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碍于面子的“人情债”少了,崇尚节俭的“新风尚”多了。今年以来,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镇这片土地上的阵阵“新风”,正改变着群众的生活。这股变化源于西岭镇创新工作方法,聚焦杨溪村、西岭村、德良村、营盘村、费村五个重点村,通过“机制先行、宣传开路、示范引领”的工作思
曾经碍于面子的“人情债”少了,崇尚节俭的“新风尚”多了。今年以来,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镇这片土地上的阵阵“新风”,正改变着群众的生活。这股变化源于西岭镇创新工作方法,聚焦杨溪村、西岭村、德良村、营盘村、费村五个重点村,通过“机制先行、宣传开路、示范引领”的工作思路,打出一套“组合拳”。
西岭镇杨溪村移风易俗润童心,以好家风带动好民风
建章立制,给红白喜事立新规。严格落实“三包”责任制,建立起镇村干部包片区、村民组长包组、党员包户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组织红白理事会成员培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等一系列举措,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内容明确纳入村规管理。借鉴“五个统一”工作法,指导各村规范红白事操办规模、宴席标准和礼金上限,为婚丧嫁娶的规模、宴席标准、礼金上限都画上了“硬杠杠”,有效遏制铺张浪费和攀比之风。
宣传浸润,让新观念“入脑入心”。采取“线上+线下”立体传播模式开展宣传工作,让文明新风吹遍田间地头。线上通过村级微信群推送政策解读和典型案例,引导村民点赞转发,推动村民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讨论”,群内文明议事、互相监督的氛围日益浓厚。线下镇村干部开展的“敲门行动”将倡议书送到每一位村民手中。今年以来,村干部入户走访2200余户,张贴海报100余张,发放倡议书2200份,许多村民从最初的不理解、有顾虑,转变为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纷纷表示:“村干部上门讲清楚了,才知道简办不是没面子,而是减负担。”这一场面对面的沟通,成功打通了移风易俗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不仅如此,杨溪村的专题晚会、营盘村的“乡风文明小剧场”、费村的知识竞赛等等,参与群众超300人次,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文明新风在欢声笑语中深入人心。
开展移风易俗晚会
志愿者利用村晚进行移风易俗宣传
典型引路,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西岭镇积极挖掘和宣传党员简办丧事、青年“零彩礼”结婚等身边先进事例,通过村民大会、宣传栏等渠道广泛传播,身边榜样”变成了“鲜活教材”,让村民看得见、学得着。据西岭镇初步统计,自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全镇红白事平均操办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40%,村民的人情支出负担显著减轻,村民不再为人情债所累,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极大地激发了群众自觉践行文明新风的内生动力。
未来可期,文明新风还需“久久为功”。“全镇将推进‘宣传创新工程’‘机制加固工程’‘示范提质工程’和‘督导深化工程’,通过积分兑换、示范户评选、暗访检查等方式,持续巩固移风易俗成果,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成为西岭镇最动人的风景。”该镇党委委员介绍说。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