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至今,我们拍摄短视频600多条,抖音粉丝人数1444.5万,全平台粉丝量已累计达3000多万,视频播放量150亿。“三根葱”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络红人!
三根葱“男团”
在这个全民短视频时代,我一直希望我的乡亲也能当上主角,在网上“火”一把,期待着我的村庄能借着这把“火”势,搭上“网红经济”快车,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我是“三根葱”主创人陆嘉伟。一个热衷乡土文化,深耕原创内容,梦想有一天让全村人都能靠短视频赚钱的自媒体人。
2020年至今,我们拍摄短视频600多条,抖音粉丝人数1444.5万,全平台粉丝量已累计达3000多万,视频播放量150亿。“三根葱”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络红人!
很多人问我,怎么想到要回农村拍短视频?为什么要找3位农民当主角?
之前,我在西安卖二手车,收入不错,但还是想尝试更有意义的副业。当时抖音刚兴起,受到李子柒等乡村题材创作者的启发,我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能让村里的农民当主角?
2020年7月,带着这个想法,我和王雷浩回到家乡——蒲城县罕井镇南白堤村,开始拍摄短视频。
然而,万事开头难。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难题就是找不着演员。我跑遍全村,没一个人应承。无奈之下,只得“抓壮丁”求助父亲。父亲完全没有表演天分,试了很多次都不行,他劝我再别折腾这“没名堂”的事!可我坚持要拍,他只好请来3位关系好的叔伯。就这样,“大葱”陆万荣、“二葱”缑永兰、“三葱”陆建昌的“三根葱”组合算是成立了。
我和王雷浩每周末回村拍摄,内容多数都是搞笑段子,辛苦经营3个月,粉丝才过千。每周往返西安、蒲城,劳心费钱。为节约成本,日更视频,10月初,我们不顾家人的反对,辞去工作,回村专职创作。
5人团队正式成立,三个老汉出镜、我写文案,王雷浩负责拍摄剪辑。为保证日更,我和王雷浩每天只能睡4个多小时。3个叔伯没有表演经验,不到1分钟的视频,常常要拍一整天。当时我们只有一台简易摄影机,视频拍摄又是一镜到底模式,一个人没拍好,所有人都得重来。为了拍摄一个“三葱”从土堆上跳下来的镜头,大家上上下下折腾了50多次。这样的状况每天都会发生。但大家的辛苦好像打水漂一样,视频发出后,点赞量寥寥,涨粉很慢。“大葱”陆万荣干脆不干了,跑到铜川打工去了。我连劝带哄才把他请回来。
人的问题解决了,资金却断了。为了让团队运营下去,我四处借钱。最糟糕的是遭遇创作瓶颈,每天绞尽脑汁不知道要拍啥?山穷水尽时,王雷浩提议去村东煤窑试试。没有精心设计场景,没有刻意琢磨语言,脸上沾着煤灰的“三根葱”用陕西方言讲述最朴实的道理:“不好好学习,将来像爷一样扛煤!”
谁都没想到这条会爆!一夜之间点赞200多万,粉丝数量迅速涨到10万。网友评论很多:有人说“笑着哭了”,有人说“想父母了”,有人表示每天看一遍,激励自己。
这次爆红让我们豁然开朗:艺术不是飘在天上的云,而是长在地里的葱。故乡的泥土里藏着我们的根。纯正的乡土气息正是我们不竭的“创作源泉”和“流量密码”。让农村生活的烟火气扑面而来,让乡亲们朴素真诚的价值观和生活哲学活跃于手机端,网民的“乡愁记忆”就会“活”起来。这大概是我们“出圈”的秘诀。
此后,我们更加注重内容的价值引领。2023年,成立了专门的剧本创作团队,我们陆续创作了《人世间》《常回村里看看》《以家之名》等系列,让家常故事浸润人心,以乡音乡情唤起共鸣。
5年,1800多个日夜,我们坚持日更、精进内容。越来越多的人刷到了“三根葱”,我们团队也逐步发展壮大。除了我和王雷浩两个“90后”,其余20多人均是“00后”,演员更是覆盖了全村的父老乡亲,南白堤村就是我们的天然影棚。
当下,带货是流量变现的最快方式,但我更想稳扎稳打做好内容,因为曾经做过的每一条视频都在教育我,本分做人,实在干事,优秀作品才是我们走得更远的底气。
三根葱团队 (陆嘉伟 提供)
如今,我们正尝试走短剧路线,新拍摄的短剧《十八弯》已经上线,或许我们能借此探索出一条新路子,通过短剧创作,带领全村人走上增收新路,让乡亲们真正享受到短视频带来的红利。
来源:渭南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