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耳其开局像开挂,申京内线翻江倒海,奥斯曼三分刷刷进,德国被甩了两位数。
32年,德国球迷终于能把“欧洲冠军”四个字喊出口了。
决赛哨声一响,柏林街头有人直接抱着路灯转圈,啤酒洒一地。
谁还记得1993年那批老男孩?
现在这批人把名字写进了新历史。
先说决赛。
土耳其开局像开挂,申京内线翻江倒海,奥斯曼三分刷刷进,德国被甩了两位数。
看着像又要翻车,结果邦加突然活了,小瓦格纳跟着冲,比分一点点啃回来。
最后一分钟,施罗德那六分像刀子,一刀一刀把土耳其的气球戳破。
88比83,德国第二冠到手,简单粗暴。
季军战也好看。
希腊打芬兰,字母哥30+17+6,数据吓人,但过程不轻松。
芬兰末节追得凶,马尔卡宁却像突然断电,空位都短一截。
希腊92比89险胜,铜牌揣兜里。
字母哥喘着粗气笑,估计心里在想:俱乐部再强,国家队也得自己扛。
这届欧锦赛,三分球和防守成了关键词。
谁准谁赢,谁漏谁回家。
德国能翻盘,除了关键球,还有一整场撕咬式防守。
土耳其准了三节,最后一节铁了,就凉了。
再说年轻人。
德国这批人不是一夜长出来的,是青训慢慢磨出来的。
土耳其也一样,申京才多大,已经能扛着球队进决赛。
北欧芬兰虽然没牌,但能跟希腊干到最后一秒,说明欧洲篮球版图真变了,没谁稳吃谁。
现场更炸。
球馆座无虚席,直播数据创新高,连平时不看球的朋友都在刷短视频。
篮球在欧洲,终于从“足球间隙的小甜点”变成了“正餐”。
一句话总结:德国等了32年,土耳其差点封神,希腊靠字母哥续命,芬兰虽败犹荣。
欧洲篮球,越来越像一场没有剧本的连续剧,下一集永远猜不到。
来源:历史小档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