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柯达和诺基亚在其行业霸主地位的终结,究其根源在于未能充分认识到技术范式的转换。然而,对于特定产业来讲,技术范式的演化充满各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预见也包含复杂因素,出版产业亦然。在社会语境中,传统出版、数字出版、智能出版等话语共识,均是技术
柯达和诺基亚在其行业霸主地位的终结,究其根源在于未能充分认识到技术范式的转换。然而,对于特定产业来讲,技术范式的演化充满各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预见也包含复杂因素,出版产业亦然。在社会语境中,传统出版、数字出版、智能出版等话语共识,均是技术演化到出版层面上的高度总结。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凝练表达,蕴含显见的技术逻辑和范式演进的鲜明足迹,并深附强烈的现实指向和未来愿景:一方面,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离不开技术要素对出版产业的转移、赋能与融合;另一方面,以人工智能为技术标杆迅速聚拢起来的新兴技术体系,正以蓬勃之力催生出版产业的新业态和新愿景。毫无疑问,技术对出版业的改变和影响,一直深受学者的关注和探索,特别是现代技术在推动产业转型与深度融合时所引起的出版业深刻变革,已成为人们追踪和透视出版业态变化的重要焦点。
诚然,技术在出版业中的角色如此显而易见,旧有出版技术的剔除或转换,往往面临着传统出版产业的落寞与退隐,而新兴技术体系的形成或嵌入,又会带动新兴出版业态的崛起与繁荣。以至于技术与产业在实践层面的强关联,历来是学者们试图从学理层面来解释两者联动变化的重要议题。基于此,这里对出版技术相关现象的关注,主要源于两方面的思考:一是希望使用一个恰切的概念指称,来观察和解释技术与出版产业在介入融合过程中的动态、复杂且非线性的作用关系;二是希望用一个贯通的分析模型,来拈出和呈现技术与出版产业之间的内在机制与演化面貌。
那么,怎样的概念指称和分析模型能够发挥显微镜的透视功能,为研究者放大和铺陈技术与出版产业之间微观且复杂的作用关系?出版产业中的新旧技术演化呈现着怎样的结构模式?其演化规律又是如何?这些问题在现有出版研究中尚未得到充分解释。因此,针对出版活动所直面的技术境遇,此处尝试引入“技术范式”“产业技术范式”等相关理论,提出使用“出版产业技术范式”这一概念,来回应“技术与出版产业之间的作用关系”这一现实叩问。
1.概念界定:技术范式及出版
产业技术范式
技术范式理论不仅具有哲学渊源的视野传统,还深具跨学科的理论特征。出版产业技术范式是技术范式理论的分析框架,在出版产业领域的概念移植和理论引介,也是出版产业的技术现象研究,寻求技术演化的本质规律,解释出版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深度融合发展的可能路径。
“范式”一词最早由托马斯·库恩(Thomas S. Kuhn)提出,意指某些实际科学实践的公认范例,因被用来分析科学研究演进方式而成为学术热词。①曾有学者将其凝练为:一门学科的理论或是特定共同体成员所共有和维持的价值、信念、技术,或凝聚在一起的理论、内容及方法。②近几年,出版学研究对范式的引介,便深具库恩的科学范式思想痕迹,不少出版学术精锐都曾对此做过有益思考。在其他学科领域中,也有学者并未严格遵循库恩的范式本意,而是在类比或隐喻的基础上,将“范式”一词视为描述某种现象发展规律的研究基点。比如,“范式”“技术范式”“产业技术范式”三者在概念内涵上便有着密切关联。1982年,乔瓦西·多西(Giovanni Dosi)将其引入技术创新研究中,提出科学范式的孪生概念“技术范式”,并将其视为“解决技术问题的一种模式或范型,包括问题的观念体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③。此处“技术范式”中的“范式”,便是通过类比的方法进行的概念移植,是库恩范式概念内涵的泛化。多西对“技术范式”概念的明确界定,奠定了技术范式的理论基础,并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展现出良好的理论延展性和解释力,衍生出一系列诸如技术—经济范式、技术创新范式、产业技术范式、社会—技术范式等交叉子域。④其中,产业技术范式是科恩拉德·德巴克尔(Koenraad Debackere)等人关注到技术范式的产业特定性而提出来的一个关键概念,继而发展为技术范式理论扩散性研究中的重要一支,这一概念旨在强调特定产业中技术发展的形成路径和演化趋势。⑤作为厘清产业发展与技术范式关系问题的轴心概念,国内学者丁云龙曾明确指出:产业技术范式是产业技术系统内在结构关系所表现的某种模式或范型,是技术与产业相互作用关系的集中体现。⑥从某种程度上说,产业技术范式置于产业层面的技术实践语境之下,可被视为观察技术与特定产业实现演化、融合和共生的极佳视点。与之相承,这里将“出版产业技术范式”界定为:它反映的是技术演化到出版产业层面的一种存在状态,是出版技术形成过程与出版产业进行组合、演化和共生的实现途径与生产方式的综合体现。作为表征技术与出版产业其他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构关系模式,“出版产业技术范式”这一概念是产业技术范式理论在出版活动这一特定领域的视点聚焦,对其进行详细考察,需从整体观、系统性、过程论和动力学等多角度,将技术与出版产业作为独立要素进行特别观照。
2.指称对象:技术与出版产业
之间的作用关系
产业技术范式不是技术范式,也不是技术范式的一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两者的指称对象不同。⑦指称对象反映一个学术概念所包含的核心问题域和所寻求的目标解域,是此概念区别于其他关联概念所必须具备的特有要质。从关联概念的指称对象来看,出版产业技术范 式的指称对象,可在上位概念“产业技术范式”的理论样板中,找寻自身概念图式的基本定位。与技术范式的指称对象是技术本身不同,产业技术范式的指称对象是技术与产业的复杂关系,其问题域是技术在产业系统中的结构及演进机理,解域是寻找沿着技术轨迹的产业升级与演化规律。技术从来不是自在自为的存在,任何技术创新或产业技术变革,必然有着技术与他者产生联系并发生作用的复杂现象,如技术—经济范式、技术—社会范式等。出版产业技术范式也是技术与他者的关系在出版这一特定领域的具体体现:一方面,技术要与出版 产业其他要素保持间隔。这意味着其问题域与解域不能把技术混同于出版产业中的其他要素,如出版制度、出版经济、出版组织、出版文化等,而是要将技术视为独立要素,构造出出版产业技术现象的动态背板,以靠前反映技术在出版产业中的演化面貌;另一方面,技术又不能完全脱离出版产业中的其他要素而独立演化。当技术与出版产业实现结合,需要遵循出版产业的基础设施、制度框架、技术标准、市场需求等条件,方能适应性地实现由“技术”到“出版技术”的转化,并嵌入或改造出版产业的生产方式。显然,出版产业技术范式又不能完全将技术从出版活动中抽离出来,需与出版产业中的组织要素、制度要素、知识要素等进行适度关联。因此,从上位概念的指称对象来看,技术与出版产业的关系问题将是构成指称对象的基本范畴。
从概念本身的研究指向来看,“出版产业技术范式”包含两点元素和一个关系:一是概念中的“出版产业”元素。技术既可以形成出版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也可以划定出版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边界,前者由技术的共相性所带来,后者由出版产业的特定性所赋予,这使得出版产业拥有与其他细分文化产业在技术范式上的异质性。异质性是标定出版产业技术范式具有特定性的思维前提,倘若不存在异质性,技术范式的跃迁和演化就无从谈起。二是概念中的“产业技术范式”元素,即研究的核心指向是产业结构中的技术现象,以及由技术引发的产业演变。它不同于出版产业系统中的文化标签、经济属性、社会效益和媒介特质等因素在出版产业层面化形出的其他模式范型,所形成的范式图景有着自身的问题空间和解释范围。概念中的“出版产业”与“技术范式”的关系也不是割裂的两面。因为任何技术对各行各业的介入,其演化结果都将被特定产业活化为特定产业之技术,比如出版活动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便产生了数字编校技术、关键词核查技术、参考文献校对技术等能为出版活动所用的产业技术。因而,无论关系尺度如何,其指称对象需要涉及两个要素和一个关系,即技术和出版产业这两个要素,以及技术与出版产业共同演化这一个关系。
综上,这里将出版产业技术范式的指称对象描述为技术与出版产业之间的作用关系,并从如下方面加以界标:首先,它不是遵从出版产业研究中的经济分析路径,而是进入技术内部,立足于技术介入和产业演化的过程本身,去寻求出版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根源,这要求将“技术”与“出版产业”两者的作用关系看作一个具有核心、具有层次、具有内在结构的研究对象,以此避免指称对象的质点化。其次,该指称对象包含一定的问题域和需要探明的解域。如:要了解技术如何推动出版产业向数字出版、智能出版等更高级、更合理化的方向 发展,这需要探明技术与出版产业实现演化的动力机制;要打开技术与出版产业实现演化共生的过程“黑箱”,这便关系到出版产业技术范式形成的结构模式;等等。对上述问题的研究解答,体现了出版产业技术范式的问题域和解域,它们是形塑出版产业技术范式的关键界标。
(节选于《基于长河模型的出版产业技术范式初探》,该文刊载于《现代出版》2023年第6期,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2024年第3期全文转载。)
注释
①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9-11.
② 郑雨,沈春林.技术范式的结构与意义[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66-70.
③ DOSI G.Technological paradigms & technological trajectories[J].Research policy,1982(11):147-162.
④ 金晶,孙启贵,汪琛.技术范式的演进脉络研究[J].科技传播,2022,14(6):1.
⑤ DEBACKERE K, CLARYSSE B, WIJNBE N M,et al. Science and industry—a theory of networks and paradigms[J].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 1994,6(1): 21-37.
⑥ 丁云龙.产业技术范式的演化分析[M].哈尔滨: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78.
⑦ 董铠军.产业技术范式:概念、结构及演进机制辨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6):60.
周小莉,管理学博士,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出版基础理论、出版文化与技术、出版产业研究。
出版六家
出版人的小家
出版六家公众号的所有内容,均为原创。
未经许可,请勿使用。
欢迎合作、转载。
来源:小萱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