ABCD中,AB=5,AC=8,点E从点D出发在AD的延长线上运动,若将△EBA沿EB翻折得△EBF,边EF与射线AC交于点P,求:PB的最小值,并确定此时点E的位置;当点P刚好过点C时,求:点P的路径长;求:丨PA-PB丨的最小值。

【分析】首先,确定点B到边AE和边FE上的距离相等为24/5,即BP的最小值;然后,确定当BP取最小值时点P在射线AC上的位置(最近点)及此时点E的相应位置(符合题意此时点E在AD的延长线上);最后,判断点P在过点C时其在射线AC上的路径(有“往复”)…具体求解过程如下:

以上三例之分析,“道听度说”供参考。

来源:道听度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