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家长们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是认可,是信任。我们当老师的,得对他们负责,教他们真本领,让他们欢欢喜喜走进学校,踏踏实实走入社会。”王爱国说。
又是一年开学季,又是一年迎新时。看着校园里一张张青涩的脸庞,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轨道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王爱国既有欢喜,又有压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家长们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是认可,是信任。我们当老师的,得对他们负责,教他们真本领,让他们欢欢喜喜走进学校,踏踏实实走入社会。”王爱国说。
自2006年踏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来,王爱国十几年如一日从事汽车专业教学,把勤劳智慧的汗水洒在三尺讲台。严谨求实,勤奋刻苦,是他的精神写照。他牢记党的宗旨,时时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心扑在职教事业上。
建立职业自信 播下“技能报国”的种子
怀揣着教书育人的理想,王爱国踏上了梦想中的三尺讲台。但是,现实与想象有着较大差别。“部分来职业院校求学的学生,会因为高考失利变得不自信,加上自身对职业教育地位和价值的认知不够,渐渐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出现了学习懈怠等现象。”王爱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决定先从“意识”入手,帮助学生增强职业自信,在学生心中播下“技能梦想”的种子。他采用了一系列策略,引导职业院校学生树立“技能宝贵、劳动光荣”的价值观。他积极地寻找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把工厂建在校内,把企业技能大师请入课堂,让学生在校就能领略技能大师的风采;他积极联系优秀毕业学子,回母校开展“校友BOSS讲堂”,分享他们的成功案例和宝贵经验;他推进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管理、齐抓并进的机制,通过专业课教师教导、辅导员引导、心理咨询师疏导,多渠道、全方位参与,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积极地调整心态,做到自我接纳;他及时地将职教理念分享给学生,告诉他们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同等重要,在大国工匠的时代背景下,苦练技能,职业院校学生同样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此外,王爱国还注重带领团队挖掘、发挥各门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让学生认可自己的专业,增强职业自信,这仅仅是第一步。我们还要通过课程思政‘保驾护航’,让他们锚定‘技能报国、技能强国’的努力方向。”王爱国说。
推进职教改革 夯实学生“傍身之技”
刚刚过去的暑假,王爱国每天都在忙碌着,要么在企业车间,手把手带实习生;要么在走访企业,对接产业需求......“实践技能是我们高职院校学生的‘傍身之技’,我们只有拥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才能受到用人单位欢迎。”一心扑在教学上的王爱国,三句话不离自己的学生,时时刻刻都想着为学生们创造好的学习平台和环境,为他们技能成才夯实基础。
从教以来,王爱国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带领团队根据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集瑞联合重工、奇瑞汽车等十多家大中型汽车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其中汽车制造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通过塑造“校企双主体育人、工学交替联合培养”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徒)岗位技能显著提升。此外,他根据汽车专业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创新实践“教室和车间结合、教师和企业技师结合、学生和准员工结合”的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锤炼学生专业技能。
教学之余,他带领团队成员一起,制订指导学生计划表,利用周末、晚上、节假日等时间,无偿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对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组建大赛班、精英班等,开放实训室,演示并指导他们进行实践技能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到晚上10点多,学生才依依不舍离开实训室。经过刻苦训练,所带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摘金夺银,连续十二届获得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维修技术”一等奖,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省级比赛中也多次获奖,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对喜欢创新的学生,引导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目前师生联合申报专利近200项,荣获创新创业类大赛全国一等奖(含金奖)4项、二等奖(含银奖)16项,省级一等奖32项;对喜欢学习理论的学生,鼓励他们继续深造,十余年来,一批批学生完成专升本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有的甚至攻读博士学位。
坚持传帮带 薪火相传育“大国工匠”
培养学生离不开教师团队,作为全国第二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王爱国带领教师潜心钻研汽车技术知识点和技能点,白天上课,晚上钻研,体现了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弘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爱岗敬业,奉献为先”的安徽机电汽车精神。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只有一群人才可以走得很远”。团队中既有50多岁的企业高级工程师,也有刚刚毕业的20多岁年轻小伙。为帮助每一位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从如何更好地讲课,到怎样开展教学科研项目,再到如何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王爱国始终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在他的影响下,教师团队传帮带,形成技能传承的良好氛围,打造了团队的独特优势,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骄人成绩,特别是在参加的汽车维修项目技能大赛中,省赛和国赛成绩在安徽省同类专业均排名第一。
同时他又提出:职业技能大赛应当惠及每个学生,校内技能大赛要成为全员化参赛的平台。在他的带领下,教师团队构建“全员化”职业技能比赛体系,面向全体学生推出技能大赛人才选拔制度,做到“年年有比赛、班班有参与、层层有榜样”。近五年以来,校级技能大赛参赛人数达500人/年,大赛组织项目多、规模大、范围广,提升了比赛的普适性和参与度,教师团队无偿指导学生开展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树立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
星光不负赶路人。学院高标准培养出的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总能在岗位上快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和技术能手。如2010届毕业生刘飞,先后获“全国技术能手”“安徽省劳动模范”等称号,被业内称为合力叉车的“技术神医”。2017届毕业生徐本盛,在2018年“全国第五届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竞赛”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全国十大操作技术能手”称号。2020届毕业生杨名昭,于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一等奖。
执教生涯中,王爱国先后获评“第八届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安徽省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全国机械行业服务先进制造专业领军人才”“2019年全国‘双师’个人成长典型案例”等。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今后,王爱国将持续深耕职业教育,以创新之姿,回应时代对高技能人才的呼唤,为学子铺就一条通往高质量就业与创业的成功之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王爱国(中)在产业车间授课
点评
匠心筑梦 为制造强国贡献职教力量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段贤勇
王爱国深耕职业教育已近二十年,始终将家国情怀融入到“职教报国”的生动实践之中。他秉持“以生为本、精准育人”理念,紧扣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系统构建分层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指导学生在国家及省级技能与创新竞赛中屡获大奖。
面对产业变革,王爱国前瞻布局,主持建设新能源汽车技术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打造国家级教学团队,开发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构建贴合岗位需求的课程与实训体系。所在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个人荣获多项国字号、省级重要荣誉。
王爱国以卓越的专业素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生动诠释了新时代职教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是职业教育领域当之无愧的楷模。
来源:安青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