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上扔出三颗重磅炸弹——“预制菜、价高、恶心”,直接将西贝莜面村推向舆论风口。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火速回应,坚决否认使用预制菜,并表示“一定会起诉罗永浩”。
一场餐饮界的“预制菜”风波,正变成罗永浩的流量盛宴和贾国龙的品牌噩梦。
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上扔出三颗重磅炸弹——“预制菜、价高、恶心”,直接将西贝莜面村推向舆论风口。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火速回应,坚决否认使用预制菜,并表示“一定会起诉罗永浩”。
戏剧性的是,贾国龙公开了罗永浩的消费账单:5人点了15道菜,总消费830元(人均约166元),并顺势推出“罗永浩菜单”。这场本可平息的争议,在贾国龙的强硬回应下彻底升级。
01 定义之争,罗永浩的精准打击
罗永浩对预制菜的质疑,直击西贝命门。他凭消费体验发声,称菜品有“隔夜重烤的味道”、“不是滚烫的”,质疑其使用预制菜。
贾国龙则搬出国家标准坚决否认,强调西贝属于“中央厨房”模式,而非预制菜。从法律定义上,贾国龙或许站得住脚。但罗永浩是从消费者认知层面出发——但凡不是厨师现场从头炒制的,都可能被认为是“预制”的。
双方对“预制菜”定义的理解不同,成为这场争论的焦点。
02 价格痛点,品牌定位模糊不清
罗永浩的另一个吐槽点是“还那么贵”。贾国龙回应称“西贝贵”是餐饮业“最大冤案”,甚至承诺开放西贝过去五年的财务账本。
然而,消费者对西贝的“价格质疑”已久。网友普遍吐槽分量小、性价比低,如43元的胡麻油炒鸡蛋、68元的牛大骨。
西贝的根本问题可能在于品牌定位长期混乱:试图兼顾“高端聚会”与“万店亲民”,导致价格偏高却缺乏核心优势。
03 应对失策,贾国龙的致命失误
贾国龙最初的强硬回应,堪称危机公关的反面教材。
起诉威胁、公开账单、推出“罗永浩菜单”,这一系列操作不仅未能平息风波,反而火上浇油。罗永浩顺势将争论升级,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
更致命的是,贾国龙在行业群内的表态截图流出。他一方面说“我应对方式有错,改”,另一方面却称罗永浩是“网络黑嘴,是网络黑社会”。
这直接导致罗永浩在直播中怒斥:“这个人不是好坏的问题,他肯定是智力有问题”,并宣布“这件事我们没法揭过去了”。
04 流量王者,罗永浩的完美收割
纵观整个事件,罗永浩展现出了对互联网流量的极致掌控力。
从最初的微博吐槽,到悬赏征集证据,再到直播回应,罗永浩始终牢牢掌握着话题主导权。其回应方式也颇有效果:指责西贝菜品“像是隔夜重烤的恶心味道”,甚至调侃“牛大骨现煮,莜面现搓,塑料袋现剪,微波炉现打”。
而贾国龙的应对,却显得颇为被动。据他透露,此次事件导致西贝所有门店日营业额分别掉了100万元和200万到300万元。
法律定义之争无法扭转消费者认知战场上的溃败。
罗永浩已经为西贝贴上了“价高质次”的标签,这场风波最终可能推动整个行业的透明化和规范化发展。
但西贝要挽回品牌声誉,光靠开放后厨和公布账目远远不够,它必须回答那个根本问题:西贝到底是谁?为谁服务?
而对罗永浩来说,这场争议无疑再次巩固其“带货顶流”和“维权英雄”的双重人设——无论胜负,他早已赚足流量。
来源:天耀东方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