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说,多年以来,他每天都在追更,在他眼里,我这个人非常的通透,也非常的睿智。
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3,方能阅读正文《投资,我还来得及么?》
今天来回答一个满级读者的留言。
他说,多年以来,他每天都在追更,在他眼里,我这个人非常的通透,也非常的睿智。
但是,我这一生,似乎没有做成过任何事儿,严格意义上讲,就是个炒买炒卖的投机客。
我现在也不年轻了,他留言问我,有没有想过,就这么老去,死去,是不是一种失败?
为什么不能尝试跳出舒适区,此生做一次实体?比如,餐饮。
如果当下这么多人对西贝这种其实是餐饮行业里的佼佼者都很不满,那说明这是痛点。
有痛点,为什么没有一个商人愿意站出来解决痛点?
你,就是指我,能不能站出来,拍拍胸脯,说一句:
你们西贝烧不了的菜,我烧,这,就叫东贝。
然后去三顾茅庐,邀请三个合伙人,罗永浩老师,来负责营销,罗翔老师,来负责法务,罗振宇老师,来负责企业战略。
你,就是指我,负责什么呢?负责去干活,去真正的把老百姓要求的,不贵且好吃的菜,烧出来。
他们三个练嘴,我练锅,这家公司就叫什么呢?
就叫做我和我的朋友们罗与罗与罗。
.......
我看完之后,百味杂陈,怎么说呢?
臣本布衣,躬耕于金融市场,满级读者不以臣卑鄙,三次留言,托臣以餐饮大事,臣涕泗交流,有如下所云:
首先,我很感动,你骂我也好,期待我也罢,我看了后台你的阅读记录,你的确是追更多年。
你有资格骂我,我也诚心接受。
我不会像某些餐饮业的老板那样不肯接受客户的意见。
但是,这里面有很多下情,容老臣细禀。
你大约是没做过生意,可能觉得做生意很简单,只要我有心做好,它就能做好。
但真相比你想的复杂得多。
你比如,2009年的时候,我在某家芯片企业做架构师。
当时做什么事情呢?就是拆分。以前驱动部每个工程师都要学写驱动,应用软件部每个工程师都要会写软件。
对用人的要求很高,那时候研发里的7成以上,都是硕博士,很多人都来自C9。
即便如此,你会发现软件也很不稳定,因为版本有一千多个,面向的客户遍布全球。
这中间无数人的代码会形成各种排列组合,BUG越改越多。
而且你要知道人员是会流动的,一个大神走了,他的代码也就废了,因为七改八改,面目全非。
于是我们那时候就成立了架构部门,以后公司就一套软件,以虚函数的形式呈现,只有架构部的四五个架构师,写代码,把这套虚函数框架写出来。
其余部门,都去实例化。
然后驱动部门降级,不需要工程师了,工人就可以,你就在定死输入输出的函数内部,去在不同型号,不同操作系统下,配寄存器,调试。
应用软件部门降级,也换做工人,你就去给我写逻辑调用,下面怎么实现的,你不用管,对你黑盒子,不开放。
这个时候,才会效率大增,稳定性大增,成本大降,人员的素质,人员的流动,不再影响产品质量。
5个架构师统御下的代码肯定比500个工程师彼此交叉的要稳定,这叫高内聚低耦合。
5个架构师是很容易控制的,给股票,变成自己人,然后每个再安排一个备份。
500个工程师,那每年离职20%,你怎么控制人员的流动对产品质量的巨大冲击?
这是现代企业里面很重要的架构学,你要把大部分员工变成无足轻重的耗材,可随时替代的,你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稳定。
每个底层员工都像合伙人一样重要,你这家公司注定乱七八糟,开不下去的。
09年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因为10年就上市排期了。上市前,你必须要成为一个现代企业。
不能是乱七八糟的作坊一样。
你那么乱,每个员工都是火药桶,谁都能捅娄子,都会影响企业产品的稳定性,将来上市了,投资人怎么敢买你们公司呢?
好,你想明白17年前我的履历,和我做事的思路,现在咱们来开店。
我开第一家店,请一个厨师,罗与罗与罗去负责营销,法务,战略,我去负责买菜,大厨来烧菜。
怎么绑定与产品品质相关的核心人员呢?
我又没有女儿招女婿,那让我儿子娶厨师的女儿,结成亲家吧。
好,第一家店成功了,我要开第二家。请问怎么办?
我要在家里天天生孩子,跟所有的厨师结亲家么?
既然是要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痛点,开一千家店都算少的吧?
我是周文王啊?我有那么强的生育能力么?
所以你看到了?我只能回到昔日我年轻时的架构里面去。
在每个城市,房租便宜的地方,允许使用明火的地方,我请几个有厨师证的来烧菜。
冷冻之后,送到这个城市的各个门店里。让没有厨师证,但是也戴着白帽子的人,去剪袋子,加热。
前者就是昔日的架构师,后者就是昔日被降级的驱动,应用部门的印着工程师名片的工人。
我只能这么做,技术上,我就只能这么做了。
你看,你吃到的菜注定不好吃,我来开店也不会好吃。
我真要1000家店放权,允许各自采购,各自烧菜,那烧出来一定没法是统一的味道,统一的品质。
一个厨师今天贪图便宜采购了过期牛肉,顾客拉肚子,我整个品牌就毁了呀。
这种架构模式下,根本没机会做大,根本活不到做大,就倒了。
这还只是技术,等我2011年,去甲方做系统架构师,不再只是架构软件,架构产品,而是架构行业,架构商业模式的时候。
就会更进一步遇到技术以外的问题。
这次不讲行业内幕了,我们直接来看开店。
罗与罗与罗,负责练嘴,我负责买菜,厨师负责烧菜,利润,是不是留存在这家企业里?
当然是。
你买菜的成本是限定的,我烧番茄炒蛋,番茄多少钱,蛋多少钱,市场里的价格是透明的。
好,如果一千家店都这么开,你就会发现所有的利润,全都存留在品牌所属的这家企业里了。
没人这么架构企业的,这么架构,出了任何问题,你都收拾不了。
常见的模式是什么?
是我要设置一堆的中间层企业,1234567。
企业1负责采购鸡蛋和番茄,烧成番茄炒蛋半成品,卖给我。
企业2负责采购青椒和肉丝,烧成青椒肉丝半成品,卖给我。
他们可以高价卖给我的,俗称把利润留存在他们那里。
然后我的销售减去我的采购,我保持微利就可以了,如果我想要上市,那我就把自己的利润放大,放平,如果我不想上市,那就缩小。
这就叫额度可控,节奏可控。
企业1和企业2的老板,分别是我的小舅子1和小舅子2。
这才是最常见的企业架构。
如果不这么做,好,你的利润都在母公司里停留积累,要不了多久,罗与罗与罗,就不再是你的朋友们了。
他们觉得营销,法务,战略,这么重要的事情都是他们做的,你不过是买菜做饭嘛,把你踢出局,他们来。
看到问题了么?
一个企业,你想要稳定的运行下去,你必须把核心资源剥离出来,不是交给能力强的,而是交给小舅子。
此前某个卖水的,家里的孩子们闹矛盾,所展现出来的企业架构,不就是如此么?
一个卖水的,都有很多中间层的企业,你会发现那些个利润,都是存留在中间层的企业里面。
而中间层的企业,都是属于自己直系亲属,或者自己能控制的亲信那里。
你想要一直说了算,想要队伍稳定,这就是必然的企业架构。
那这么复杂的企业架构下,就很难便宜了。
因为层层叠叠这中间的包装的成本,冷冻的成本,物流的成本,交易的成本,都得顾客来支付呀。
你看起来是番茄炒个蛋的事儿,但是要大规模稳定供应,那就不是番茄炒个蛋了。
这里面有很多技术问题要解决,有很多商业问题要解决,不得不凭空制造出很多中间商,累积出很多的中间交易成本。
说到底,这里面是人性,人与人的信任,不通过架构,是无法解决的。而架构,就必然导致贵且不好吃。
回到金融交易市场上,那天我写投资人的七个阶段时。
有好些读者反复问,第五层的投资模式,除了规模受限,已经稳定盈利了。为什么要冒着亏损,去探索第六层?
就是这个原因。
记住我这句话,你开一家店,咋都能开,就像巴菲特说的,如果资金规模可以缩小到100万,他用屁股都能翻番。
但是你开一千家店,根本就不是把第一家店复制1000次的问题。
这是一个全网都在撒谎的悖论,我在二十年前也迷信过的悖论。
都说最难的是赚第一桶金,开第一家店,后面只是复制而已。
那我今天告诉你,复制个DER,开一家店,和开一千家店,根本不是一件事,那叫二次创业。
所以我那天讲,如果你不安于第五层,你要进军第六层,这个探索的过程,必然要冒险。
我08,09年的时候,就是亏损的,因为我不甘于第五层,因为我在各种尝试,测试第六层。
赚钱一定是在稳定态里面赚,但是摸索新的赚钱路子,一定是在不稳定态里面摸索。
你不冒险,你就永远无法扩大,而你要扩大,无数的问题接踵而至。
投资里面扩大了之后会遇到的问题,绝对不比今天开玩笑的这个什么东贝的技术架构以及企业架构少。
这就是为啥我那天讲投资讲到第七层就刹车了,因为没意思的,最简单的事情才是最幸福的,第五层,才是最幸福的。
我们大多数人的不幸,集中在你总是指望别人而非自己。
吃饭也是如此,投资也是如此。你指望别人,还要人家大,还要人家便捷。
那最后这些成本,都必然是你来支付的。
餐饮消费者,金融消费者,都是消费者。
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3,方能阅读正文《投资,我还来得及么?》
来源:碧树西风的记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