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联司法所立足实际,聚焦乡村法治需求,积极探索打造“抓点、布线、扩面”新模式,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与法治乡村建设深度融合,以法治化推动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民联司法所立足实际,聚焦乡村法治需求,积极探索打造“抓点、布线、扩面”新模式,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与法治乡村建设深度融合,以法治化推动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夯基垒台,固本兴新,抓好阵地宣传“一个点”。聚焦“向谁普及,普及什么,怎么普及”等关键问题,以政府机关为宣传“主阵地”,围绕《宪法》《民法典》《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重点,组织开展集中学法活动8次,制定自学目录,引导领导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个人自学,打牢法治根基;向外辐射至小学、太和大集、个体商户、村民家中等“新高地”,组织普法明白人开展网格化宣传10余次,大集宣传10余次,入户入校宣传6次,发放各类宣传手册、彩页500余份,切实推动普法宣传成效,擦亮乡村法治“明心镜”。
多方联动,提质升级,布好排查止纷“两条线”。布好“实地排查线”,打破以往群众“矛盾纠纷上门找”的方式,积极探索“1+19+N”排查止纷工作联动模式,以镇人民调解室为中心,发挥19个村级矛盾纠纷调解室作用,多名村干部、法律明白人积极参与,累计开展矛盾纠纷全面排查34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3件,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6%;布好“线上宣传线”,将移风易俗、婚姻家庭、防范诈骗等热点内容定期发送至村干部群中,横向拓展普法宣传内容,并督促村干部密切关注周边矛盾纠纷隐患,及时反馈给司法所,第一时间排查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切实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不断织密乡村法治“防护网”。
挖潜需求,精准供给,扩充法治建设“三方面”。扩大“人员面”,严格按照每村至少配备3名法律明白人的标准,面对老党员、退役军人、村委干部等群体选拔“法律明白人”共56人,充实乡村法治力量;丰富“内容面”,将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等融入宣传内容,积极营造法治文化氛围,将“法治”与“自治”相结合,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新时代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夯实“载体面”,持续推进普法形式创新,将传统传单发放升级为数字化传播,重点打造普法短视频、案例动画等新媒体载体,通过可视化的内容呈现,将晦涩专业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生动内容。
编辑:王海旺
作者:董雪莲
来源:民乐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