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各大中小学及高校陆续开学。当您正为孩子准备学习用品时,是否也收到了一份来自学校的"结核病筛查通知",不少家长心存疑惑:"为什么要做这个检查?"、"各种检查方法有什么区别?"、"报告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是什么意思?"
金秋九月,各大中小学及高校陆续开学。当您正为孩子准备学习用品时,是否也收到了一份来自学校的"结核病筛查通知",不少家长心存疑惑:"为什么要做这个检查?"、"各种检查方法有什么区别?"、"报告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是什么意思?"
今天,就让我们从一份检验报告单说起,带您深入了解。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和生活,接触密切,一旦存在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很容易造成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开学季开展结核病筛查,目的在于:
早发现:及时发现校园内的肺结核患者和潜伏感染者。早干预:对确诊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和管理,对潜伏感染者进行预防性治疗,从而阻断传播。保健康: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新生入学和教职工常规体检中的结核病筛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
目前,常用的结核病筛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也称PPD试验)
* 方法:在左前臂内侧皮内注射试剂,72小时后观察注射部位的硬结反应。
* 优点:操作简单,成本低。
* 缺点:易受卡介苗(BCG)接种史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的影响,可能出现假阳性,需72小时后再次返回看结果,耗时长。
2.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
* 方法:采集静脉血,在实验室内通过检测受检者体内特异性T细胞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抗原刺激下产生的γ-干扰素水平,来判断是否感染。
* 优点:特异性高,不受卡介苗接种和绝大多数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影响,结果客观。
3.胸部影像学检查(如X光胸片、CT)
* 主要用于筛查活动性肺结核,是发现肺结核病变的重要手段。
4.痰液检查(涂片、培养、分子检测)
* 是确诊肺结核、特别是传染性肺结核的“金标准”,但主要用于有咳嗽、咳痰等症状的可疑患者。
我们以这份 【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B-IGRA)】 报告单(见上图)为例,为大家科普如何解读:
核心结论:报告第一行明确显示 “检测结果:阴性(-)” 。这意味着,在该受检者的血液样本中,未检测到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特异的效应T淋巴细胞。
结果解释:如报告底部所述,阴性结果通常可以基本排除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包括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性结核)。这对于入学筛查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表明该学生目前没有感染结核菌,可以正常入学。
数值浅析:
阳性对照反应水平(P):` 471.70 pg/mL。这个值很高,说明本次实验的检测系统工作正常,血液中的细胞反应性良好,结果可靠。
结核特异抗原刺激水平(T)` 与 `阴性对照反应水平(N)` 的差值(T-N)仅为0.90 pg/mL,远低于阳性判断标准,进一步支持了阴性结论。
结论:这份报告是一份典型的、结果可靠的IGRA阴性报告。用于开学季筛查,该受检者结果为合格,无需因结核病问题担忧。
答案是:非常可行,且优势明显。
高特异性:IGRA方法不易受卡介苗接种影响。我国新生儿普遍接种卡介苗,许多人的PPD试验会呈阳性反应,难以区分是接种所致还是自然感染。IGRA则能更准确地识别出真正的结核感染,避免了大量假阳性带来的不必要的恐慌和进一步的检查。高灵敏度:能够有效检测出结核潜伏感染。简便快捷:只需抽取一管血,一次就诊即可完成,无需像PPD试验那样需72小时后再次返回看结果,方便了学生和学校组织安排。开学季结核筛查是守护校园健康的第一道防线。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作为一种先进的血液检测技术,以其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和操作便捷的优势,正日益成为结核病筛查,特别是入学筛查中的重要工具。它能有效甄别真假感染,让真正的感染者得到及时管理,也让未感染者安心学习和生活。
提示:如果您或您的孩子收到了筛查阳性的报告,请勿过度惊慌。“筛查阳性 ≠ 活动性肺结核”。请务必遵从疾控中心和医生的专业指导,进行后续的影像学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国卫办疾控发〔2017〕2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288—2017 肺结核诊断》
3.《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中国应用的建议》《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年第10期744-747,共4页
来源:山西省中医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