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龙的傲慢,早就为西贝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5 20:02 1

摘要:十多年前的一次晚宴上,我就见识过他的傲慢。当时朋友热情介绍我,这位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总编辑,贾国龙只是伸手在我掌心轻轻一擦,一句话都没说,直接转身离开。朋友忙打圆场,说“贾总就这性格,西贝太火了,他对谁都这样”。我那时就想,一个人傲慢到这种程度,未来难免要摔跟

我总觉得,贾国龙迟早会出事。

十多年前的一次晚宴上,我就见识过他的傲慢。当时朋友热情介绍我,这位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总编辑,贾国龙只是伸手在我掌心轻轻一擦,一句话都没说,直接转身离开。朋友忙打圆场,说“贾总就这性格,西贝太火了,他对谁都这样”。我那时就想,一个人傲慢到这种程度,未来难免要摔跟头。

果然,今年9月初,西贝卷入了一场由罗永浩引发的“预制菜风波”,而贾国龙的一系列回应,堪称企业危机公关的反面教材。

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吐槽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其实消费者抱怨菜品性价比不高、味道不对本来很正常,但贾国龙选择了一种最不理智的回应方式:强硬对抗,并扬言起诉。他不仅公开声称“我们没有一道菜是预制菜”,还迅速公布了罗永浩的详细菜单,甚至推出“罗永浩菜单”作为营销噱头。这种操作既侵犯了消费者隐私,也彻底激怒了公众。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贾国龙宣布开放全国370家门店的后厨“自证清白”,结果直播中却被发现使用保质期长达数月的预加工食材,比如18个月的海鲈鱼和24个月的羊前腿。这波操作非但没有洗白,反而实锤了网友的质疑——在消费者眼里,这些就是预制菜,无论贾国龙如何引用行业标准为自己辩解。

从危机管理的角度来看,贾国龙几乎踩遍了所有的雷:忽视公众情绪、纠缠于术语定义、甚至公开与消费者对立。有数据显示,风波发生后西贝单日营业额骤降100万至300万元,部分门店外卖销量直接腰斩,而贾国龙却在采访中说“生意可以不做,是非必须得辨”,完全将个人意气置于企业利益之上。

其实回过头看,这场闹剧本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如果贾国龙能稍微放下身段,学习胖东来那套“遇投诉先自我反思”的思路,或者如实说明中央厨房的标准化操作是行业常见做法,公众的反应或许不会如此激烈。但他却选择了“硬刚”,甚至后来还在微信群称罗永浩是“网络黑社会”,而罗永浩则回击说贾国龙“智力有问题”,一场本该关于食品安全和知情权的讨论,彻底沦为人身攻击的闹剧。

很多人问,西贝的公关团队为什么不劝阻贾国龙?但问题或许在于,一个长期成功、自我意识极强的创始人,身边是否还有能说真话的人?当企业领导变得傲慢,听不进不同声音,危机来临时也就失去了转圜的余地。

这场风波表面上是罗永浩和贾国龙的口水战,实则揭示了餐饮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家标准与消费者认知之间的鸿沟、高端定价与预制工艺之间的矛盾,以及企业面对批评时应有的坦诚与谦卑。贾国龙和西贝此次付出的代价,值得所有企业反思。

事件时间 关键动态 各方反应与影响

9月10日 罗永浩发博吐槽西贝菜品像预制菜且价高。 引发网友广泛共鸣,舆情发酵。

9月11日 贾国龙强硬回应,否认使用预制菜并威胁起诉罗永浩。 舆论哗然,矛盾激化。

罗永浩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证据。 事件热度再度升级。

9月12日 西贝开放全国后厨直播自证。 被网友发现使用长期冷冻预制品,引发信任危机。

9月14-15日 贾国龙群内道歉截图流出,但被指同时称罗为“网络黑社会”。 罗永浩回击,双方开始人身攻击,舆论几乎一边倒支持罗。

整体影响 西贝被曝日损营业额超百万,品牌声誉受损严重。

遗憾的是,一场原本可以推动行业透明化、明确预制菜标注标准的公共讨论,最终在创始人的情绪化和傲慢应对中,变成了一场没有赢家的口水战。

来源:娱乐造浪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