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女村播用镜头“播”种希望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6 04:28 2

摘要:七夕月下,闽北村播绽放星光。福建南平10个县(市、区)的村播姐妹团在武夷山水城集结开播,她们将农家自种的莲子、手工捶打的糍粑、山涧孕育的菌菇化作镜头里的诗意,通过“分区专场+联动直播”模式,让农家好物、镇店尖货乘着“晚风价”直抵千家万户。

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吴军华 李菁雯

七夕月下,闽北村播绽放星光。福建南平10个县(市、区)的村播姐妹团在武夷山水城集结开播,她们将农家自种的莲子、手工捶打的糍粑、山涧孕育的菌菇化作镜头里的诗意,通过“分区专场+联动直播”模式,让农家好物、镇店尖货乘着“晚风价”直抵千家万户。

南平地处闽北山区,这里农产品丰富、品质优良,村播带货成为“土特产”出村进城的重要通道。2024年5月,南平市妇联联合市商务局着力培育一批“懂产品、擅销售、爱家乡”的女村播,为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注入强劲的“巾帼”动能,“村村都有女主播”巾帼电商人才孵化品牌应运而生。

散布在各村的女主播如“满天星火”,如何汇聚为燎原之势?当数字浪潮涌入乡野,南平的乡村姐妹正用镜头改写命运。

“直播镜头是新时代女性的‘新农具’,更是传递闽北故事的‘金话筒’。”南平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艾琴表示,将在引领培育、服务赋能、品牌提升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将村播妇联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效能,全面激活乡村全面振兴“她引擎”。

组织聚能,从“满天星”到“一团火”

南平市妇联调研发现,许多女主播面临“无组织引领、无系统培训、无稳定供应链”的“三无”困境,导致她们单打独斗、能力薄弱、利润微薄。

妇联组织在其中,该如何发挥组织优势?突破口在哪里?

聚焦女村播队伍小、散、乱等实际情况,破解好物难出山、姐妹盼增收双重难题,南平市妇联在全国率先组建首个市级女村播联盟,成立市、县、乡、村全域覆盖的女村播妇联组织体系,已团结引领1万余名女村播。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全国巾帼好网民、南平市妇联执委张燃亮致力讲好武夷品牌故事,推动“政和白茶”品牌宣传。自2019年起,她开展扶贫与公益直播超200场,累计观看量突破5000万,带动慈善捐赠与销售金额逾70万元。她还曾通过直播助销政和县罗家地村地瓜干6000余斤,有效缓解滞销难题。

“妇建指导员”是南平市妇联“村村都有女主播”计划中另一支关键队伍。张燃亮也承担着这一角色,常带领大家策划乡村振兴视频,推广村庄风貌与文化,“这种互动让我与村播姐妹们建立了深深的信任。”张燃亮说

打破传统,南平市妇联创新“市级联盟+县市分会+乡村小分队”一贯到底的组建模式,选派451名市、县级妇建指导员下沉一线,纵向覆盖10个县市区、139个乡镇、1631个村,横向成立茶、竹等产业链村播妇女小组145个,实现村播妇联组织全覆盖。同时,选优建强妇联班子,选派妇建指导员担任市级联盟主席、发动全网粉丝超4500万的头部主播担任副主席,吸纳200余名优秀女村播加入县、乡执委队伍。

南平市女村播联盟还积极培育女村播成为巾帼宣讲员,目前已开展公益直播56场,“村村都有女主播 和美乡村我来播”相关话题全网播放量超5000万,实现“一个村播”带动“一群人”的蝶变效应。

人才点亮,让“土特产”变“金招牌”

无特效、无剧本,只是拿起木槌一次又一次地捶打石臼中的糍粑,为何能够吸引402万次观看?流量的密码是什么?

2022年,张爱梅从上海返回家乡政和县稠岭村。起初,她仅用视频记录日常生活,直至去年参加了市妇联与商务局合办的“村村都有女主播”巾帼电商培训,学会了短视频创作、直播运营、品牌营销等技能,更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村播”姐妹。大家相互鼓励、指导,也时常相互担任“助播”,劲往一处使。

“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我的账号迅速涨粉,我也真正明白了流量的意义。我要在家乡扎根,带动乡亲们共同发展,让更多人看到村播的力量。”张爱梅说,通过她的镜头,更多人看见了家乡的魅力。

张爱梅的“被看见”,离不开南平市妇联的“爱心陪跑”。市妇联聚焦女村播文化水平不一、技能欠缺等问题,通过系统培训与个性扶持,着力构建“一村一主播”人才矩阵。成立巾帼电商学院与实训基地,邀请行业能人授课,提升女主播的核心能力;实施“1+1+N”培育机制,即1名专业导师和1名创业成功者共同指导,加之多方面资源支持,为每名学员量身定制成长方案。

人才队伍的壮大直接惠及土特产销售。针对南平农产品“质优价不优”的问题,市妇联推动女村播担任“南平好物推荐官”。浦城桂花红茶在村播联盟助力下,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荣膺抖音同类目榜首。女主播“轩姐”与九牧镇乡村振兴公司合作,通过直播销售黄毕洋酸菜3万余斤,带动200多户农户增收。

共赢增收,“小屏幕”撬动“大市场”

“通过手机和短视频,我的世界变得更加广阔。”南平市女村播联盟妇联副主席、“三农领域”千万博主“乡愁”沈丹说。

在南平市妇联的指导下,沈丹积极参与“村村都有女主播”电商人才孵化活动,为有意从事自媒体的女性提供免费培训。她的学员中既有肩负家庭重任的“顶梁柱母亲”,也有想为村货找销路的村干部。参加村播培训后,她们开设账号,尝试通过短视频与直播卖起了农产品。“每次拍摄直播时,村里人都会聚在一起,齐心协力为学员们出谋划策、提供帮助。从大家身上,我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沈丹说。

巾帼电商(乡愁沈丹)实训基地是南平市“村村都有女主播”巾帼电商人才孵化的重要基地,聚焦茶叶、竹笋、熏鹅等本地特色产业,由沈丹领衔其运营团队核心成员及优质中腰部主播等组建导师团,通过“理论+实操+实战”综合教学,培养具有闽北特色的电商人才。

人才培育之后,关键在于就业转化。南平已举办17期“村播”培训,培训女村播1713人次,其中1230人与沈丹旗下平台达成分销合作,就业转化率超70%。累计向乡村振兴公司输送600余名女村播,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就业超万人。

针对女村播供应链薄弱、运营成本高等问题,南平市妇联聚力共推好产品、共议好价格、共享好利润。推动建立“巾帼优选·她有好货”严选机制,汇集松溪百年蔗等78款地标产品,打造爆款;通过集体议价降低物流成本,如顺昌柑橘快递费从每单6元降至3.5元;对接本土及头部电商平台资源,鼓励女村播加入“乡愁丰物”“最武夷”等线上渠道,共享资源、共创价值。

这场数字赋能乡村女性的深刻变革,让女村播们不仅在网络上传递最真实的人间烟火,更让她们手中的手机,成为妇联组织赋能乡村、助推发展的新支点,让她们自信的声音,在广阔平台上唱响最美乡村和声。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