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时节的宁夏,劳务经济活力奔涌。2025年上半年,宁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83.14万人,同比增长4.7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7411元,增速6.2%,其中工资性收入占比超四成。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宁夏“稳内拓外”专项行动的扎实落地——通过政策赋能、渠道
央广网银川9月15日消息(记者李畅 实习记者马嘉雯)金秋时节的宁夏,劳务经济活力奔涌。2025年上半年,宁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83.14万人,同比增长4.7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7411元,增速6.2%,其中工资性收入占比超四成。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宁夏“稳内拓外”专项行动的扎实落地——通过政策赋能、渠道拓展、技能提升、服务优化、保障强化五维发力,宁夏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就业答卷”。
同心县:小驿站托起大民生
在宁夏银川同心县罗山社区零工驿站,电子屏滚动着招聘信息,务工者轻点智能终端即可查询岗位。这座600平方米的标准化市场,投用10个月便促成1600余人就业,其中85名劳务移民实现稳定增收。
罗山社区零工驿站居民正在咨询工作(央广网发 马嘉雯 摄)
同心县以“15分钟县城就业圈+5公里乡镇服务圈”为蓝图,建成1个县级市场、8个乡镇驿站,覆盖永春社区等人口密集区。驿站提供从岗位匹配到权益维护的“全链条”服务,彻底颠覆传统中介模式。移民杨树花的故事正是缩影:“通过驿站找到服装厂工作,月入3000元还能照顾孩子,日子有了奔头。”
更值得关注的是“劳务经纪人”创新机制。通过闽宁协作培育的336名经纪人,联动142家村级合作社和9个驻外工作站,形成“县—村—外”三级服务体系。王团镇经纪人杨宝虎今年组织45名脱贫劳动力赴内蒙古务工,包吃住月薪超7000元,“全程跟踪服务实现零返乡”。
数据显示,该县通过“驿站+经纪人”模式点对点输送1930人,开展带岗直播190场,组织化就业率达46.3%,累计创收17.6亿元。这种“输出一人、稳定一户、带动一片”的效应,正成为县域经济新引擎。
西吉县:双轮驱动育“金名片”
西吉县吉强镇的叉车培训现场,村民围在教练员身边认真记录。这种“订单式”培训已累计转移就业11.13万人,带动工资性收入激增40%。
“学员获证即就业”——中卫学易通职校校长秦茹介绍,政府出资的20天免费培训已覆盖493人,其中165人通过考核。该县创新“企业点单+政府牵单+群众接单”模式,培育出“西吉建筑工”“西吉焊匠”等10大劳务品牌,带动就业超2万人/品牌。
西吉县吉强镇团结村叉车技能培训现场(央广网发 马嘉雯 摄)
“西吉厨师”从业者达7263人,“货运先锋”4135人,这些“金名片”使有组织就业率提升84%。2025年脱贫人口务工4.1万人,工资性收入20.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县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洪龙表示,下一步将强化三级核查机制,优化岗位推荐服务,“让技能饭碗端得更稳”。
目前,宁夏已建成27个零工市场、581个“家门口”服务站,形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未来将持续深化“稳内拓外”行动,以更精准的就业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从同心县的“小驿站”到西吉县的“金名片”,宁夏正用就业服务的“针脚”,织就共同富裕的锦绣图景。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