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丨先秦王公贵族珍爱的“随侯珠”,竟然来自“前丝绸之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5 13:38 2

摘要:一颗颗直径不足2厘米的“蜻蜓眼玻璃珠”,穿越2500年时空,见证着新疆在张骞“凿通西域”前就已繁荣的东西方文明交流。

一颗颗直径不足2厘米的“蜻蜓眼玻璃珠”,穿越2500年时空,见证着新疆在张骞“凿通西域”前就已繁荣的东西方文明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研究发现,伊犁、乌鲁木齐4处遗址出土的玻璃珠与地中海东岸极为相似,且与湖北战国楚墓珍品一脉相承。实证表明:早在张骞通西域前数百年,新疆就已成为“前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蜻蜓眼玻璃珠”是在玻璃母体上嵌入一种或多种不同于母体颜色的玻璃料,从而在玻璃珠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类似蜻蜓“复眼” 效果的图案。这种装饰珠最早出现于古埃及,后来传播到地中海东岸。

新疆出土的这些“蜻蜓眼玻璃珠”,经过科技手段分析发现,也确实来自地中海东岸,而且它们的造型和制作工艺,与湖北、甘肃等地发现的几乎一模一样。

这说明,早在2500年前,这些玻璃珠就已经从地中海传到了新疆,再经由天山一带集散,通过河西走廊进入中原地区,形成了一条稳定的早期贸易通道。

于田县克里雅遗址出土的蜻蜓眼玻璃珠。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新疆在这一交流网络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可能对这批外来宝物进行了初步的使用和本地化仿制。

而当这些珠子传入中原后,工匠们进一步创新,加入了龙纹、蛇纹等中华特色图腾,打造出名为“随侯珠”的珍贵宝物,成为战国时期极受追捧的奢侈品。

一枚枚在新疆出土的玻璃珠清楚地表明,早在先秦时期新疆就已经是东西方贸易与文化往来最活跃的前沿。

监制:丁涛

统筹:冯婷、喻鹏涛

策划:葛惠芹、廖映月

编辑、制图:李娜

出品:新疆日报社(集团)

指导单位: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协作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支持单位: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来源:阿克苏市零距离【x】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