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8 月 30 日,深圳迎来了一场改写数字经济发展轨迹的重要会议 ——“可信资产 IPO + 数链金融 RWA” 链改2.0六方会谈。在这场汇聚全球数链金融建设者、创新者与决策者的共识盛会上,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可信资产与数链金融专委会执行主任委员、
(央链直播报道)2025 年 8 月 30 日,深圳迎来了一场改写数字经济发展轨迹的重要会议 ——“可信资产 IPO + 数链金融 RWA” 链改2.0六方会谈。在这场汇聚全球数链金融建设者、创新者与决策者的共识盛会上,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可信资产与数链金融专委会执行主任委员、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共同主席、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产业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于佳宁博士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观点:“链改 2.0 是区块链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升级范式,通过可信资产 IPO 与现实世界资产 RWA 数链金融构建数字资产化生态体系,这不仅将重塑资本流动逻辑,更有望改变全球资本配置格局。”
链改 2.0:从技术应用到生态协同的跨越
链改 2.0 标志着区块链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进入了全新阶段。与链改 1.0 时代相比,链改 2.0 实现了从单一技术应用到多元生态协同的关键跨越。其核心突破在于确立了 “可信资产 IPO” 与 “数链金融 RWA” 的双轮驱动逻辑:前者通过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实现实体资产的数字化确权与价值锚定,后者依托分布式记账技术构建现实资产 (RWA) 的链上金融流通体系,二者形成 “资产数字化 — 价值标准化 — 金融场景化” 的闭环。
这一闭环的形成,使得链改 2.0 能够有效破解传统资产流通中的 “确权难、流转难、信任难” 三大痛点。于佳宁强调,链改 2.0 的本质是通过六方协同重构实体经济的价值创造与分配机制。当生态方搭建起开放框架,项目方激活资产潜力,资金方畅通价值流动,合规方筑牢信任基石,技术方提供创新工具,行业方把握发展方向,可信资产 IPO 与数链金融 RWA 的双轮驱动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RWA 创新:全球资本配置的新引擎
现实世界资产(RWA)的代币化被于佳宁视为链改 2.0 时代最具革命性的创新方向。他解释道,RWA 的核心在于通过区块链新金融基础设施的结合,提升资产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证券化与代币化的双向融合。这一过程不仅激活了传统金融体系中的 “沉睡资产”,更重要的是为全球资本配置提供了全新的数字化通道。
于佳宁以近期备受关注的美股代币化为例进一步说明:“Backed Finance推出的 xStocks 体现出 RWA 实践的一种形态,即从链下资产映射到链上交易流程。这一机制实际上重新定义了证券与代币的关系,使美股等传统资产获得了去中心化市场的入口,在无需依赖传统证券交易所的前提下,构建出一个以链上身份认证、智能合约撮合和稳定币结算为基础的新型交易逻辑。”
这种新型交易逻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金融市场的时空限制和参与壁垒。于佳宁引用数据指出,当前全球稳定币市值已接近 2500 亿美元,过去 5 年间增长超过 22 倍。他预测,到 2030 年,以 RWA 和稳定币为核心的数字金融体系规模甚至有望达到 3.7 万亿美元。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无疑将重塑全球资本的流动路径和配置格局。
六方联动:构建 RWA 发展的生态基石
链改 2.0 下的 RWA 发展离不开生态体系的支撑。深圳 830 六方会谈明确了 “生态、项目、资金、合规、技术、行业” 六方的职责定位,构建了一个 “生态共建 — 价值共创 — 风险共担” 的新型关系网络。于佳宁强调,这种六方联动并非简单的角色叠加,而是基于数字经济特性形成的有机整体。
在这一体系中,生态方作为协同框架的搭建者,整合丰富的产业资源,构建多元化合作平台;项目方作为资产标的的核心提供者,负责筛选具有创新性和发展潜力的项目;资金方在激活价值流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为优质项目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合规方为链改 2.0 划定明确的行为边界,确保所有创新活动均符合法律法规与监管要求;技术方提供区块链、RWA 等关键技术解决方案,保障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与高效性;行业方则承担着校准发展方向的重要职责,推动相关政策规则与标准的制定。
于佳宁特别强调了合规在 RWA 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在境内的探索中,关键是探索制度体系,只有监管体系完备、架构搭建完成、技术方案落地,才能真正实现有序开放。” 深圳六方会谈达成的共识中,专门设立了 “链改 2.0 沙盒”,为创新项目提供可控的测试环境,在保障合规的前提下鼓励大胆创新与实践,实现创新与合规的平衡发展。
挑战与展望:中国方案的全球意义
尽管前景广阔,RWA 在链改 2.0 时代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于佳宁坦言,从生态方的 “传统观念束缚” 到项目方的 “市场认知低”,从资金方的 “资产生成 / 流通 / 管理” 难题到合规方的 “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从技术方的 “性能瓶颈” 到行业方的 “政策不明朗”,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各方力量共同攻克。
面对这些挑战,于佳宁提出了中国特色的 RWA 发展路径。他认为,RWA 的发展应强调收益的价值分配机制,发掘以数据价值为核心的现实世界资产价值。唯有坚持法治先行,探索中国特色模式,才能确保 RWA 真正服务于中国实体经济。
深圳作为中国数链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在链改 2.0 时代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于佳宁指出,深圳六方会谈形成的共识将为全国链改提供 “深圳样本”。会谈期间签署的《“可信资产 IPO + 数链金融 RWA” 链改 2.0 深圳共识》、展示的《链改 2.0— 从数字资产到 RWA》新书课题、以及落地的第一个链改 2.0 项目实验室,标志着中国在 RWA 领域的实践已从概念走向实操。
展望未来,于佳宁充满信心地表示:“未来的核心竞争,不再是金融产品种类的多寡,而是看谁能率先构建出一套可信、低摩擦、高开放的 RWA 标准与生态体系。” 在他看来,链改 2.0 下的 RWA 发展不仅将提升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更有望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为全球资本配置格局带来革命性变化,推动形成更加公平、高效、包容的全球金融新秩序。
于佳宁的愿景是,通过链改 2.0 的深入推进,让价值流动无界,让信任无需中介,让金融回归服务本质。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实践经验将为全球 RWA 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金融创新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来源:央链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