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长路上没有一帆风顺,但那些打湿翅膀的风雨,终将让你学会在更高处翱翔。”9月4日,开阳县云开中心派出所副所长刘孟琴认真地对少年小杰(化名)说。“干妈,您放心,我今天就回学校好好读书。”小杰对刘孟琴深深鞠了一躬。
“成长路上没有一帆风顺,但那些打湿翅膀的风雨,终将让你学会在更高处翱翔。”9月4日,开阳县云开中心派出所副所长刘孟琴认真地对少年小杰(化名)说。“干妈,您放心,我今天就回学校好好读书。”小杰对刘孟琴深深鞠了一躬。
15岁的小杰决意辍学、绝食、逃跑……面对“油盐不进”的孩子,8月31日,无奈的父亲只能报警求助。“孩子可怜得很,刚出生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奶奶嫌他累赘,悄悄把他丢了,还是爷爷从垃圾桶里把他找回来的。”在云开中心派出所,小杰的父亲向刘孟琴讲述了他家的故事,为了弥补,他倾尽所能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却唯独补不上孩子心里的缺口。今年,小杰中考失利,不愿意再读书。
看着低着头一脸倔强的小杰,刘孟琴问:“不读书,有啥打算?”面对暖心的警察阿姨,小杰慢慢放下戒备,终于说出了心里话:“爸爸打工那么辛苦,我不想再花他的血汗钱了。”孩子愿意说心里话,刘孟琴也松了一口气:“你只有好好读书,以后才能更好地帮助家里。”经过几个小时的悉心开导,小杰慢慢从思想困扰中走了出来,并向刘孟琴和父亲保证,愿意回到校园、安心学习。
9月4日,小杰父亲为刘孟琴送去锦旗。“我可以认您做干妈吗?”小杰认真地问刘孟琴。“幺儿,你只要愿意好好读书,干妈一定支持你!”刘孟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孩子缺失母爱,我也愿意延续这段缘分,尽最大努力给他一份特殊的、来自‘警察妈妈’的爱。”
刘孟琴不只是小杰的干妈,她还有好几个“幺儿”,最大的叫盼盼(化名),今年已经结婚。
2007年,刘孟琴还在开阳县公安局政工室工作,有一天,局党委领导递给她一份学生资料:女孩盼盼,母亲没工作,父亲患有尿毒症。“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盼盼的时候,小姑娘瘦得‘风吹就倒’,却硬撑着帮妈妈搬货、算账。”刘孟琴忍着心酸开始帮扶这个女孩。
“孩子特别懂事,高中三年几乎没有什么额外花费。大学期间,也是省吃俭用,争取奖学金。”刘孟琴没有谈及支持一个孩子从高中读到大学,学费、生活费等需要多少支出,只是一味地心疼孩子的懂事。大二那年冬天,刘孟琴寄去御寒的衣物和围巾,盼盼拿着沉甸甸的包裹,给刘孟琴写了一封满含深情的信:“我不想再叫您阿姨了,我可以叫您一声干妈吗?”至今,刘孟琴都保存着这封珍贵的信。
大学毕业后,争气的盼盼考上了中山大学的研究生,“干妈,学费我去争取助学贷款,生活费我也能兼职赚。”“幺儿,你只管好好读书,其他的事,干妈全力支持你。”刘孟琴每每说到盼盼,脸上都带着温暖的笑容。“孩子2020年研究生毕业了,现在在比亚迪总部工作,今年回来结婚了。”刘孟琴说。
盼盼已经成才,刘孟琴现在还在帮扶另一个“幺儿”小萍(化名)——开阳一中高三的困难学生。“刘妈妈经常嘱咐我多注意身体,有什么压力可以跟她谈心,也会经常给我学习上的建议。”小萍说,这一年多,她感受到了真切的母爱,“我也要报考警校,成为和刘妈妈一样的人民警察。”
“盼盼、小萍她们能读书、会读书,性格也坚韧。”刘孟琴说,对这样的孩子,她只是给予了感情和经济上的支持,并不算多操心,真正让她揪心的是另外6个“幺儿”。
这6个让刘孟琴揪心的“幺儿”都是患有抑郁症的女孩。在刘孟琴的办公桌上,有一幅她的素描肖像,“这是妍妍(化名)给我画的。”刘孟琴说,她见到这个女孩的第一眼,就被她两个胳膊和脖子上的伤疤震惊了,因为父母离异、父亲酗酒,妍妍患上了抑郁症,经常伤害自己。
“我见到她后问了两个问题,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死亡可怕吗?”刘孟琴回忆说,当时孩子很消沉,不愿意说话,于是她带着孩子参观了派出所,并拿出一个“警察熊”放在孩子怀里,用毋庸置疑的口吻告诉她: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死亡就是结束,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你必须要敬畏生命!听见身着警服的阿姨这样严肃认真的话,妍妍抬起了头。
为了让孩子燃起信心,刘孟琴到学校参加了孩子的毕业典礼,并多次去孩子的学校上课,让有了“底气”的妍妍也慢慢开朗起来。“最让我欣慰的是,上个月,妍妍的同学被欺负,她主动带着同学报警求助。她迈出的这一步,就是她新生活的开始。”刘孟琴高兴地说,只要用真诚和爱慢慢填补孩子心底的窟窿,他们都会好起来的。
在基层派出所工作的这些年,刘孟琴发现,无论是患上抑郁症的孩子,还是一些误入歧途的孩子,都源于家庭管理的缺失。去年冬天的一天,晚上九点多了,云开中心派出所民警发现一个小女孩蹲在警务站门口哭,数学卷子被她揉得稀巴烂。“女孩叫小婷(化名),她告诉我,她不敢回家,因为继父喝了酒。那一晚,我把她领进值班室,并给她讲完了数学卷子。她走的时候问我,阿姨,我能天天来吗?”刘孟琴说。
这件事让刘孟琴萌生了建立关爱未成年人工作室的想法。说干就干,2025年3月,云开中心派出所联合开阳县妇联、黔运集团、蒋家寨社区启动“青苗驿站·护苗成长”行动——废弃的仓库刷成薄荷绿,黔运集团送来20张新课桌,民警、教师、志愿者等排班轮值……
如今,每天16:20至18:00,青苗驿站的灯光都会准时亮起,辖区的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完成课后作业。同时,民警会结合实际播放交通安全、防性侵、反诈骗等宣传片及教育动画片,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知识。截至目前,驿站已接待孩童400余人次,民警开展作业辅导80余人次,播放各类宣传片40余场次。
云开中心派出所还在学校设立“我与警察的悄悄话”信箱,组建了一支由7人组成的“警察妈妈”队伍,重点针对家庭困难、遭遇变故、患有抑郁症的未成年人开展结对帮扶,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给予鼓励和疏导,让孩子们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孩子是未来,所以哪怕山路再远、风雨再大,也得给孩子撑一把伞。”刘孟琴说,“警察妈妈”从来不是一个人,她和同事们都会是孩子们成长路上最坚实可靠的后盾。
■记者手记
从2007年收下盼盼的那份学生资料,到2025年建立青苗驿站,在开阳这片土地上,刘孟琴宛如一束温暖而坚定的光,穿透生活的阴霾,以无私大爱为孩子们撑起遮风挡雨的伞,成为他们心中当之无愧的“警察妈妈”。她的爱跨越了血缘与困境的重重阻隔,用承诺和坚守书写了守护成长的动人篇章。
采访中,让记者感动的不仅是刘孟琴18年如一日的坚守,更是她述说时那份“理所应当”的淡然,“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在她身上得到了最动人的诠释。
18年,刘孟琴把自己活成一盏明灯,为身处荆棘和坎坷中的孩子照亮成长的路。她深知,个人的力量犹如涓涓细流,难以滋润每一片干涸的土地。于是,她积极奔走,推动建立了青苗驿站、设立了“我与警察的悄悄话”信箱、组建了“警察妈妈”队伍,让关爱系统化、常态化,让这份爱得以在制度里循环、像呼吸一样不会停止。
采访最后,刘孟琴说,她最大的愿望是将爱传递下去。那一刻,记者忽然明白:所谓精神高度,不是站在山巅呐喊,而是俯下身来,为迷路的孩子撑起一方不下雨的天。
记者 钱丽 章婧
来源:贵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