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罗永浩跟西贝的预制菜之争,闹得比热门连续剧还上头,事情发酵那几天,两边跟打擂台似的,老罗在直播间追着问“预制菜为啥不标清楚”,西贝赶紧拉着媒体进后厨直播自证清白。
文|ho侯神
编辑|ho侯神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媒体”
最近罗永浩跟西贝的预制菜之争,闹得比热门连续剧还上头,事情发酵那几天,两边跟打擂台似的,老罗在直播间追着问“预制菜为啥不标清楚”,西贝赶紧拉着媒体进后厨直播自证清白。
结果舆论直接一边倒,有数据说老罗这次拿了90%网友的支持,还把问题从西贝一家,引到了所有人关注的整个预制菜行业。
按说老罗以前对线也常惹争议,这次为啥能占尽上风,西贝又是咋把一手“自证清白”的牌打稀烂。
先看西贝的操作有多迷,创始人贾国龙第一时间就组织记者,去各地门店厨房直播,本想证明没问题,可直播里漏出来的细节,保质期18个月的冷冻海鲈鱼,装在盒子里的现成冷冻鸡汤,还有提前备好的西兰花预制品,反而把自己架上去了。
大家早就对西贝有不算便宜,但吃着也就那样的固有印象,现在看到高价背后不是想象的食堂现做,而是预制,瞬间就炸了。
西北可能还觉得委屈,明明自己处处合规,就是得不到大众的理解和支持,这就像你去饭馆点现炒的菜,结果端上来的是加热好的速食,店家还跟你说 “我们这速食符合规定”,换谁都不乐意。
再看老罗这边,算是玩明白了对线的逻辑,要站在普通人这边,抓准大家的气点,再把自己的事变成所有人关心的事。
早几年西门子冰箱门关不上,他先是微博吐槽,西门子没当回事,他直接扛着三台坏冰箱去人总部,一锤子砸了。
这一下就不是“罗永浩的冰箱坏了”,而是“千万人买了坏冰箱维权无门”,瞬间就共鸣了,最后西门子不得不道歉。
后来跟王自如辩锤子手机评测,他提前把评测里的错漏都找出来,比如把手机后盖的开关功能说错了,还质疑王自如收了手机厂商的钱,评测不客观,整场辩论逻辑特清楚,不光扭了舆论,还让整个科技圈开始聊“评测到底公不公正”。
去年为董宇辉发声更绝,先是在直播间说俞敏洪“让董宇辉用自己的钱买公司”太可怜,戳中了大家对“职场人被压榨”的共情点,后来又写了篇长文,结合自己年轻时的委屈,把事升成“企业管理要不要讲伦理”的话题,热搜直接挂了好几天。
这次对西贝,他把这套玩法用到了极致,拿着那包18个月的海鲈鱼,对着镜头念配料表里的“复配水分保剂”,反问一句“这是大家理解的鲜鱼吗?”一句话就说到普通人心里去了。
接着又提出餐厅得把预制菜标清楚的具体要求,一下子就从吐槽西贝,变成了替所有人要知情权,难怪能得到大家支持。
其实西贝不是没机会破局,之前不是专门给罗永浩推出过套餐,要是再往前一步,别跟老罗对着干,干脆请他当 “首席体验官”,请他亲自去中央厨房看预制菜是怎么生产的,再一起直播给大家讲清楚“这冻鱼为啥能放18个月”“添加剂安不安全”。
这么一来,既借了老罗的流量和公信力,又显得自己敞亮,比自己关起门来辩解管用多了。
说到底,这事根本不是预制菜好不好的问题,也不是老罗和西贝谁对谁错,而是企业和消费者的心思没对上。
老罗赢,不是因为他懂预制菜,是他懂普通人的情绪,是他懂普通人的情绪,知道大家怕啥、气啥,还能用大白话讲出来,西贝输,是陷在自己的逻辑里,拿着行业标准当挡箭牌,却没照顾到消费者更在意值不值心理。
现在的舆论环境中,合规只是底线,获得顾客信赖才是活下去的关键,企业别再纠结预制菜该怎么定义,我们普通人也不用非把预制菜分好坏,与其在评论区站队吵架,不如多关注“餐厅有没有标清楚”“行业标准会不会更完善”。
要是西贝能借着这次调整思路,把“标清楚预制菜”落到菜单上,老罗能接着把“知情权”这事往深里带,让更多餐厅跟上节奏,那这场论战就不算白热闹。
毕竟舆论场上的“赢”,从来不是嗓门大、粉丝多,而是能不能让吃饭这件事变得更踏实,要是以后咱们出门吃饭,不用再猜“这菜是不是加热的”,那才是这场争论真正的价值。
来源:ho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