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罗永浩扣上“网络黑嘴”的“超级符号”,华与华的智商和能力还在线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5 20:46 1

摘要:在罗永浩吐槽西贝都是“预制菜”之后,西贝老板贾国龙打出了“坚称没有预制菜“、”扬言要起诉罗“、”开放后厨任人参观“等一系列昏招,结果还没等对方动手,自己先给身上捅了数不清的血窟窿,令人不仅感叹他是又蠢又可怜,甚至连罗永浩都动了恻隐之心。在9月14日下午媒体报道

作者|陈壕 来源|品牌市场相对论,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与作者交流

全文约1950字,阅读约需6分钟,好文值得慢慢品读

在罗永浩吐槽西贝都是“预制菜”之后,西贝老板贾国龙打出了“坚称没有预制菜“、”扬言要起诉罗“、”开放后厨任人参观“等一系列昏招,结果还没等对方动手,自己先给身上捅了数不清的血窟窿,令人不仅感叹他是又蠢又可怜,甚至连罗永浩都动了恻隐之心。在9月14日下午媒体报道贾国龙在社群承认错误并承诺调整之后,罗永浩发微博称“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

然而,当一切似乎就要平息的时候,贾国龙的社群发言后半段被扒了出来,除了媒体所报道的道歉和调整之外,他居然说“罗永浩是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太坏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罗永浩在看到后果断发博:这事儿没法揭过去了,中间再劝我的朋友一律绝交。

战火再次熊熊燃起,“网络黑社会”罗永浩蓄势待发,一时间大家都感觉西贝岌岌可危。

然而,这背后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人们扒出来,西贝的品牌营销服务商“华与华”的老板之一——华衫,竟然是他最先在网络上公开发文称罗永浩是“网络黑嘴”。为此,罗永浩在直播中“炮轰”了“华与华”:华与华作为收费帮西贝做市场定位和营销的,却在边上呼吁其行动,这证明该公司给企业支招是“纯扯淡”。 罗永浩还在直播间表示,以后别的企业再用华与华,大家可能会怀疑那个品牌智力或脑子有问题。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营销策划机构之一,华与华服务了西贝十年、收取了6000万服务费,不仅没有为西贝提供专业的化解危机的策略和措施,反而在这场风波中扮演了火上浇油或者说推波助澜的角色,让金主爸爸的损失惨重。

这令市场营销、品牌公关等领域的从业者和众多吃瓜群众都诧异万分:作为知名营销机构的华与华,这是怎么了,为什么智商也下线了?

笔者在看到这个消息时,第一反应也是惊讶,但细细一想,这样的事发生在华与华身上“虽是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

要理解华与华在这场风波中的反常举动,首先得回到其核心的品牌方法论——“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这套被华与华奉为圭臬的理论,本质上是通过简化品牌逻辑、强化符号记忆来快速占领市场。在西贝过往的“闭店转型”“儿童餐升级”等正面营销中,这套方法论确实奏效:用“I♥️莜”的符号统一视觉,用“闭店只为更好服务”的单一话术规避复杂解释,让消费者在短时间内接收到清晰的品牌信号。

但这套“简化逻辑”在危机公关中却成了致命的短板。当罗永浩提出“预制菜”的质疑时,消费者的需求是从“接收符号”转向“获取真相”:预制菜的比例是多少?后厨加工流程是否合规?食材溯源能否公开?这些需要耐心拆解、分层回应的复杂问题,恰恰与华与华擅长的“单一符号沟通”相悖。

此时专业的危机公关策略,本应是引导西贝先沉默倾听、再分步骤披露信息,用“透明化”逐步消解质疑。但华与华却习惯性地延续了“对抗式符号营销”——将罗永浩定义为“网络黑嘴”,试图用一个新的“负面符号”覆盖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核心关切,本质上是用营销思维替代了危机公关思维。

更值得玩味的是,华与华对“长期服务关系”的理解,似乎陷入了“深度绑定即绝对认同”的误区。十年服务、6000万服务费,让华与华从“外部策划方”逐渐变成了“内部利益共同体”。这种身份错位,使其失去了危机公关最需要的“第三方理性视角”。当西贝内部已经出现“起诉”“开放后厨”等情绪化决策时,专业的服务商本应扮演“刹车器”的角色,提醒贾国龙“起诉会激化矛盾”“开放后厨若准备不足反而会暴露更多问题”。

但华与华却选择了“跟跑式支持”,不仅不去反驳或劝说贾国龙,反而去迎合他的想法和思路。而华衫公开称罗永浩为“网络黑嘴”,本质上是在通过“站队”来巩固与西贝的合作关系,而非用专业能力帮助客户止损。

此次西贝危机中,华与华的“火上浇油”,更像是其长期方法论的一次失控暴露。当“简化符号”遇上“复杂质疑”,当“利益绑定”取代“专业判断”,原本应该化解危机的服务商,最终却成了危机的推波助澜者。

对西贝来说,这6000万服务费买到的不仅是无效的危机应对,更是对“专业服务”的认知偏差——误以为长期合作的服务商,必然能应对所有场景,却忽略了营销与危机公关本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专业领域。

9月15日上午,罗永浩发微博称:“华与华的老板已经跟我道了歉,这件事可以过去了,毕竟它只是一个跑题的插曲。严肃的主题还是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时,为什么必须给消费者知情权。”

罗永浩放过了华与华,但这次风波对华与华或许是一次警示:当营销方法论被奉为“万能公式”,当服务关系异化为“利益捆绑”,再知名的策划机构,也可能在复杂的市场争议中,从“品牌推手”沦为“危机加速器”。

毕竟,消费者可以接受品牌用符号传递温度,但绝不会容忍品牌用符号掩盖真相;市场可以认可服务商的创意能力,但绝不会原谅服务商为了利益放弃专业底线。

THE END.

来源:品牌市场相对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