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真不是一句玩笑话。王楚钦那天估计就是这么想的,当他一扭头,发现角落里有个黑黢黢的镜头正对着自己,还亮着小红灯。他凑过去瞅了瞅,问队友这是不是在直播,得到肯定答复后,那表情,简直了,一秒钟从放松切换到尴尬,然后脚底抹油似的溜了。他心里估计嘀咕着,这也太狠了点。
“这下好了,以后在训练馆里想说句悄悄话,估计得用手语了。”
这真不是一句玩笑话。王楚钦那天估计就是这么想的,当他一扭头,发现角落里有个黑黢黢的镜头正对着自己,还亮着小红灯。他凑过去瞅了瞅,问队友这是不是在直播,得到肯定答复后,那表情,简直了,一秒钟从放松切换到尴尬,然后脚底抹油似的溜了。他心里估计嘀咕着,这也太狠了点。
谁能想到,这不起眼的镜头,几天后就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主角,是德国队的邱党。
事情得从邱党和王皓那次聊天说起。澳门的比赛刚结束,邱党人还蒙着呢,就从网上看到了自己几天前在训练馆和王皓指导聊天的录音。内容倒不是什么惊天秘密,就是运动员和教练间再正常不过的交流。可问题是,这玩意儿,是在他俩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录下来,还扔到了大庭广众之下。
这感觉就像你跟朋友在自家客厅聊天,结果发现窗外有台摄像机全程直播。邱党直接就怒了,发文说这事儿他完全不能接受,强烈谴责这种行为。他的愤怒一点都不难理解,这是最基本的一条线,运动员和教练在场外的私人交流,凭什么要变成公开的娱乐素材?
这事儿一出,那个所谓的全天候直播立马就下架了。动作倒是快,但背后暴露出的问题,让人后背发凉。现在的一些直播,为了所谓的“沉浸式体验”,恨不得把收音设备塞到运动员的衣领里。他们用大广角镜头,配上高灵敏度的麦克风,以为能捕捉到更多“独家花絮”,殊不知,这是在疯狂试探隐私的边界。
这不光是个人隐私的问题。往深了想,国乒的训练内容,一些临场的战术微调,甚至只是教练对运动员状态的一句判断,这些都可能在一次“不经意”的直播中泄露出去。在竞技体育这个领域,信息就是武器。今天你漏了一句关于反手拧拉的诀窍,明天对手的分析报告上可能就多了一行字。这种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所以王楚钦的“逃跑”,现在看来,更像是一种下意识的自我保护。顶级运动员对环境的敏感度,远超常人。他可能在那一瞬间就意识到了,那个小小的镜头背后,藏着一个巨大的,无形的眼睛,它不带任何感情,只是忠实地记录和传播,至于会带来什么后果,它不在乎。
整件事最让人觉得荒谬的地方在于,这种侵犯,竟然是以“为你好”、“为粉丝谋福利”的名义进行的。他们似乎觉得,只要是公众人物,就理应让渡一部分隐私权,来满足大众的好奇心。可这条界线到底在哪?是在训练馆,还是更衣室?
说到底,技术本身没有错,想让观众离赛场更近一点也没错。但如果为了流量,连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和安全距离都不要了,那样的“零距离”接触,除了制造恐慌和愤怒,还能剩下什么呢?搞不好,以后教练给队员讲战术,真得像地下工作者一样,先检查一遍有没有窃听器了。
来源:北京外来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