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过万,就已经超过了90%的人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5 14:47 1

摘要:但把视角拉回现实,我们会发现——它既不是“普通人家常便饭”,也未必就是“富到流油”的新中产。

“月入过万”这四个字在人群里像种魔咒,一听就觉得高大上。

但把视角拉回现实,我们会发现——它既不是“普通人家常便饭”,也未必就是“富到流油”的新中产。

到底什么情况?让我们用数据说话,用故事还原感受。

01

月入一万,听着容易,真的有多少人薪水在这个水平线上?

国家统计局的权威数据告诉我们:202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是120,698元,折算下来大约每月是10,058元。

也就是说,月入一万刚好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水平,有时甚至还略高一点。

私营单位的年平均则是68,340元,每月大约5,695元。

这说明,如果你在私营企业工作,月入超过一万,你已经站在了私营单位劳动力收入的顶部。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9,218元,城镇居民为51,821元,农村居民仅为21,691元。

转换成月收入,城镇平均是4,318元,农村只有1,807元。 和这些数字比起来,月入一万,无论城镇还是农村,都算是颇具竞争力的收入。

02

那又有多少人真的能月入过万?根据2025年腾讯新闻引用的数据,中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月薪为9,685元,私营单位则为6,359元。

也就是说,月入一万的人已经超过全国60%以上的打工人。

但这只是城镇的平均情况。

全国平均来看,“月薪5000元以下”的人就占了绝大多数。

一篇还提到“月入5000以下的人群大概占95%”,虽然网传数据争议较大,但确实说明:超半数劳动者,月收入都在五千元以下。

03

那么,月入一万意味着什么?

它更多代表中坚层:不是极少数的高薪人群,也不是大众底层,而是“中等偏上”的位置。

尤其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月入过万算是“合格的白领”,但你也听说过北漂、房奴、工龄十年依旧租房的故事——这说明生活成本也逼着“万块薪水”也可能捉襟见肘。

与此同时,地区差异非常大:一线城市职场俊才月入一万可能刚刚及格;但在中西部县城、三四线城市,月收入超过一万的人反而比较罕见。电商、互联网、政府编制、金融等机会更稀缺。这也意味着:同样一万块,在不同地方的生活质量天差地别。

真实生活中,“月入一万”给人带来的安全感也存在波动。

看房、养娃、看病、父母养老、家里装修……这些负担压得很多中等收入家庭喘不过气来。

尤其当人们把“万块月薪”挂在嘴边时,感受到最多的反而是“刚刚够花、但没剩余”的无奈。

更直击人心的是,现在网络上“人人年薪百万”“高富帅小姐姐”的故事太多,让大多数月入一万的人,看着似乎自己没什么优势,但实际上这只是传播偏差。

参考资料:

国家统计局:《2023 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城镇非私营单位:120,698 元/年;私营单位:68,340 元/年)》

国家统计局:《2023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 元;城镇居民:51,821 元;农村居民:21,691 元》

腾讯新闻(引自非私营单位平均月薪 9,685 元,私营单位 6,359 元)

新周刊:《月入五千以下占全国95%?》

来源:文踪旅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