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做漫画就该死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5 19:05 1

摘要:9 月,腾讯动漫取消原创漫画稿费保底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讨论,不少资深漫画家无奈发声;7 月,有漫画作者称快看漫画吞原创漫画稿费,读者打赏过千仅收到 8 元,不少网友反馈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至今日,与原创漫画相关的好消息基本没有,负面消息屡见不鲜。

9 月,腾讯动漫取消原创漫画稿费保底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讨论,不少资深漫画家无奈发声;7 月,有漫画作者称快看漫画吞原创漫画稿费,读者打赏过千仅收到 8 元,不少网友反馈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至今日,与原创漫画相关的好消息基本没有,负面消息屡见不鲜。

原创腰斩、作者转行、原创大赛停办早已是家常便饭,越来越多平台Top漫画的作者及团队出现经济危机,不得不减少原创更新,或开坑配合平台做小说改漫画、或痛失版权无奈失业、或停更赚钱以期有机会再回来做连载、甚至卖原画补贴团队……挣扎着的中国漫画产业终于走到了死亡的边缘。

从 2009 年 10 月“‘有妖气’中国原创漫画梦工厂”正式上线,拉开原创网络漫画创作的帷幕,到如今的2025 年 9 月,一晃快 16 年过去了。跨越两代人的原创网络漫画不过梦一场,如今热爱和情怀都成了伪命题,本应与创作者同路的漫画平台成了刽子手。是的,平台要你死,你就必须死。

平台,罪魁祸首

漫画产业的衰败是意料之中,当我们再回望过去 16 年的网络漫画时代,难免会想,这个行业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坏掉的呢?可能是有妖气卖身,可能是纸媒陆续停刊,也可能是多平台欠薪倒闭;可能是投资热稿费飞涨,可能是漫改动画火爆,也可能是头部化把新人的路堵死了;可能是百部小说改漫画计划,可能是盗版横行正版又涨价,也可能是资本寒冬断供了。

无论是在哪个节点产生的蝴蝶效应,不可回避的问题一定是,从网络漫画平台成长为网络漫画产业绝对的主导方开始,原创漫画的生存空间持续被挤占。渠道为王的时代,漫画平台用版权合同和稿费扼住了创作者的咽喉。漫画平台,就是原创漫画走下坡路的罪魁祸首。

网络漫画平台起步阶段的恶性竞争首当其冲,为了拿到更多的投资,让所谓的数据更好看,各家漫画平台盲目签约质量参差不齐的漫画作品,作品稿费水涨船高,投资漫画工作室垄断产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漫画创作者稳定的创作环境被打破,为了追求量不得不牺牲品质,除了创作还需要花费更多精力配合漫画平台的表演。

“IP”的概念来了,连载漫画作品被吹捧虚高的价值引发利益勾连,漫画平台内部的腐败加剧。IP 开发投入,从版权费到制作到宣发,每个环节都是钱,投融资漫画CP 和漫画 IP,每个环节也都是钱。投机者搭上便车,在这个时期实现财富自由,不是通过漫画本身,而是资本运作和钻规则漏洞,甚至是内外勾结的狼狈为奸。

除了钱,漫画平台的资源倾斜也成为腐败的重灾区,包括流量推广资源、IP 开发资源等。当时,产业内有很多从业 10 年以上的漫画作者,但很少有 5 年以上的漫画编辑,1-3 年的新人漫画编辑话语权过大,出现严重的外行指导内行问题。部分漫画编辑全凭个人喜好和利益定夺作品生死,为了一己私欲和恶趣味对漫画创作进行恶性引导,把自己想看的说成是“读者和市场想看的”绑架创作者,不改就别想连载也别想有流量,甚至为了噱头不惜擦边搞 BL 搞违禁内容,导致漫画平台频遭有关部门下架而不知悔改,给漫画在政策和监管层面带来了不利影响。

图源网络,图文无直接关联


当创作者还在考虑连载画五年十年二十年,准备将画漫画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而奋斗时,漫画平台从未考虑过内容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还在用互联网风口思维做事,只想着怎么薅一波就走。所以平台对漫画作者的压榨,从资本断供开始就一览无余。平台大规模的腰斩、更严格的签约模式、持续降低的稿费、所剩无几的IP开发机会,对应到作者身上是更高频的更新要求、更离谱的修改意见、更低的收入。

画漫画本就是辛苦活儿,常年连载更是,漫画创作者们因为长期熬夜一身病,也不敢请假,更不舍得花钱去医院,更让人心寒的是读者的不理解。比如有的作者长期连载质量下滑,读者一边催更一边劝停更好好捋顺创作思路,但作者不敢停,因为平台合同签着保底,违约金额赔不起。比如有作者发公告没钱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迎面是读者铺天盖地的嘲讽,“我每章付费每个月买月票你还哭穷?钱呢?”是啊,钱呢?一部分被平台扣分成了,一部分扣手续费了,一部分卡结算了,一部分卡账期了,一部分卡提现了,甚至有些在平台间流转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到作者手里的钱所剩无几。平台运营确实是需要成本的,但有的平台是真没钱,有的平台是怕自己死了,揣在兜里不敢花,准备直接把上下游全拖死。

图源:某知名漫画评论区


作为中间商,漫画平台把原创漫画发展和商业化的矛盾转嫁给了作者和读者,让作者和读者站在了对立面,然后平台自己美美隐身了。他们一边吞掉从读者那里搜刮来的热爱支持金钱,一边对作者断言“这届读者不行”“喜欢看盗版白嫖没有付费习惯”。十几年前,纸质漫画时代把养成的一大批愿意为漫画买单的读者交给网络漫画平台的时候,平台是怎么对待的?大肆宣扬免费看漫画,忽视作品权益任凭盗版横行,更严重的是建立了与纸媒相悖的商业模式,把作品进行拆分。

纸媒漫画是老作品带新作品的捆绑销售模式,为了老作品购买的读者也会看新作品连载,更新频率没那么高内容也更扎实。但现在网络漫画把作品拆分独立传播的逻辑限制了新作品的发展,漫画比较慢热,免费看的只有几章很难吸引人入坑,数据不好又腰斩,造成了头部化和作品断档的局面。

相比动画、影视等工业化流程完善的大型内容创作,漫画是一种更强调作者性的内容,不管团队有多少人,主笔的个人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很难实现产能的规模化增长。即使是有固定读者群体的老作品,为了实现周更周2更甚至3更,只能把相对完整的内容切碎,页数越来越少,影响剧情连贯性,整体价格还上去了。一话10P左右收一次费,费用从 0.3-0.5 元涨到 0.7-1 元。作者画的慢,但读者浏览却很快,对于读者来说,花了钱几分钟看完了感觉剧情没什么进展,难免会引发负面情绪。

为了提高内容数量,漫画平台一边主导小说改编漫画的创作,一边卡原创漫画以释放更多的产能资源,本就不多的漫画创作人才被不合理的使用,一大批有漫画梦想的创作者在蹉跎中失去了锐气,才能被浪费掉了。而还想坚持做原创漫画的作者只能在被榨干后跑路,作品不再绑定平台,从独家走到全网发,以期能在夹缝中生存,但稿费保底被砍的消息叠加几乎没有的流量资源,原创漫画好像再无出头之日了。

梦想永远闪耀

一时的低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整个行业长期的颓败让人看不到投资未来的可能性。在平台的催动下,第一波红利期也确实出现过优质又热门的作品,后来这些作品怎么样了?版权早已不属于作者,同样出现停更、烂尾等问题,只能等着被垂死的平台榨干最后的 IP 价值。

人才流失,心气儿也没了,国产原创漫画从时代的眼泪变成作者和读者的欲哭无泪,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遗忘了。好像从被夺舍名字的那天起,就已经昭示了“国漫”的结局。

漫画行业内垂垂老矣,但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却时常有年轻人们对原创漫画的乐观期待和全新尝试。比如几个学生做了漫画连载自媒体,几个爱好者成立了漫画工作室,有新人询问怎么入行,有作者兼职支撑网媒连载,有爱好者发声“漫画不要凉我还没毕业”。每一个与漫画相关的话题下,都有很多网友输出自己曾经的热爱,如今的反思、遗憾和期待。

作为见证网络漫画一波三折的从业者,我们知道这样零星的天真很难真正改变产业现状,但还是会在行业负面频发的情况下被如此的真挚感动。就像 16 年来一腔热血入行原创漫画的创作者一样,漫画的理想从不曾消失。即使很多资深漫画作者被迫断了连载、身体不好了、甚至版权都没了,但还是会在漫画行业有什么动态时积极参与讨论。人来人往,漫画行业从未被人遗忘,一旦市场环境好了,有读者需要“我”回来画漫画,愿意看“我”把曾经的故事讲下去,就一定会有千万个“我”乘兴归来。

那么我们理想中的原创漫画产业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要有能有效触达读者的流量渠道、积极互动的双向反馈路径、合理公正的版权合作合同、充分公平的竞争环境、自由开放的创作空间;然后要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比如保证创作者的收入和社保、适配漫画 IP 的开发机会、维护作者在改编过程的话语权;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比如老带新的创作制度,能提出有价值建议的前辈和编辑,新人新作能有效曝光的机会;当然,最重要的是内容导向,用作品实力说话,优胜劣汰,让优秀创作者可以专注于创作本身。我们都知道目前看来这些都是天方夜谭,但若无人发声,无人争取,无人努力,原创漫画就永无出头之日,做漫画就真的只能等死了。

不破不立,当下的中国漫画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在这篇文章的最后,就让我们提前给这个平台主导的网络漫画时代写个墓志铭吧,谨此祭奠情怀和理想。

国漫,生卒年未刻。网络时代,曾借资本东风直上青云,缔造国漫崛起荣光;终困平台寒冬痛失姓名,将万千漫画梦想埋葬。

然秋风扫过废墟,梦想余烬不灭。终有一日,中国原创漫画,野火燎原,万物重生。

注:文中部分配图来自万能的动画《白箱》,图文无直接关联。

(作者:Takashi)

来源:靠谱二次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