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供奉财神爷,摆放位置背后有讲究,这样摆放最招财!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5 21:18 1

摘要:唐天宝六年的初秋,长安城西市的石板路被晒得发烫,“诚信号” 粮铺的门帘却始终耷拉着,鲜少有人进出。掌柜崔敬之蹲在柜台后,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账本上的褶皱,看着上面日益减少的营收数字,眉头拧成了死结。他今年四十岁,从父亲手中接过这家粮铺已有十五年,靠着 “足斤足两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唐天宝六年的初秋,长安城西市的石板路被晒得发烫,“诚信号” 粮铺的门帘却始终耷拉着,鲜少有人进出。掌柜崔敬之蹲在柜台后,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账本上的褶皱,看着上面日益减少的营收数字,眉头拧成了死结。他今年四十岁,从父亲手中接过这家粮铺已有十五年,靠着 “足斤足两、童叟无欺” 的规矩,粮铺曾是西市最热闹的铺子之一。

可近来,隔壁接连开了两家新粮铺,一家靠低价抢客,一家靠花哨的 “买粮送油” 活动吸引人流,诚信号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冷清,库房里的陈粮堆得快顶到房梁,连伙计们的月钱都快凑不齐了。

崔敬之的妻子柳氏看着丈夫日渐憔悴,心里也急得慌。这天傍晚,她从娘家回来,手里捧着一尊半尺高的铜制财神像,小心翼翼地放在柜台上:“当家的,我娘说这是从城西玄都观请回来的财神,灵验得很,咱们找个好位置供奉起来,说不定能转转运。”

崔敬之抬头瞥了眼财神像,嘴角泛起一丝苦笑:“我经营粮铺靠的是诚信,不是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可现在生意这么差,试试总没错啊!” 柳氏急得提高了声音,“我娘说,财神供奉的位置有大讲究,摆对了才能招财,摆错了反而会挡运。咱们就算不信,也别辜负了老人家的心意。”

可这财神像该摆在哪里,夫妻俩却犯了难。柳氏说听娘家邻居讲,“财神要面朝大门,才能‘迎财进门’”;伙计阿福却插话说,他老家的人都把财神摆在库房里,“这样才能守住粮食,不丢财”。两人各执一词,崔敬之也拿不定主意,只好暂时把财神像放在了柜台角落,打算次日去请教西市最年长的商户 —— 开了四十年绸缎庄的周老掌柜。

第二天一早,崔敬之特意关了粮铺半天门,揣着两包刚磨好的新米,来到了周老掌柜的绸缎庄。周老掌柜正坐在藤椅上,戴着老花镜整理账本,见崔敬之来访,连忙招呼他坐下,还让伙计沏了杯上好的碧螺春。

听闻崔敬之的来意后,周老掌柜放下账本,指了指绸缎庄正对大门的供桌 —— 一尊瓷制财神像端端正正地摆在上面,面朝门外,周老掌柜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沉淀,“你看这西市的商户,大多把财神面朝大门摆,不是因为迷信,是因为‘面朝大门’有着‘迎客人’的寓意’。”崔敬之愣了愣:“周叔,这‘迎客人’怎么说?”

周老掌柜拿起茶杯抿了一口说,以前你父亲经营诚信号时,不管是挑着担子的穷苦百姓,还是穿着绫罗绸缎的达官贵人,只要进了店,都能喝上一碗热茶,听上一句客气话。客人心里舒坦了,自然愿意再来。可你再看看现在的诚信号,门帘总耷拉着,客人进来了,你要么蹲在柜台后算账,要么皱着眉抱怨生意差,客人哪还敢再来?”

崔敬之的脸瞬间红了。他想起近几个月,自己因生意不好,确实没了往日的耐心,有客人来问价,他也只是敷衍几句,有时甚至会因客人挑拣粮食而不耐烦。难怪客人越来越少,原来不是对手太强,是自己丢了 “迎客人” 的初心。

回到粮铺后,崔敬之立刻让伙计把柜台后的供桌搬到正对大门的位置,将财神像端端正正地摆上去,还在像前放了一个干净的瓷碗,里面盛着新磨的小米 。他还特意把粮铺的门帘全部拉开,让阳光照进店里,自己则站在柜台后,脸上重新挂上了往日的笑容。

没过几日,一位常来买粮的张老丈走进店,看到正对大门的财神像,又看了看崔敬之的笑脸,笑着说:“敬之啊,你这粮铺总算有了往日的样子。前阵子来,你总皱着眉,我都不敢多问两句。现在看到你这笑脸,我心里也舒坦,以后买粮还来你家。”

崔敬之连忙给张老丈递上热茶,又亲自给他称了十斤新米,还多添了二两:“张叔,之前是我态度不好,您别往心里去。以后您来,我保证还是老规矩,足斤足两,绝不掺假。”

生意虽有起色,可崔敬之发现,诚信号的营收还是赶不上鼎盛时期。他仔细算了算,客人虽多了,可大多只买少量粮食,很少有人像以前那样一次性买上几十斤。柳氏说:“是不是财神像旁边堆了太多杂物,挡了财气?”

崔敬之看向供桌 —— 上面除了财神像,还堆着账本、算盘,甚至还有伙计随手放的抹布,确实显得杂乱。他正想把这些东西挪走,粮铺的老账房李先生来了。李先生在诚信号做了二十多年账房,因年迈回乡休养,这次是特意来西市办事,顺道来看看。看到供桌上的杂乱景象,李先生皱了皱眉:“敬之,你这财神像旁怎么堆这么多东西?”

“都是些常用的物件,随手放这儿了。” 崔敬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可不行。” 李先生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慢悠悠地说,“我年轻时在洛阳的大粮行当学徒,掌柜的特意叮嘱过,财神供奉的地方要干净整洁,不能堆杂物。”

他指着供桌上的抹布:“你想啊,客人进店看到财神像旁堆着抹布,心里会怎么想?会觉得你连供奉的地方都懒得收拾,做生意也未必用心。崔敬之想起父亲在世时,供桌确实总是干干净净的,连香炉里的香灰都会每天清理。而自己接手后,渐渐没了这份细致,不仅供桌杂乱,连柜台后的账本都堆得乱七八糟。

“李叔,您说得对,是我太马虎了。” 崔敬之立刻动手,把供桌上的账本、算盘、抹布一一挪走,又用湿布将供桌擦得锃亮,只留下财神像和一个小小的瓷碗。看着干净整洁的供桌,他心里竟莫名清爽了许多,连之前因营收不佳的焦虑,都减轻了几分。

李先生又指着库房的方向说:“不仅供桌要干净,库房也得整理。你父亲常说‘库房干净,粮食不霉’,现在库房里的陈粮堆得乱七八糟,通风不好,容易受潮发霉’。你把库房整理好,把新粮和陈粮分开存放,通风防潮做到位,粮食能存得更久,也能减少损耗,这比供奉财神更实在。”

崔敬之茅塞顿开。当天下午,他就带着伙计们整理库房 —— 把新粮放在通风好的位置,陈粮堆在靠近门口的地方,方便尽快售卖;还在库房里架起了木架,让粮食离开地面,防止受潮;墙角的杂草也清理干净,连窗户都擦得透亮。整理后的库房焕然一新,不仅看起来清爽,连空气都顺畅了许多。

更让崔敬之惊喜的是,几天后,一位从洛阳来的粮商路过诚信号,看到干净整洁的店面和库房,主动提出要与他合作 —— 粮商从洛阳运来新粮,诚信号负责在长安销售,利润按比例分成。崔敬之连忙答应,有了洛阳粮商的货源,诚信号的粮食种类更丰富了,价格也比之前更有优势,生意越发红火起来。

后来诚信号的生意也恢复到了鼎盛时期,甚至比往年更红火。崔敬之想着该好好感谢一下柳氏的娘家,便和柳氏一起,带着新磨的米和上好的绸缎,去玄都观还愿 —— 当初柳氏的母亲就是在这里请的财神像。

玄都观的道长听闻他们的来意后,笑着摇了摇头:“施主不必谢财神,该谢的是你们自己。供奉财神虽然讲究位置朝向和环境整洁,但是最重要的是‘诚心’二字。这‘诚心’不是对财神的敬畏,是对生意的诚信,对客人的真诚。”崔敬之不解地问:“道长,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道长继续说道:“我曾遇到过一位开酒坊的施主,他把财神像供奉在酒窖里,每天酿酒前都会对着财神像默念‘不掺水、不造假’,酒坊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不是财神显灵,是他的‘诚心’让客人信任,愿意常来光顾。还有一位开布庄的施主,把财神像供奉在织布机旁,每次织布前都会提醒自己‘用好料、织好布’,布庄的名声越来越大。这就是‘诚心’的力量 —— 你对生意诚心,生意就会对你‘招财’;你对客人诚心,客人就会对你‘聚财’。”

从玄都观回来后,崔敬之在财神像旁放了一块小木牌,上面刻着 “诚信为本,诚心待人” 六个字。每天开门营业前,他都会对着财神像和木牌默念一遍,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后来,诚信号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不仅在西市站稳了脚跟,还在长安城东市开了一家分店。崔敬之的儿子崔明远长大后,也跟着父亲学习经营粮铺。每次教儿子打理生意时,崔敬之都会指着供桌上的财神像和木牌说:“生意的根本在诚信,招财的关键在人心。你对客人诚心,客人就会把‘财’送上门;你对生意细心,生意就会给你‘招财’。

多年后,崔明远接管了诚信号,依旧遵循父亲的教导,诚信经营,诚心待人。诚信号的名声在长安越来越大,甚至连皇宫里的管事,都会来诚信号采购粮食。有人问崔明远 “招财的秘诀是什么”,他总会指着供桌上的财神像和木牌说:“秘诀就在这‘诚信’二字里 —— 对生意诚心,对客人诚心,日子自然会越过越红火,生意自然会越来越兴旺。”

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来源:小橘子谈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