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但总有一些章节,写着无法言说的悸动,藏着手足无措的慌张。那年初三,我以为的“哥们义气”,却在一场猝不及防的触碰中彻底变了调。原来,有些手,一旦握住,便烫伤了整个年华。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但总有一些章节,写着无法言说的悸动,藏着手足无措的慌张。那年初三,我以为的“哥们义气”,却在一场猝不及防的触碰中彻底变了调。原来,有些手,一旦握住,便烫伤了整个年华。
第一章:喧闹的“哥们”江湖
初三的教学楼,总是弥漫着一股书本纸张和少年人旺盛精力混合的特殊气味。阳光透过老旧的玻璃窗,在斑驳的课桌上投下不规则的光斑,空气里飞舞着细小的尘埃。
我们班,初三(三)班,据说是年级里颇有名气的“美女集中营”。当然,这个名号是外班那些小子们私下封的,我自己是后知后觉。我的世界里,只有篮球划过天空的弧线、哥们儿之间撞肩捶背的玩笑,以及……和那几位“女哥们儿”插科打诨、疯跑玩闹的无忧时光。
班里确实有几个女生,比如林薇、张晓雨,性格那叫一个爽朗,甚至可说是“彪悍”。下课铃一响,她们绝不会只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整理笔记,而是会像一阵风似的卷入我们男生的战团,讨论刚结束的球赛,或者干脆加入我们走廊里的追逐打闹。体育课上,跑步测验,她们能咬着牙冲到我们前面;自由活动时,抢起篮球来也毫不含糊,虽然动作偶尔显得笨拙,但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常常让我们这些男生又是好笑又是佩服。
我和她们相处,自在得很。勾肩搭背?常有的事。开玩笑互损?那是日常交流的基本模式。偶尔打闹间碰到对方的手或者胳膊,我也从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心里坦荡得能跑马——大家都是“哥们”嘛!和我的死党王浩、李哲他们没啥区别。甚至会一起窃窃私语吐槽老师的口音或者某道变态的数学题。
那时候,天真蓝,日子也慢,快乐简单得如同操场上永远晴朗的天空。
第二章:窗外的目光与懵懂的炫耀
偶尔,会有其他班级的男生,三五成群地蹭到我们班窗户外边。他们也不进来,就那么倚着窗台,眼神在我们教室里逡巡,一边看还一边交头接耳,发出那种压抑又兴奋的低笑声,手指还偷偷指点着。
起初我根本没在意,甚至觉得有点莫名其妙。我们班有什么好看的?难道黑板上还留着上节课老师画的奇葩示意图?
次数多了,我才觉出点异样。有一次,那笑声又传来,我正和王浩讨论周末去哪个游戏厅,被吵得有点烦,一股愣劲上来,甩开王浩就冲出了教室。
“喂!你们几个,老在我们班门口笑什么玩意儿呢?怪瘆人的!”我冲着那帮小子,其中有两个是隔壁班一起打过球的,还算脸熟。
那几个男生先是一愣,随即笑得更加暧昧。一个叫大刘的,跟我比较熟,勾住我脖子,压低声音说:“兄弟,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傻啊?”
“我知道什么?”我一头雾水。
“你没觉得,咱们年级最漂亮的女生,差不多都集中在你们班了吗?”大刘挤眉弄眼,“你看那个林薇,笑起来多甜;还有那个张晓雨,腿长气质好;哦哦,还有那个总是安安静静看书的陈静,文艺范儿十足……兄弟,我真羡慕死你了!”
我更懵了:“啊?有吗?” 平时真没太注意。
“还装!”大刘捶了我一下,“看你天天跟她们玩得那么欢,说说笑笑的,听说还能拉到她们的手?真是嫉妒使我面目全非啊!”
他这么一说,我才反应过来,原来他们是在“欣赏”我们班的女生。我心里顿时有点小得意,还有一种被认可的奇怪满足感——看,我的“哥们们”多受欢迎!
于是我大手一挥,满不在乎地说:“嗨!我当什么呢!这有什么可羡慕的?都是哥们儿!你要想去搭话,你也行啊!她们性格都好得很!”
大刘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我可不敢,也就敢远远看看,过过眼瘾就行了。”
他那副怂样激起了我的“豪情”:“那有什么不敢的!等着,我给你们做个示范!”
第三章:“抬抓”与坦荡的误解
我当时脑子里压根没多想,只觉得这是在向兄弟们展示我们班女生多么“好相处”,多么“不拘小节”,顺便炫耀一下我的“人缘”。
我目标明确,直奔大刘刚才夸过的那几位女生——林薇、张晓雨,她们正凑在一起看一本杂志。我几个大步走过去,带着一种近乎表演的从容(或者说傻气),伸出手掌,递到她们面前,用我们平时玩闹时惯用的、带着点江湖气的口吻喊了一句:“抬抓!”(意思就是“伸出手来”)
林薇和张晓雨抬起头,看到是我,又看看窗外那几个探头探脑、一脸看好戏的家伙,瞬间明白了什么。她们对视一眼,非但没有害羞或者生气,反而“噗嗤”笑了出来,非常给面子地、大大方方地各自伸出手,在我手掌上“啪”地拍了一下(或者说握了一下),动作干脆利落,一如我们平时击掌那样。
“行了行了,别在这儿耍宝了!”林薇笑着白了我一眼。
“就是,挡着我们看帅哥了!”张晓雨附和着,指着杂志上的明星画报。
mission completed! 我得意洋洋地转向窗外,朝大刘他们扬了扬下巴,意思是:看,多简单!多自然!
大刘他们一副叹为观止又无语凝噎的表情,冲我竖了竖大拇指,又摇了摇头,笑着散开了。
我心里那叫一个舒畅,觉得自己完美维护了“哥们”间的友谊,展示了我们班的和谐氛围。我完全没读懂她们笑容里的调侃和窗外那些男生眼神里的复杂意味。那种少年人特有的、混合着好奇、羞涩和渴望的复杂情绪,被我简单地归类为“他们胆子太小”。
那时的我,自信满满地活在自己构建的“纯哥们”世界里,觉得一切泾渭分明,阳光底下无新事。
第四章:抓手游戏与失控的心跳
直到那次课间。
那天天气有些闷,窗外知了叫得人昏昏欲睡。课间十分钟,教室里大部分人都趴着休息,或者低声聊天。
陈静坐在座位上,安静地看着窗外。她是我们班比较文静内向的女生,皮肤很白,说话声音细细软软的,和林薇她们不是一种类型。但因为座位离得不算远,偶尔也会加入我们的聊天,只是话不多,总是抿着嘴笑。
不知道是谁先提议的,说玩个游戏醒醒神。就是那种很简单的小游戏:一个人把手掌心向下,平放在课桌上;另一个人把手悬在它的正上方,也掌心向下;然后由第三个人喊“抓!”,上方的手要迅速去抓下面的手,下面的手则要迅速躲开。
先是几个人玩了几轮,笑声不大,但很轻松。后来不知怎么,变成了我和陈静玩,另一个女生李莉在旁边喊口令。
陈静的手先放在桌子上。她的手很秀气,手指细长,指甲修剪得干干净净,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粉色光泽。
我的手悬在她手上方大约一尺的地方。我能清晰地看到她的手,甚至能感觉到她手部散发的细微温热。
“预备——”李莉拉长了声音,眼睛里闪着狡黠的光。
教室里似乎安静了一些,旁边有几个同学注意到了我们,好奇地看过来。我突然觉得有点不自在,周围的空气好像变得粘稠起来。
“抓!”
口令声落下的瞬间,我的神经像是被拨动的琴弦,猛地一紧!几乎是条件反射,我的手掌以最快的速度落下,精准地覆盖住了陈静那只未来得及完全缩回的手。
抓住了!
不同于以往和“女哥们儿”们玩闹时一触即分的触碰,也不同于刚才示范性的“抬抓”。这一次,我的手掌结结实实、严丝合缝地包裹住了她的手。
她的手比我的小很多,柔软得不可思议,微微带着一点凉意,却又在我掌心迅速升温。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滞了。
我没有立刻松开。也许是胜负心作祟,也许是别的什么我不知道的原因,我的手指甚至无意识地收拢了一下,将那片柔软的微凉更紧地握在了手里。大概过了一两秒,也许更久,我才像被烫到一样,猛地松开了手。
周围响起几声压抑的抽气和低笑。
陈静像是受惊的小鹿,猛地抽回手,瞬间埋下了头。我看到她那截白皙的脖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染上了一层绯红,并且一直蔓延到耳根。
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心脏却像是突然被注入了过量的肾上腺素,开始疯狂地、毫无章法地擂鼓,声音大得我怀疑全班都能听见。脸颊也像是着了火,烧得厉害。
“哇哦!”负责喊口令的李莉第一个起哄,她拍着手,笑声清脆,“看到了吧!陈默(我的名字),你摸人家陈静的手!把人家脸都摸红了!”
她还不罢休,凑到恨不得把脸埋进课桌里的陈静旁边,用不大但足以让周围人都听到的声音说:“静静,你脸红什么呀?是不是……对这小子有意思啊?”
“嗡”的一声,我的脑子彻底炸了。
“胡说八道什么!”我猛地站起来,声音因为慌张而显得有些突兀和响亮。我不敢看陈静,也不敢看周围同学的表情,只觉得所有的目光都像针一样扎在我身上,尤其是脸上那滚烫的温度,简直在昭告天下我的窘迫。
“我、我去操场透透气!”扔下这句苍白无力的话,我几乎是落荒而逃,脚步踉跄地冲出了教室,把身后的窃窃私语和低笑声重重地关在了门内。
第五章:心照不宣的距离与萌芽的思绪
操场上阳光刺眼,微风拂过滚烫的脸颊,却丝毫无法降低那惊人的热度。我跑到篮球架下,撑着膝盖大口喘气,心脏依然跳得疯狂而混乱。
“你脸红什么呀?”
“是不是对这小子有意思啊?”
李莉的话像复读机一样在我脑海里反复播放,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伴随着陈静那张瞬间红透的脸,和她那双受惊后湿漉漉的眼睛。
一种前所未有的、陌生的情绪像藤蔓一样紧紧缠绕住我的心脏,有点慌,有点乱,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甜丝丝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很快又被巨大的尴尬和不知所措淹没。
我以前也碰过女生的手,为什么这次完全不一样?
为什么我的心跳会这么快?
为什么我的脸会这么烫?
为什么陈静的反应……那么奇怪?
难道……难道她真的……
一个模糊而惊人的念头试图闯入我的意识,但我猛地甩了甩头,不敢深想下去。
那天接下来的课,我上得魂不守舍。老师讲了什么,我一个字都没听进去。眼神总是不由自主地、偷偷地瞟向陈静的方向。她一直低着头,耳朵尖还是红红的,偶尔抬手整理头发,那双手……就是我刚才握住的那双……
我的心跳又会漏掉一拍。
我发现,我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坦然地、大大咧咧地把她当成“哥们”之一了。那道无形的界限,因为一次意外的牵手,一次起哄,清晰地、横亘地出现了。
从那天起,我明白了一些事情。一些关于男生和女生,关于“哥们”和“别的什么”之间的微妙差异。
我没再敢像以前那样,无所顾忌地去拉班里任何一个女孩子的手,哪怕是和林薇、张晓雨她们玩闹时,也会下意识地保持一点距离。那种浑不在意的坦荡,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而陈静,每次见到我,眼神总会迅速地躲开,脸上飞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红晕,然后加快脚步从我身边走过。那种害羞和闪躲,无声地印证着那天课间发生的事情,并非我一个人的错觉。
我们之间,陷入了一种心照不宣的、微妙而尴尬的距离里。
空气似乎都变得有些不同,弥漫着一种青春期特有的、敏感又悸动的粒子。我知道,有些东西,不一样了。那段以为只是“哥们”的欢闹时光,因为指尖传来的微热,悄然拐向了另一个青涩而懵懂的方向。
青春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写下它悸动的第一章。
来源:青竹先生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