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毕节乡村振兴答卷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6 08:16 1

摘要:威宁自治县15万亩苹果成熟上市,七成鲜果被订购一空;黔西市绿化乡大海子村,村民围坐在树荫下谈天说地,一片祥和;织金县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村民们就业增收……

秋意渐盛,仓箱可期,乌蒙山广阔的沃土上酝酿着丰收的味道。

威宁自治县15万亩苹果成熟上市,七成鲜果被订购一空;黔西市绿化乡大海子村,村民围坐在树荫下谈天说地,一片祥和;织金县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村民们就业增收……

毕节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逐项落实强农惠农措施,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奏响产业兴旺协奏曲

“盼了一年,终于成熟了。”9月7日一大早,杨恒永提上袋子,拿上竹竿,直奔自家的核桃林,他轻敲枝头,核桃簌簌落下,看着装得满满当当的果实,他满是感慨地说,“全靠这些金果子,供出三个大学生,日子越过越攒劲!”

杨恒永是赫章县财神镇财神社区村民,他既是核桃种植大户,也是一名核桃经纪人。靠种核桃、收核桃、卖核桃,一年有十多万元的收入,一箱箱赫章核桃从他的手中走向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十大名优核桃”之一,赫章核桃早已声名远播,其壳厚适中、核仁色浅、含油量高、香而不腻的特点,备受消费者喜爱。

如今,赫章县核桃种植达52万亩,挂果面积32万亩,坚果产量2万余吨,年均综合产值14亿元以上,32万村民实现增收,一颗颗小核桃演绎黔货出山的生动故事。

地处乌蒙腹地的毕节市,好山好水,“山珍”琳琅满目。近年来,该市立足资源禀赋,紧紧围绕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马铃薯、核桃、肉牛、家禽“八大特色产业”,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原则,着力推动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力有效推进乡村振兴。

一个个特色产业正稳步成长为富民产业。食用菌、马铃薯、肉牛、家禽、核桃等产业规模全省第一,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规模全国第一,安格斯牛养殖规模西南第一……走进黔西北大地的山川田野间,处处可见独具特色的高原农业涌动着欢笑与希望,有力地撑起了乡村振兴的产业脊梁。

美丽乡村日日新

一方小院,归置有序,绿意盎然。几间小屋,家具一尘不染,整洁中透着温馨。卫生间里,洗手盆、热水器也是一应俱全,这是村民朱绍平的家。

“我们家的环境卫生在村里很常见,别看大家平时不说,其实都在‘较劲比净’呢,所以我家也不能输!”说罢,朱绍平便拿起扫帚,从屋内到院坝细细清扫。

作为黔西市“两清两改两治理”的试点村,大海子村通过“微改造、精提升”,不仅实现了村容村貌的蜕变,还发展起乡村旅游。每到周末,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

乡村“美颜计”“照亮”新风貌。2025年,贵州省锚定美丽乡村建设目标,提出大力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行动——清理乱堆乱放、残垣断壁,推进改厕、改圈,治理污水、垃圾,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毕节市以干净整洁、优美宜居为目标,坚持村民自治、农民主体,充分尊重群众、发动群众,深入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专项行动,让乡村颜值实现“大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得到“大飞跃”。

毕节市新(改)建农村卫生户厕17.7万户,对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占比提高到98%,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2.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7%以上。打造省级示范村21个、市县级和美乡村28个,建设省市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38个,黔西市化屋村、金沙县信安社区、大方县木寨社区、织金县龙潭社区等一批示范试点成效初显。

科学地统筹规划,党员、干部的努力工作,农民群众主动性强,毕节的乡村,风景越来越好。

扎实推进农民增收

千条理、万条理,增收致富是硬道理。

时下,走进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削皮车间,务工村民们埋头削皮,车间里安静得只听得见“唰唰唰”的削皮声。

作为车间三年的老职工,家住织金县三甲街道裕民村的村民卢启燕如今已是车间里公认的“快手”,削起皮来干净利落,两三分钟就可以将一个南瓜削好皮,动作娴熟的她每个月能拿到6000元左右的工资。

“家里离厂房就几百米,我在厂里就负责削瓜皮,家门口有这么一份工作很满意。”农闲时,卢启燕还把丈夫也叫到车间来一起削皮,夫妻俩每个月加起来有近万元的收入,“我们家两口子现在都是工人了!”

像卢启燕这样在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就近务工的村民有近300名,大家在车间实现了“就业不离家”。

一技在身、一证在手,致富路就在脚下。毕节还强化农民培训,以中长期项目制、短平快、企业新型学徒制、证书直补等方式,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8万人,培育高素质农民2.25万人。

2019年初,在外打工的黔西市铁石乡堰塘村村民肖帮返乡开始学种烤烟,通过多次参加政府举办的烤烟种植技术培训和不断向专家请教,熟练掌握了种植烟叶的全流程生产技术和管理要点,走上了致富路,也领到了市里颁发的高素质农民证书。

从种植养殖的一名“新手”,到肖帮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他一步一个脚印,完成了从“乡村头雁”到“振兴领雁”的华丽转身。

农业农村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毕节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聚焦产业、就业、创业“三业并进”,扎实促进群众增收,全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的12441元增长到2024年的15381元,年平均增幅达8.2%。

毕节发布投稿邮箱:bjrbxbj@bjrb.cn

看完点亮下方

“赞”和

分享给更多人知道

来源:毕节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