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品牌汇源真假公章混乱,官方网店几乎“蒸发”,货架空空如也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5 15:14 1

摘要:仅仅一个月后,9月1日,法院却收到了一份来自“原告北京汇源”的撤诉申请,并依法准许。消息传来,汇源管理层一片哗然,他们坚称自己“从未申请撤诉”,汇源方面给出了一个惊人的指控:大股东违法私刻了公司公章。

国民品牌汇源的官方网店,几乎在一夜之间“蒸发”了。货架空空如也,这背后不是经营不善,而是一场围绕公司“印把子”展开的控制权战争。

事情要从今年8月1日说起。北京汇源管理层因一笔高达8.5亿元的逾期投资款,将大股东文盛资产告上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这本是一次正当的法律维权。

仅仅一个月后,9月1日,法院却收到了一份来自“原告北京汇源”的撤诉申请,并依法准许。消息传来,汇源管理层一片哗然,他们坚称自己“从未申请撤诉”,汇源方面给出了一个惊人的指控:大股东违法私刻了公司公章。

他们声称,对方提供了虚假的挂失信息等材料,骗过了工商部门,堂而皇之地办理了全新的印章和证照。这枚新鲜出炉、看似合法的“幽灵公章”,唯一目的就是向法院递交那份撤诉申请,终止那场对自己不利的官司。

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商业道德的底线。目前,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就提供虚假信息办理印章的行为立案调查,而汇源方面也已就私刻公章一事向警方报案。

2022年6月,文盛资产以“重整投资人”的白衣骑士身份入主,承诺向北京汇源增资16亿元,成为控股股东,但承诺并未完全兑现。汇源管理层指控,其中8.5亿元的投资款,已经逾期一年有余,他们为此催缴了不下11次。

更令人不解的是,汇源方面还指控,即便是已经到账的款项里,也有大约6.5亿元被大股东直接管控着,“趴”在账上,根本没有投入到公司的实际经营中去。

钱不到位,控制权却要得十足。在一场于大股东诸暨文盛汇办公地召开的临时股东会上,代表汇源方的监事发言时,麦克风竟被强行关闭。

面对这种“硬控制”,管理层选择了“软反击”。他们在最新的公开信中,特意附上了盖有自己保管公章的扫描件。这个动作的潜台词不言而喻:我们手中的,才是代表汇源真正意志的“印把子”。

内部控制权的战火,很快就烧到了市场上,打开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搜索汇源的官方旗舰店,你会看到一片萧条的景象。店内仅剩零星几个链接,绝大部分果汁产品,包括那些爆款,都显示着“当前地区不支持销售”或干脆就是“无货”。

这是最直接的命脉。官方直营店是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核心渠道,如今却近乎瘫痪。面对消费者的问询,两家店铺客服的回复都如出一辙:“店铺正在升级调整中”。

但这显然不是一次普通的“升级”。因为在另一个世界里,汇源的生意依旧火热。抖音平台的汇源官方旗舰店,直播带货一刻未停,商品均可正常下单。

而那些第三方经销商的线上店铺,以及庞大的线下渠道,似乎也并未受到太大影响。有线下经销商表示,过去一个月的供货和终端销售都保持着稳定。

这种线上与线下、官方与第三方的“冰火两重天”,恰恰暴露了问题的核心。这不是一场全面的供应链危机,而更像是一次针对公司直营命脉的“定点清除”。有人仿佛拿着遥控器,精准地关闭了品牌最关键的展示窗口。

正如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所指出的,根源在于资金短缺,但持续的内斗,正在动摇供应商、渠道商和消费者的信心。

货架是品牌的生命线。当内部斗争可以直接“遥控”货架的生死,意味着品牌本身已经沦为了人质,其几十年积累的声誉与市场,正面临着被快速消耗的巨大风险。

这场围绕公章展开的纷争,是汇源当前危机的缩影,到了这个地步,再去争论哪一枚公章是“真”的,意义或许已经不大。因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汇源内部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与共识。

如果冲突双方继续将法律、权力和市场当作相互攻击的武器,那么无论谁赢得了这场战争,输掉的都将是汇源这个平台。最终,双方都将一无所有。

监管力量的介入,不应仅仅停留在调查公章的真伪,更重要的是,要将已经彻底撕破脸的股东与管理层,重新拉回到谈判桌前。

拯救汇源,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枚清晰的印章,更是一个清晰且统一的发展共识。否则,这个国民品牌的前路,将黯淡无光。

来源:青梅旭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