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孙家栋从卧室跑出去接电话,妻子帮他披衣服,他警惕捂住话筒

360影视 2024-12-22 08:02 4

摘要:一天深夜,孙家栋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他迅速从卧室跑出去接听。妻子拿着衣服准备给他披上时,他立马警惕地把话筒捂住了,还用脚关上了门。

一天深夜,孙家栋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他迅速从卧室跑出去接听。妻子拿着衣服准备给他披上时,他立马警惕地把话筒捂住了,还用脚关上了门。

孙家栋打完电话回到卧室后,却看到妻子正坐在床上暗自伤神,意识到刚刚自己防备的行为让妻子伤心了,看着这样的妻子,他心里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

并不是他不相信妻子,只是,他签了保密协议,电话内容谁都不能泄露,就连枕边人和家人都不行,在他心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不能冒任何险。

1958年,孙家栋在苏联学成回国,进入钱学森所在的第五研究院从事导弹研究,并且签订了保密协议。

1959年,工作间隙,孙家栋的同事兴致勃勃地拿出一张照片递到他面前,照片上的女子名叫魏素萍,眉眼弯弯,笑容温婉动人,孙家栋一眼就被照片上的魏素萍吸引住了。

孙家栋对魏素萍有了好感,便按照片背后的地址,给魏素萍写了一封信,真诚地跟她分享日常,最后还在信中询问魏素萍是否对自己有好感,信寄出去之后,孙家栋就一直惦记着这件事。

幸运的是,没过多久,他便收到了魏素萍的回信,看着魏素萍那娟秀的字迹,孙家栋内心很激动,让他开心的是,魏素萍对自己也有好感。

但两人并不在同一个地方,互有好感的两人便开始用书信交流,他们在信中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点滴,越是交流越发现两人三观一致。

通信了20多天后,孙家栋提出想要跟去哈尔滨见一见魏素萍,魏素萍答应了,两人一见钟情,确定关系。

孙家栋的工作很忙,但他依然在工作间隙和魏素萍联系,孙家栋已经30岁了,所以他想早点结婚,所以两人在相识108天后,魏素萍来到北京,与孙家栋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结婚当天,孙家栋和魏素萍在毛主席面前简单地拜堂结婚,之后,孙家栋紧张地把自己10年所赚的钱20元5角6分和斯大林勋章,全部上交给魏素萍。

魏素萍微笑着接过,她知道孙家栋这是把家都交给了自己,是对自己的信任。然而,两人婚后聚少离多,矛盾很快就出来了,魏素萍常常抱怨孙家栋不着家。

那时的孙家栋跟着钱学森在研制导弹,工作需要保密,因此他经常在婚后一消失就是几个月,而魏素萍只知道丈夫在部队工作,具体做什么并不清楚,一问他就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个所以然。

甚至于,在女儿出生时,孙家栋也没能陪在魏素萍身边,魏素萍只能独自面对,魏素萍虽然对孙家栋的工作有疑惑和委屈,但她还是选择相信孙家栋。


一次深夜,孙家栋的电话响起,他怕魏素萍听到内容,捂住话筒迅速从房间里出去借,妻子看他这样紧急,外面又冷怕他着凉,便给他拿了一件衣服想给他披上。

然而,孙家栋再次捂住话筒,并示意她离开,甚至用脚勾上门,魏素萍见此,委屈地独自落泪,但第二天依然给孙家栋准备好饭菜。

还有一次,魏素萍想帮孙家栋收拾工作的包,结果孙家栋紧张而快速地抢过包:“别动!”

魏素萍不乐意了,她本就对丈夫的工作颇有怨言,老是神神秘秘的,这不说那也不说,所以她直接爆发了:“这包里是有什么机密文件呀,我连碰都不能碰。”

孙家栋动了动嘴皮子,却又不能说,只能低头坐着吃饭,魏素萍再次问孙家栋:“我就想知道你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是国家大事还是军事机密,连家人都不能说!”

孙家栋还是沉默不言,魏素萍只能自己生闷气,直到一天深夜,聂荣臻元帅亲自跟魏素萍解释:

“家栋同志正在从事一件伟大的事业,可以说对国家和人民有着重要的意义,他身上的担子很重,也很辛苦,这一切离不开你的支持啊,我替他向你表示感谢!”

这次之后,魏素萍对孙家栋没有了任何怨言,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工作,丈夫不在家,她就一个人承担起赡养老人和抚养孩子的责任,几十年如一日。

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后,魏素萍曾开玩笑地问孙家栋这和他有没有关系,其实是在猜测丈夫的工作是否与卫星有关,但孙家栋还是死守秘密不说。

直到1985年10月,中国航天部宣布中国运载火箭走向世界时,魏素萍才从电视直播中知道,丈夫孙家栋是东方红一号的总设计师,那一刻她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都值得了,原来丈夫在做那么伟大的事。

2019年,孙家栋荣获共和国勋章,他回到家把勋章戴在魏素萍的脖子上,因为他知道这枚勋章里,有妻子的一半功劳。

孙家栋把一切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航天事业,而魏素萍替他守着家,两人彼此相守相伴。

孙家栋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他参与设计的卫星数量,占我国已发射卫星总数的三分之一,因此被誉为中国“卫星之父”。

孙家栋的一生,是与中国航天事业紧密相连的一生,孙家栋和钱学森像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为了国家的事业,默默无闻,不求名不求利,将自己的心血与汗水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国家。

这种舍身忘我的深明大义,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缅怀。他们是国家的英雄,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

来源:木易说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