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总理贝鲁正把权力交给新上任的勒科尔尼,街对面却突然冒起浓烟,一场名叫“封锁法国”的反政府集会,偏偏选在这天爆发。
2025年9月10日,法国总理府外的街道不太平。
前总理贝鲁正把权力交给新上任的勒科尔尼,街对面却突然冒起浓烟,一场名叫“封锁法国”的反政府集会,偏偏选在这天爆发。
巴黎的一家餐厅被烧了,马赛的游行队伍堵了火车站,连卢浮宫都关了门。
法国当局调来了8万名警察和宪兵,还有数百人被逮捕,但骚乱没见停。
39岁的他是马克龙任内第七位总理,也是过去20个月里第五位。
没人觉得他接了个好摊子。
前总理贝鲁的民意支持度只有一成八,马克龙的也没好多少,就比贝鲁高一个百分点。
民众的不满早堆着了,贝鲁留下的2026年预算草案,成了点燃这堆火的导火索。
贝鲁的预算草案是两个月前公布的,核心就是减开支,438亿欧元。
为啥要减?法国的债务摆在那,截至2025年一季度,总债务超3.3万亿欧元,占了GDP的114%;2024年的财政赤字也超标,是GDP的5.8%,远高于欧盟3%的线。
按理说减开支能理解,但贝鲁的办法,说实话有点偏。
他要取消两个公共假日,一个是复活节星期一,一个是5月8日的二战胜利纪念日;医保的钱少涨一半,免费药要受限,连公务员都要减3000个岗位。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贝鲁总说“债务是每个人的事”,却没让高官和富人多担点,既没加富人税,也没砍官员福利。
本来想他或许能学学前人,比如2012年葡萄牙遇欧债危机时,政府先带头减薪,部长议员都降了5%,可贝鲁没这么做。
如此看来,他这政策不招骂才怪。
法兰西银行的行长后来都出来说,法国没到要破产的地步,这更是让贝鲁的“危机论”站不住脚。
贝鲁自己也知道扛不住,9月8日主动找国民议会搞信任投票。
这举动有点像“主动认输”,输了就能体面下台,不用等后面被赶。
结果不出所料,支持票194张,反对票364张,他彻底出局。
但他走了,民众的火气没消,大家骂的早不只是贝鲁,是马克龙的执政路子。
今年5月,有个民间组织在电报上建了个叫“LesEssentiels”的频道,说要在9月10日搞“全面停摆”,那会儿没几个人看。
直到7月15日贝鲁的预算草案出来,情况变了。
“封锁一切”“9月10日”这些词在社交平台上炸了,还有“抵制、不服从、团结”的口号,没几天就传开了。
到了8月,连政治人物都掺进来了。
国民议会里的激进左翼政党“不屈的法兰西”,创始人梅朗雄公开支持这场运动。
更少见的是,左翼和极右翼的人居然站到了一起,都盯着马克龙。
搞不清马克龙是没看到这风险,还是故意的,他选勒科尔尼当新总理,没选左翼的人。
勒科尔尼一直是马克龙的“自己人”,这等于告诉大家,之前亲商业、减富人税、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还得接着来。
左翼的人觉得这是“挑衅”,不满又加了一层。
9月10日那天的抗议,规模到底有多大,两边说法不一样。
政府说17万人,法国总工会说25万,反正巴黎、马赛、波尔多这些大城市都有动静。
100多所高中停了课,巴黎北站,就是欧洲最忙的火车站之一,也被堵了。
对比2018年的“黄背心”运动,这次人可能少点,但闹事的模式很像:警察多、有暴力、政府和民众对着干。
不过这次抗议的人,和“黄背心”不太一样。
大多是25到34岁的年轻人,有学生,有老师、医生这样的专业人士,还有企业里的管理人员。
他们更关心政治,也更懂公共政策。
我看法国媒体的民调时发现,这些人里没几个担心债务问题,他们更怕生活成本涨、安全没保障。
马克龙政府盯着债务不放,跟这些人的需求完全对不上。
勒科尔尼能当上总理,在马克龙阵营里算个“奇迹”。
从2017年马克龙第一次当总统起,他就一直在内阁,从生态部的国务秘书,做到国防部长,现在又到总理,没被换下来过。
22岁时他就给内阁官员当顾问,后来管过海外领土,还处理过对乌援助的事,能力确实有。
法国的参议员佩兰说他“敢给总统提建议”,美国《纽约时报》也说他是马克龙的“忠诚盟友”。
但忠诚归忠诚,眼下的坎不好过。
马克龙的政党在国民议会里只有166席,剩下的席被左翼联盟和极右翼的国民联盟分了,左翼有193席,国民联盟126席,三股力量对着干,没谁肯让谁。
勒科尔尼要先过预算草案这关,贝鲁之前已经输了一次,他想赢,得找反对党谈。
国民联盟暂时没把话说死,说“先听听他怎么说”,但也说了“不抱希望”;左翼的“不屈的法兰西”更直接,已经放话要对他搞不信任动议。
本来想他能改改贝鲁的预算草案,缓和下矛盾,但后来发现,他没多少余地,马克龙这边不能松减债务的原则,一松口,国际市场该慌了。
9月12日,惠誉把法国的信用评级从“AA-”降到“A+”,就是个警告。
马克龙为啥不肯跟反对党妥协?说实话,从2017年他上台就看得出来,他认准了“亲资本、控开支”的路子。
即便现在六成多民众让他辞职,他也没松口。
社会党已经暗示不愿合作,左翼反对减开支,极右翼等着看他出丑好提前选举。
如此看来,马克龙的“一意孤行”,更像没退路,一旦妥协,自己的执政理念就崩了,可不妥协,民众的不满只会越来越多。
勒科尔尼的麻烦才刚开始,9月18日还有八大工会的全国大罢工,交通、教育、医疗都要受影响。
这场“封锁法国”的集会,只是给他的下马威,真正的考验在后面。
马克龙要是还不调整路子,勒科尔尼怕是要成下一个“被换掉的总理”。
法国现在的局面,说穿了就是政府和民众的需求拧了,马克龙再不管不顾,后面的乱子只会更大。
来源:琴溪之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