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认怂:不再追究西贝,但不放过贾国龙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6 00:41 1

摘要:明明说好“硬刚到底”,结果罗永浩先“认怂”了,但这认怂的姿势却带着火药味。9月15日,西贝发布公开道歉信后,罗永浩紧跟着发长文,宣布三个决定。

右下角点亮❤️发大财!

明明说好“硬刚到底”,结果罗永浩先“认怂”了,但这认怂的姿势却带着火药味。9 月 15 日,西贝发布公开道歉信后,罗永浩紧跟着发长文,宣布三个决定。

前两个决定像是收起刀锋,但第三个决定,却像是留下了一把随时能出鞘的剑。表面和解,实则留了后手。

老罗的做派,还是典型的“嘴上说算了,心里想着咱慢慢玩”。

这场“罗永浩 vs 西贝”的对线,起因是预制菜。罗永浩在直播和社交平台上连续批评西贝,把矛头直指创始人贾国龙,称其言行荒唐,甚至有“公然欺骗消费者”的嫌疑。

贾国龙不甘示弱,在公开回应和长时间的直播中回击,试图为西贝洗白,却越说越乱,反而让舆论场火势更旺。

预制菜话题,本身就踩在人们的情绪痛点上:吃饭是最日常的刚需,但餐馆后厨到底给你上的是现炒现做,还是冷库里解冻的“半成品”?

消费者最怕被骗感情,结果西贝这一折腾,大家发现“招牌大餐,可能跟预制菜强关联”,信任感顿时垮塌。

罗永浩在其中扮演了一个“打假斗士”的角色。他本就是话题制造机,一旦出手,就意味着舆论不会轻易熄火。贾国龙则显得疲于应付,不仅没有赢得理解,反而陷进了信任危机的泥潭。

那么罗永浩的“三个决定”:认怂还是战略转身?

罗永浩在长文里,给出了三个决定。字面上看,是“放弃对抗”,但仔细琢磨,每一条都透出火候和锋芒。

第一条:撤诉。
老罗承认,当初要起诉贾国龙是因为“面子”和“较劲”,而不是纯粹为了法律意义上的维权。现在他选择放弃,看似收刀入鞘。

其实这一步很聪明:一旦对簿公堂,罗永浩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还可能被对手反击。放弃诉讼,反而让自己显得“理性”、“宽容”,同时把贾国龙放在了“输了道义还逃过法律”的尴尬位置。

第二条:不再搞十万现金奖励讽刺。
当初老罗说,要从自己账户里掏十万现金奖励贾国龙“揭露西贝内幕”,那种赤裸裸的讽刺,本身就带着个人情绪化色彩。

现在他说“这是意气用事”,所以放弃。这其实是形象管理:老罗要在公众面前,把自己从“杠精”转变成“冷静的大人”,顺便保留下一句暗示——“除非他再说荒谬的话”。这是典型的“嘴上原谅,手上举刀没放下”。

第三条:消费者集体诉讼,继续推进。
这才是重点。罗永浩在前两条中表现得好像放过贾国龙了,但第三条直接把矛头转回企业责任。

他明确说,会帮助消费者组织集体诉讼,提供律师援助。换句话说,个人恩怨可以收一收,但涉及企业欺诈、公众权益,他绝不退让。

这就让整个事件变得耐人寻味:罗永浩认怂的不是态度,而是打法。他退出了“与贾国龙单挑”的舞台,却把战场转移到了“消费者 vs 西贝”的集体诉讼层面。这才是真正杀伤力更大的方向。

罗永浩很明白,和贾国龙打嘴仗,再吵十天半个月,也不过是一场舆论娱乐秀。真能产生社会影响力的,不是他赢了贾国龙,而是公众在这场事件后,是否真的对预制菜问题有更多认知,是否能倒逼餐饮企业规范经营。

从这个角度看,他的战略转身其实很高明:把个人恩怨让位于社会公共议题,把“预制菜欺骗消费者”这一核心矛盾放到台面上。这既能保持自己“公众斗士”的人设,又能避免陷入私人纠纷的泥潭。

相反,西贝的处境更尴尬。公开道歉信看似止血,但它并没有回答核心问题:到底用了多少预制菜?哪些菜品是半成品?未来怎么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没有这些具体的回应,消费者的疑虑并不会消失。

当罗永浩选择把战线延伸到“集体诉讼”,这意味着西贝未来可能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人“打嘴炮”,而是成千上万消费者在法律层面的对抗。这才是企业最害怕的局面。

有意思的是,罗永浩在长文里坦率承认,“面子”和“意气用事”在他的决策里占了一部分。对于一个公众人物来说,这种自我揭短并不常见。大多数人都会把自己包装得义正辞严,不会承认“其实我就是气不过”。老罗反而用这种方式,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敢于自嘲、敢于修正”的人。

这也说明,公众人物和企业家的较量,很多时候已经超越了事实本身,演变成了一场心理和面子的战争。贾国龙在直播里越解释越乱,本质上就是想挽回“企业家权威”的面子;罗永浩一度说要提十万现金奖励,其实也是为了在公众面前给对手一个“下马威”。

面子,是这场冲突里最荒诞但最真实的元素。最后,老罗选择“收回面子之争”,但把火力集中到“消费者权益”。这不仅让他在姿态上显得高一格,也让他保留了继续施压的筹码。

抛开个人恩怨,这场事件让“预制菜”这个话题彻底爆红。以前大家对它的印象,停留在便利店速食或者小餐馆里的快手菜。但随着更多中高端餐饮被曝出大量使用预制菜,消费者才发现:自己花高价点的“现炒大餐”,很可能是预制的拼盘。

这种背叛感,是消费者愤怒的核心。不是因为预制菜本身不能吃,而是因为企业没有透明化,没有明确告知。餐饮行业的信任危机,就是这么累积起来的。

罗永浩的“集体诉讼”倡议,某种程度上,正击中公众的焦虑。无论他最终是否真的推动成功,单是这种呼吁,就已经让餐饮企业感到压力。如果未来真的出现判例,可能会重塑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

罗永浩的“认怂”,其实是换个姿势战斗!

表面上,罗永浩退让了,不再和贾国龙正面对杠;实际上,他只是放弃了低效的个人战争,把矛头指向了更有社会意义的公共战场。

这场“认怂”,是战术上的退避,却是战略上的升级。它让罗永浩的形象从“爱吵架的网红”变成了“为公众利益发声的斗士”,同时把西贝推向了更危险的境地:面对成千上万消费者的质疑与法律挑战。

贾国龙可能觉得自己松了一口气,其实危险才刚刚开始。因为和一个人吵架,你还能赢输各半;可一旦站在公众对立面,企业只有一个结局——要么彻底整改,要么被市场抛弃。

罗永浩嘴上说“认怂”,可从头到尾,他才是真正不打算放过西贝的人。

来源:数读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