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会:追溯百年工运根脉 勇立潮头再启新程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6 07:41 2

摘要:百年风华正茂,红色薪火相传。100年来,河南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今天,我们走进河南红色工运纪念场馆,倾听百年回响,汲取奋进力量。

——党领导下的河南工会发展历程回顾(主题)

豫工宣

核心提示

今年是河南省总工会成立100周年。1925年9月18日,在党的领导下,河南全省总工会(河南省总工会前身)在五卅运动的洪流中诞生。

百年风华正茂,红色薪火相传。100年来,河南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今天,我们走进河南红色工运纪念场馆,倾听百年回响,汲取奋进力量。

黄河奔涌,见证百年峥嵘;中原崛起,铭刻工运华章。2025年9月,我们迎来了河南省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回望来时路,筚路蓝缕、岁月峥嵘。1925年9月18日,河南全省总工会(河南省总工会前身)在五卅运动的洪流中诞生。100年来,河南工会始终与党同心、与时代同行、与职工同在,绘就了气势恢宏的时代华章。

在风雨如晦的战争年代,河南工会始终以党的旗帜凝聚工人力量,在革命烽火中浴血抗争;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工会动员广大职工群众投身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时代强音;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河南工会团结动员广大劳动者踊跃投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里开拓进取,书写奋斗故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河南工会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在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中大显身手、再立新功。

这100年,是河南工人阶级用热血铸就工运丰碑,以汗水浇灌发展沃土的100年;是河南工会始终紧跟党的步伐,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坚守初心、砥砺奋进的100年。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征程再启未来可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河南省总工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百年工运优良传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深入贯彻“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团结动员全省广大职工群众,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行动,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中从左至右为:

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

在二七纪念堂,孩子们详细了解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及其深远影响。

中共洛阳组诞生地旧址。

开封工运史馆。

焦作西大井1919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日的杨山村。

工会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免费体检服务。

郑州 二七星火 永放光芒

在郑州市中心的二七广场上,矗立着一座14层仿古联体双塔,白色塔身搭配绿色琉璃瓦塔檐,庄严肃穆又不失生动灵巧,卷棚歇山式大门上方题有“郑州二七纪念馆”几个大字。这就是为纪念1923年的京汉铁路工人运动而修建的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它与不远处的二七纪念堂一起,已成为郑州的地标,每年都有无数游客专程来此参观、打卡。

步入二七纪念堂,时间仿佛回到100多年前。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始在京汉铁路沿线开展工人运动。之后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其领导下,京汉铁路沿线工会组织不断建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普乐园举行成立大会,但遭到军阀无理阻挠。为此,京汉铁路总工会执委会决定全路自2月4日起实行总罢工,号召全路工人“为争自由而战,为争人权而战”。“2月4日上午9时,郑州分工会委员长高斌率先拉响汽笛,发出罢工信号,宣布罢工开始。3个小时内,京汉铁路全路3万多名工人举行大罢工,1200余公里的铁路线顿时瘫痪。”二七纪念馆讲解员李丹说。

2月7日,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军队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在这次惨案中,前后牺牲者52人,受伤者300多人。

二七惨案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1924年底,国民二军来到河南以后,河南工人运动逐步复苏和高涨。1925年2月7日,全国铁路总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1000多人参加了大会。“1926年,吴佩孚重新占领郑州。10月初,他下令逮捕国民革命军敢死队两名小队长、郑州分工会委员长汪胜友、工务处工人总代表司文德。10月15日,汪胜友和司文德被杀害。残忍的敌人将二人的头颅割下,悬挂在长春桥(今二七纪念塔所在地)桥头的灯杆上。”李丹介绍,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的终点。为了纪念京汉铁路工人罢工,1971年,郑州在长春桥旧址处兴建了二七纪念塔。

在二七纪念堂的一个展柜内,珍藏着一枚编号为790的京汉铁路总工会会员证。“这枚证章是1923年2月1日在郑州召开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时工人们佩戴的,正面中央为‘双翼车轮形’图案,白色巨大的翅膀展开,从金色的车轮中心穿过,代表着铁路的行业特征。这枚小小的证章不仅是身份的象征、信仰的符号,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早期工人运动的生动见证。”李丹说。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虽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终点,但也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工人们不畏艰险,勇于抗争的勇气成为后世敬仰的传奇,他们用生命铸就起一座伟大的丰碑。

每到整点,二七纪念塔的报时钟声就会准时响起,久久回荡在城市的上空。“郑州有着丰富的红色工运史迹,红色工运文化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肌理。黄河奔涌,百年工运的炽热初心,仍在中原大地澎湃不息。我们将继续推动发掘和保护工运史迹,着力开展工运文物、史料征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让红色基因和红色血脉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中赓续,在各级工会干部中传承。”郑州市总工会副主席刘京雷说。

12351河南省总工会服务职工热线积极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

洛阳 中原革命之火在此点燃

初秋时节的古都洛阳,风景如画,游人如织。在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的陇海铁路旁,一座朱红色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门楣上“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几个大字格外醒目。104年前,在工人运动的浪潮中,中原的第一缕红光在这里点燃,揭开了中原大地红色历史的序幕。

“这位留着短发的进步青年就是游天洋,他参与领导了陇海铁路工人罢工,继而建立了河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洛阳组。”在馆内的一尊雕像前,纪念馆宣教部讲解员李梦雅说。

1920年冬,游天洋来到陇海铁路洛阳车站,谋得员司一职,他常常深入车间向工人们传播马克思主义,播撒革命火种。1921年11月5日,面对军阀和洋人的层层阻拦,他成立了洛阳铁路工人的第一个群众组织——“洛阳陇海路同人俱乐部”。不久,“西厂挂牌事件”点燃了工人们长期被压抑、被奴役的怒火,成为罢工爆发的导火索。

1921年11月20日,为了反抗洋人的苛虐剥削,游天洋带领铁路工人进行罢工,罢工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李大钊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名义派罗章龙前往洛阳领导罢工。在党的领导下,罢工最终取得了胜利。罢工胜利后,在李大钊、罗章龙的介绍下,游天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白眉珊、王福顺相继入党,中共洛阳组就此成立。

从中共洛阳组诞生的那一刻起,红色基因就融入了洛阳的城市血脉中,至今仍鼓舞着千千万万的后来者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在洛阳中信重工焦裕禄事迹展览馆,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职工循着焦裕禄的足迹,重温他在洛阳矿山机器厂(现中信重工)工作的峥嵘岁月。

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这年6月,31岁的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来到正在筹建中的洛矿工作。1958年,洛矿接到一项重大任务:生产我国第一台直径2.5米双筒提升机,摆脱依赖外国进口的局面。为了保证提升机生产,时任一金工车间主任的焦裕禄用解剖麻雀的方法,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他和工人对机器的上千个零件,一件一件地进行熟悉,连螺丝钉都不放过;他始终和工人奋战在一起,吃住在厂里,一件破棉大衣陪他在长条凳上度过了50多个夜晚……在焦裕禄的带领下,一金工车间只用了3个月,就成功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直径2.5米双筒提升机。

9年的熔炼和成长,焦裕禄在洛矿这片热土上,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

从铁犁到“铁牛”,从我国第一代履带拖拉机到动力换挡拖拉机……在位于洛阳市的东方红农耕博物馆里,一件件老物件讲述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变迁史和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史。

1955年,中国一拖的前身——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在洛阳拔地而起。作为我国“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中国一拖自主生产了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开启了中国农民“耕地不用牛”的崭新篇章。

此后,“东方红”持续驱动中国农机革命:1959年东方红75型履带拖拉机大幅提升作业效率;1981年顺应农村改革推出小四轮拖拉机;2014年首款动力换挡拖拉机迫使进口产品降价超30%,随后,成功研制国内成功首台无级变速重型拖拉机,终结了大马力拖拉机依赖进口的历史。现在,“东方红”已成为中国最畅销、保有量最大的农机品牌。

如今,散落在河洛大地的一处处工运旧址不仅是历史遗存,更是城市的精神坐标,一代又一代劳动者用信仰与热血,在这片土地上写下了永不褪色的传奇。

24小时工会驿站。

开封 河南第一批产业工人从这里诞生

八朝古都开封,曾经是河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也是一片洒满革命先烈鲜血、遍布共产党人足迹的英雄城市。从河南第一批产业工人诞生到河南省总工会所在地,从广大职工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实践,到全市工运事业的与时俱进,这座城市的每条街巷里都镌刻着工人阶级觉醒、抗争、奋斗的壮丽篇章。走进开封工运史馆,一幅描绘着开封工人阶级拼搏故事的长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开封是河南近代工业产生最早且影响最大的城市之一。1897年,河南省机器局在开封创办,职工超过1100人,河南省第一批产业工人从这里诞生。随后,河南铜元局、省立工厂、电厂、面粉厂、火柴厂、蛋厂等近代工业相继创办,到1921年,开封产业工人达到6640人,加上其他行业工人,共有2.6万人,开封工人阶级已经成为一支反帝反封建的重要力量。”开封工运史馆讲解员任梦说。

有资料显示,当年,工人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十分恶劣,以陇海铁路工人为例,工人每年工作达到340日。身处社会底层的开封工人阶级诞生后,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开始了漫长的反压迫反剥削斗争。据不完全统计,在民主革命时期,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开封工人罢工斗争就达到60多次,参加斗争的工人超过3.5万人次。

任梦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对开封的工人运动非常重视,先后派罗章龙、张昆弟、李震瀛等到开封开展工运工作;李大钊等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也曾到开封指导工人运动,从而使开封工人阶级的斗争规模日益扩大,并逐步建立了工会组织。

1925年9月18日,河南省全省总工会在郑州成立,这就是河南省总工会的前身。全省总工会成立后,领导机关迁往当时的省会开封办公。1949年11月10日至11月15日,开封市召开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开封市总工会,全市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

“大家对开封的印象是悠久历史的古都、文旅资源丰富,其实自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开封是赫赫有名的工业基地,河南的第一台电视机、电冰箱、自行车和缝纫机都出自开封,20世纪80年代末,全市有工业企业1100多家,涵盖机械、电力、电子、纺织、化工、医药、食品、服装等,产品有数千种。”任梦说。近年来,开封市各级工会组织围绕全市发展大局,不断创新工会工作的方式方法,聚焦“五大行动”“十件实事”,切实提高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

如今,开封的工会工作更是搭上了“云端”的快车。开封市总工会以“智慧工会”建设为引领,深度融合“万人助万企”服务平台,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注入了强大的数智化动力。在“智慧工会”的助力下,全市近2000家企业工会纷纷登上数智舞台,依托平台上传“产改”动态,平台组织领导、思想引领、技能提升等十大特色专栏数字化记录、动态化展示“产改”工作的丰富成果和精彩瞬间,不仅促进了企业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更激发了全市广大产业工人的创新创造活力。

2006年11月,内黄县总工会与中国工人出版社联合共建的全国第一家职工书屋揭牌。

焦作 『特别能战斗』精神薪火相传

焦作,因煤而生、伴煤而兴,这里的很多故事都与煤密不可分。如今,到焦作市中站区西大井1919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赴一场与煤相关的红色初心之旅成为不少人的选择,游客在这里认真参观游览,仔细聆听讲解,重温峥嵘岁月。

西大井1919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身是焦作矿务局王封矿,1919年由英商福公司开凿大井,当地人俗称之为“西大井”。走进基地内的焦作煤矿反帝大罢工陈列馆,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文献材料,诉说着百年来无数革命先驱为焦作解放和焦作工业发展无私奉献、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

“1898年,英商福公司取得了在焦作的煤矿开采权,四十余年间,英商福公司压榨剥削矿工,我们辛辛苦苦所挣的工资不够养家糊口,还经常遭到监工的无端毒打。”曾在英商福公司矿井工作的张方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925年6月,罗思危、刘昌炎等人先后被中共中央特派员王若飞派到焦作领导声援五卅运动,在河南工作的共产党员李震瀛也多次前来指导工作,推动了五卅运动在焦作的深入开展。

从1925年7月5日决定进行总罢工开始,罢工组织者接连几天发表演说、演剧募捐、集结矿工。7月9日凌晨,王封矿锅炉熄火,矿车停转,王封矿和李封矿的工人们涌入大街,英商福公司主要采煤区陷入瘫痪状态。同时,两个矿所在区域商人罢市,学生罢课。7月12日,焦作煤矿工会补发《焦作煤矿工人罢工宣言》,其中提出的“全国工人大团结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万岁!”等口号至今读来仍无比振奋人心。

罢工期间,工会开办工人夜校,在教工人识字的同时讲解马克思主义;组织煤矿工人纠察团,维持秩序,开展募捐活动救济参与罢工工人的家庭。1926年3月6日,经过3次谈判,历时8个月的罢工取得胜利,焦作煤矿举行了隆重的复工仪式。

1925年12月,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文章分析工人阶级状况时列举了焦作煤矿等处的罢工,并指出:“他们特别能战斗。”从此,“特别能战斗”精神成为焦作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大革命时期的反帝大罢工到抗战时期的千里大迁徙,从道清铁路游击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备战上山,争取人民解放,在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怀川人民始终发扬“特别能战斗”精神,坚定不移跟党走,赓续着焦作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作为焦作煤矿大罢工的始发点,目前王封矿依然保留了百年井口、英商福公司坑口电厂遗址。

近年来,西大井1919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明确了挖掘文化底蕴,打造文旅产业,叫响“红色品牌”的发展转型方向,并通过“工业遗存+文化创意+城市生活”的有机结合,先后建成焦作煤矿反帝大罢工陈列馆、特别能战斗精神续厅、西大井1919家风家训文化馆、焦作楷模人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现场教学点。

“今年是焦作煤矿大罢工100周年,我们在基地内新建了百年焦煤英模馆,展示了冯金堂、刘九学、申麦成等100位焦煤英模事迹故事,激励更多人从他们身上汲取‘特别能战斗’精神力量,奋力谱写新时代的赞歌。”西大井1919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负责同志王保才说。

2025年4月23日,以“匠心助企 豫见未来”为主题的河南省“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暨郑州站助企活动举行。

信阳 红色煤矿 工运摇篮

“春风一步到天涯,挖煤工人当了家,收回矿山我所有,一切权力归工会,革命把印拿……”这首歌中讲述的,正是杨山煤矿工人武装起义的故事。行走在信阳市固始县方集镇杨山村的杨山煤矿工人武装起义纪念园里,院落中长满青苔的石板和砖红色的墙体、屋顶,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悠远的历史。

20世纪20年代初,杨山当地豪绅和外地资本家陆续办起几个规模较大的煤矿,矿工猛增到1000人。然而,由于劳动强度大、安全条件差,导致矿工大量伤亡,杨山矿工便逐步萌生了反抗强权与谋求解放的革命思想。

1927年11月,黄麻起义爆发。此后,革命风暴迅速卷向了豫东南地区,光山、商城、固始、潢川等县的工农大众开始觉醒,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中共商城县委在二道河、杨山等地发展党员,建立了杨山煤矿党支部,由张泽礼任党支部书记,带领矿工开展斗争,为工人争取权益,得到工友们的热烈响应。

1929年7月,杨山煤矿党支部认为举行武装起义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此时,中共商城县委特派员王泽渥来到杨山,连夜召开煤矿党支部大会,传达县委关于“杨山矿工立即举行起义”的决定,并成立了起义指挥部。

1929年10月5日,矿工们听到信号后齐聚北矿,与前来援助起义的农民赤卫队员汇合后兵分三路,高举红旗,挥舞长矛大刀,从劣绅家中夺取土枪60多支,当晚便成立了由80多人组成的杨山煤矿工人纠察队。起义得胜后,杨山煤矿建立了赤色工会,矿山的一切权力归赤色工会所有,工人们成了矿山的主人,参加生产、管理生产,使煤炭生产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随后,杨山煤矿工人纠察队与赤卫队配合,先后攻克十几个豪绅围寨,开辟了一块以杨山为中心的革命区域,这支起义队伍后来被编入“坚持大别山革命红旗不倒”的红二十八军。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杨山起义中的骨干有多人在鄂豫皖苏区党、政、军和工会中担任领导职务,为当地革命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信阳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杨山煤矿工人武装起义在中国工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场起义不仅是河南省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河南省唯一党领导下的煤矿工人暴动,也是中国煤矿史上的由党领导的工人武装起义典型代表;起义中建立的红色政权与赤色工会,成为工人与农民联合革命并取得辉煌胜利的典范,杨山煤矿也因此被誉为“红色煤矿、工运摇篮”。

2013年,河南杨山煤矿工人武装起义纪念园正式开放,园内共收集和展出革命史料30余万字、图片160多幅、实物90多件,这里完整地再现了那段光辉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工农革命群众为了理想信念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90多年过去,杨山煤矿工人武装起义的硝烟早已消散,煤矿产区也已关停,但工人们反抗压迫和剥削的身姿,却通过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在时光中定格。红色基因永不褪色,工运摇篮的精神火种,仍在这片大别山热土上熠熠生辉,照亮新时代的奋斗之路。

河南工运大事记

1897年

河南机器局在开封设立,产生了河南第一批产业工人。

1921年9月

京汉铁路郑州工人俱乐部在郑州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省第一个工会组织。

1921年11月

陇海铁路工人罢工爆发。12月,中共洛阳组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河南成立的第一个党组织。

1925年7月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焦作煤矿工人发起了反帝爱国大罢工。

1923年2月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爆发,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终点。

1925年9月18日

河南全省总工会(河南省总工会前身)在郑州成立,河南有了全省工会领导机构。

1938年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省工人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48年

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省工人开展增产立功运动,参军参战,支援大军南下和全国解放。

1950年8月

河南省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开封召开。

1955年2月

河南省第一次工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召开。

1986年3月

河南省总工会作出《关于颁发“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劳动奖状”的决定》。

1994年

河南省总工会制定了《关于送温暖工程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送温暖工程。

2001年6月

中共河南省委召开第一次省委工会工作会议,7月出台《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意见》。

2004年9月

河南省首届职工技术运动会在新乡举行。

2016年12月

中共河南省委批准印发《河南省总工会改革方案》。

2018年12月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2019年起

河南省总工会开始实施“五大行动”“十件实事”。

2023年12月

河南省工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

2025年1月1日

新修订的《河南省工会条例》正式实施。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