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人常道“好人难为”,非是行善本身艰难,乃是纯然无瑕的良善,往往被世情磨蚀,被懦弱之名所累。久而久之,那温良君子竟被视作可欺的懦夫,其光芒被误解所遮蔽,其宽容被轻蔑所回报。故而,人该坏的时候,亦当坏一点,并非堕入邪道,而是守护内心花园的必要藩篱。
世人常道“好人难为”,非是行善本身艰难,乃是纯然无瑕的良善,往往被世情磨蚀,被懦弱之名所累。久而久之,那温良君子竟被视作可欺的懦夫,其光芒被误解所遮蔽,其宽容被轻蔑所回报。故而,人该坏的时候,亦当坏一点,并非堕入邪道,而是守护内心花园的必要藩篱。
所谓“坏”,非指心术败坏、行事狠毒,而是懂得在适当之时,展现一丝棱角,一分不容侵犯的威严。这如同天地有春夏之煦暖,亦有秋冬之肃杀,宇宙循环,方成其序。人若只有春风般的和煦,没有秋霜似的清冷,便易被视作泥塑偶像——虽受人称颂,却终难免被风雨侵蚀,被尘埃覆盖。
我曾识得一位友人,平生以助人为乐,凡人所求,几乎无不应允。起初邻里皆交口称赞,视若贤者。然岁月流转,所求日多,所谢日少。偶有一次,他因力所不及婉拒一事,竟招致诸多埋怨,昔日感念之人,反说他“变了心肠”。此岂非人间至为可悲之事?他的善举成了理所当然的负累,他的温柔成了可以被任意索取的弱点。
可见,人间的善意,须得有它的边界与锋芒。那并非是要人变得斤斤计较或冷漠无情,而是要懂得在适当之时,说一个“不”字;在遭受不公时,显露出一份不容轻侮的气度。这如同古之君子,虽佩玉鸣鸾,温文尔雅,腰间亦悬长剑,并非为伤人,而是明示界限,守护内心的秩序与尊严。
真正的强大,是善良中带着锋芒,谦卑中内含傲骨。知善而行是仁,能护善而不被欺侮则是智。人当如古瓷,温润其外,坚硬其内;既能在光下显现柔和色泽,亦能在撞击时发出清越之声,证明自己并非陶土可欺。
故而,不必畏惧偶尔的“坏”。那一点必要的锋芒,不是对善良的背叛,恰是对善良最珍贵的守护。它让我们的善心不至于流于廉价,让我们的包容不至于沦为懦弱。在这纷扰的人世间,唯有懂得守护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长久地传播温暖,而不被世间的寒风所吹熄。
当是:温润如玉,坚亦如玉。良善者当偶尔显山露水,使世人知你怀瑾握瑜,而非任人拿捏的凡泥。如此,方能在混沌世间,既成全他人,亦不负己心。
来源:细聊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