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法委: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5 13:42 2

摘要: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有关情况。中央政法委秘书长訚柏介绍,“十四五”期间,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历史性成就,为书写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有关情况。中央政法委秘书长訚柏介绍,“十四五”期间,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历史性成就,为书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提供了有力保障。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开展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贺小荣表示,“十五五”时期,各级法院将继续依法履职、挺膺担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化解矛盾纠纷是司法行政机关重要职责。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二级大检察官张雪樵表示,最高人民检察院认真落实,要求做到“三个善于”:善于从纷繁复杂法律事实中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善于从具体法律条文中深刻领悟法治精神,善于在法理情有机统一中确保实体上实现公平正义,程序上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效果上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真正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司法部副部长吴言军介绍,司法部发挥仲裁在化解经济纠纷中的优势作用。“十四五”期间,全国仲裁机构累计办理仲裁案件227万件,总标的额4万多亿元。在积极调处邻里、婚姻家庭、损害赔偿、征地拆迁等常见多发矛盾纠纷的同时,及时化解医疗、交通、金融、欠薪、新就业形态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司法调解和解结案64万件,占案件总量的28%,案件范围涵盖经济贸易、工程建设、金融保险、房地产交易、互联网经济、知识产权等诸多领域,为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立法是实行法治的重要前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能源法、增值税法、关税法、印花税法、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乡村振兴促进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粮食安全保障法、期货和衍生品法,修改公司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审计法、统计法、会计法、种子法、畜牧法、安全生产法、矿产资源法、科学技术进步法、反洗钱法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继续做好立法工作和相关工作,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保障作用。公安部副部长杨维林表示,“十四五”期间,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已查纠刑事执法突出问题4.9万个,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贺小荣表示,“十四五”期间,最高人民法院服务高质量发展,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助推法治经济建设。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北全面振兴、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完善精准服务司法政策措施。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出台支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导意见。发挥破产审判出清和挽救功能,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34万件,保护创新、规制滥权,为创新、创造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涉外和海事审判,高标准建设国际商事法庭,加强外商投资司法保护,依法维护“走出去”企业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高度融合,但是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和算法不断更新迭代。贺小荣分析,算法、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许多新业态,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争议和纠纷。最高人民法院积极回应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新需求,坚持支持和规范并重,制定了人脸识别、网络消费、涉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等司法解释,发布典型案例,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促推人工智能为民、向善、守法,保障各类新型数字商业模式依法、规范、健康发展。

在自然人数据权益保护方面,推进关于算法伦理、算法规则等人工智能领域的司法规制,指导审理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明确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录音制品中的声音构成侵权,助力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和管理机制。依法审理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等新类型网络侵权纠纷案件,判决超出合理且必要限度、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侵权责任;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加大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损害赔偿力度,向社会传递司法对个人信息滥用说“不”的鲜明价值导向。

在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依法制裁经营者违背销售承诺的行为,通过案例专题发布,明确裁判规则,引领行为规范,树立行业规矩,提振消费者信心和安全感,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放心消费”。例如,依法认定网络主播虚构事实、恶意炒作营销构成欺诈,判决退还消费者购物价款并赔偿消费者三倍价款,整治直播乱象,规范平台责任。依法审理涉未成年人直播打赏案件,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年龄、智力水平以及打赏金额等,依法认定打赏行为超出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宜程度的,判决返还打赏的款项,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和法治环境。

“十四五”期间,司法服务绿色发展更加积极主动,检察公益诉讼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沈春耀介绍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制定黄河保护法、湿地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噪声污染防治法,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作出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正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张雪樵表示,生态环境是法律最初授权开展检察公益诉讼的办案领域,也是检察公益诉讼自试点到全面实施以来十年实践中办案规模最大、办案成效最好的法定领域。

特别是“十四五”期间,检察机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遵循,共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4.8万件,其中90%是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为生态公益保护和世界法治文明贡献了新样本、新形态。其中,一项标志性成果是初步形成了破解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方案”。张雪樵认为,流域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着上下游、左右岸执法标准不统一、监管部门之间联动不足这一普遍性难题。

检察机关对此创新建立了跨区划的一体化办案机制,由流域相关辖区共同的上级检察院立案,组织全流域相关检察院同步参与。最高检这几年先后办理了南四湖生态环境治理、长江船舶污染治理、珠江水环境治理公益诉讼专案,都是在一年或者两年的时间内督促不同省(区、市)政府协同解决了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难事。比如,流域覆盖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八市34个县(市、区)南四湖彻底根治了黑臭水体,并且跃升成为国家“5A”级景区,长江全流域3500条通航干支流基本实现船舶污染“零直排”。

张雪樵强调,检察公益诉讼是“以诉的方式”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但诉讼双方并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坚持依靠党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体制优势,持续完善生态环境公益保护大协同格局。最高检会同最高法院、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交通部、国家林草局等部委,建立了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针对督察移送的问题线索,办理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000余件,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下一步,最高人民检察院要进一步彰显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护领域的生动实践和原创性成果的独特价值。着眼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制定生态环境法典和检察公益诉讼法为契机,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专业化优势,以及12万余名“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检察公益诉讼社会助力作用,借助生态环境领域大数据监督模型以及卫星遥感等现代科技,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公益诉讼案件,为高质量落实“十五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新部署新要求,为全面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检察力量。

来源:中国工业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