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说清楚抗战胜利的5个日期、日本的4份投降书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5 18:41 1

摘要:抗战胜利日或日本投降日有8月15日、8月21日、9月2日、9月3日、9月9日之说,多个日期很容易搞混淆。

抗战胜利日或日本投降日有8月15日、8月21日、9月2日、9月3日、9月9日之说,多个日期很容易搞混淆。

也经常有人把8月15日《终战诏书》、9月2日《降伏诏书》《日本向同盟国投降书》、9月9日中国战区《降书》搞混淆,究竟怎么回事呢?

本文把这些完整梳理清楚。

8月15日 乞求投降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8月9日,日本裕仁天皇召开御前会议,与日本内阁商议。

8月10日凌晨6时,日本政府照会中立国瑞士、瑞典驻日大使,经两国照会中、苏、美、英四国政府,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

这期间,日本主战派和主和派依然没能就投降的事宜达成一致。

8月14日,裕仁天皇再次召开御前会议,通过内阁首相铃木贯太郎起草的《终战诏书》,并于次日凌晨1时完成诏书宣读的录音。

8月14日午夜至15日凌晨,少壮派军官发动政变,包围皇宫搜查录音盘,枪杀近卫师团长,试图阻止天皇录音播放。但因军部高层反对,兵变迅速被镇压,陆相阿南惟几于15日凌晨自杀。

8月15日正午12时,日本广播播放《终战诏书》录音,宣布投降。

日文的汉文训读体

中文版本,由铃木贯太郎内阁委托汉学家川田瑞穗起草: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眷眷不忘者;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己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念及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至于负战伤,蒙战祸,失家业者之生计,亦朕所深为轸念者也;今后帝国所受之苦固非寻常,朕亦深知尔等臣民之衷情,然时运之所趋,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以为万世之太平

朕于兹得以维护国体,信倚尔等忠良臣民之赤诚,并常与尔等臣民同在。若夫为情所激,妄滋事端,或者同胞互相排挤,扰乱时局;因而迷误大道,失信义于世界,此朕所深戒。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念任重而道远,倾全力于将来之建设,笃守道义,坚定志操,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全文讲的冠冕堂皇,全是溢美之词,只字不提“投降”、“战败”字眼,可以说是颠倒黑白,对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他国人民造成的惨痛伤害,丝毫没有反省之意,可见倭国之狡诈无比、厚颜无耻。

一、日本政府已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二、该指挥官应即通令所属日军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并迅速派代表至玉山接受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之命令。

三、军事行动停止后,日本可暂保有其武器及装备,保持现态势,并维持所在地之秩序及交通,听候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之命令。

四、所有飞机及船舰应停留现驻地,但长江内之船舰,应集中宜昌、沙市。

五、不得破坏任何设备及物资

六、以上各项命令之执行,该指挥官及所属官员,均应负个人之责任,并迅速答复为要

8月17日,冈村宁次复电蒋介石,派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等,于18日乘飞机至杭州,候命飞江西玉山

玉山机场跑道因遭遇台风被雨水损坏,蒋介石电告冈村宁次,洽降地改为湖南芷江。玉山与历史性事件失之交臂。

8月20日,何应钦率中国陆军参谋长萧毅肃等人,由重庆飞抵芷江。同日,各方面军司令官从各地到达芷江:

第一方面军卢汉,第二方面军张发奎

第三方面军汤恩伯,第四方面军王耀武

昆明防守司令部司令杜聿明

第三方面军副司令郑洞国张雪中等。

8月20日晚,何应钦在芷江召开军政要员会议。

8月21日,在盟军飞机监护下,乞降代表今井武夫一行8人乘日本飞机自汉口飞抵芷江。

8月21日-23日,洽降会议正式举行。日军交出了在华兵力部署图,接受了中国令其陆、海、空三军缴械投降命令备忘录。参会人员有:

中方人员:“陆总”参谋长萧毅肃中将、“陆总”副参谋长冷欣中将;

美方人员:美军参谋长柏德诺(或译“波特勒”)将军;

日方人员:日军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少将,参谋桥岛芳雄中佐、前川国雄少佐,译员木村辰男,飞行员杜员喜八少佐、久保善辅、小八重里正(皆准尉),雇员中川正治等。

8月23日下午,洽降会议结束后,何应钦召见今井武夫,告之日本投降书签字地点定为南京

芷江受降终结了十四年抗战,它是亚洲,也是二战东方主战场胜利的标志点。

这也是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首次以战胜国姿态接受战败国的投降。

9月2日 投降盟军

8月17日,日本天皇发布敕谕,命令所有武装部队停止一切战斗行动,向同盟国投降。

8月28日清晨,首批美军分成空中、海上两路在日本本土登陆。

8月30日下午,确定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定于9月2日上午9时举行。

9月1日上午,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签字仪式预演。

9月2日,历史性的日子终于到来。盟军对日本8月15日《终战诏书》不满意,日本又重新写了《降伏诏书》。

《降伏诏书》译文

朕接受昭和二十七年七月二十六日,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在波茨坦发表、其后苏维埃联邦参加之宣言所载各项条款。敕令帝国政府及大本营按照盟军最高统帅提示代朕签署投降书。并根据盟军最高统帅之指示向陆海军发布一般命令:朕命令朕之臣民立即停止敌对行为,放下武器,诚实履行投降书全部条款、并帝国政府及大本营发布之一般命令。

裕仁昭和二十年九月二日

内阁总理大臣 稔彦王 国务大臣公爵 近卫文麿

海军大臣 米内光政 外务大臣 重光葵

运输大臣 小日山直登 大藏大臣 津岛寿一

司法大臣 岩田宙造 农林大臣 千石兴太郎

国务大臣 绪方竹虎 内务大臣 山﨑岩

商工大臣 中岛知久平 厚生大臣 松村谦三

文部大臣 前田多门 国务大臣 小畑敏四郎

陆军大臣 下村定

中国代表团6人:

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长徐永昌上将,

军委会高级顾问海军杨宣诚中将,

国府参军朱世明少将,

驻西南太平洋盟军总部首席联络参谋王之少将,

军令部情报部情报处处长李树正少将、王丕承少将。

日本代表团11人:

两位首席代表外相重光葵、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

外务省的冈崎胜男、加濑俊一、太田三郎,

陆军的宫崎周一中将、永井八津次少将、杉田一次大佐,

海军的富冈定俊少将、横山一郎少将和柴胜男大佐。

9月2日7点,各国240多名记者站立在指定位置上。

8时整,盟军太平洋战区总司令、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登上“密苏里”号战舰。随后,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陆军上将和各国代表也先后登舰。

9时2分,仪式开始。日本外相重光葵、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分别代表日本政府日军大本营签字。

接着,盟国代表麦克阿瑟总司令、美国代表尼米兹上将、中国代表徐永昌上将等各国代表先后签字。

仪式完毕,上千架美国飞机从上空掠过,宣告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大浩劫的结束。

当天,日本天皇发布诏书,命令日本臣民“速停敌对行为,放下武器”,着实履行投降书之一切条款。

至此,正式宣告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徐永昌登舰

日本投降书

《日本向同盟国投降书》译文

余等兹对美利坚合众国、中华民国、大不列颠帝国,各国政府首脑,于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七月二十六日于波茨坦宣而尔后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之参加公告条款,并根据日本政府、天皇、及日本帝国大本营之命令代表受诺之。前述四国以后称之为同盟国

余等兹布告,无论日本帝国大本营,及任何地方所有之日本国军队,与夫日本国所支配下一切军队,悉对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余等兹命令任何地方之一切日本国军队,及日本国臣民,即刻停止敌对行动,保存所有船舶及军用财产,且防止损毁,并服从同盟国盟军最高统帅及其指示,对日本国政府之各机关所课之一切要求,应于以应诺。

余等兹命令日本帝国大本营,对于任何地方之一切日本国军队,及由日本国支配下一切军队指挥官,速即发布其本身或其支配下之一切军队无条件投降之命令。

余等兹命令所有官厅、陆海军之职员,命令其遵守其施行同盟国盟军最高统帅为实施此投降文件,认为适当而只自己发出,或根据其委任发出之一切布告其指示,且命令右开职员,除由同盟国盟军最高统帅,或根据其事务委任,与解除其任务以外,均须留于各自原有地位,且仍继续行使各个之非战斗任务。

余等兹为天皇、日本国政府、及其继续者,承约切实履行波茨坦公告之条款,发布为实施公告之同盟国盟军最高统帅,及其他特派同盟国代表要求之一切命令,且实施一切措置。

余等兹对日本国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命令,即速解放现由日本国支配下所有同盟国俘虏,及被拘留者,且执行对彼等之保护、运贴、给养,及对指定地点之迅速运输等措置。

天皇及日本国政府统治国家之权限,置于为实施投降条款采用认为适当措置之同盟国盟军最高统帅之限制下。

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二日午前九时四分于东京湾。

重光葵/しげみつ まもる

——承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之命并为代表

梅津美治郎/うめづ よしじろう

——承日本帝国大本营之命并为代表

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二日午前九时八分,于日本东京湾,美利坚合众国、中华民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及为日本国存在战争状态之其他联合国家之利益而受诺之。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

——盟军最高统帅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Chester William Nimitz

——美利坚合众国代表

徐永昌

——中华民国代表

布鲁斯·奥斯汀·弗雷泽/Bruce Austin Fraser

——联合王国代表

库兹马·尼古拉耶维奇·杰列维扬科中将/Кузьма́ Никола́евич Деревя́нко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代表

托马斯·阿尔伯特·布莱梅/Thomas Albert Blamey

——澳大利亚联邦代表

劳伦斯·摩尔·科斯格雷夫/Lawrence Moore Cosgrave

——加拿大自治领代表

雅克-菲利普·勒克莱尔·德·豪特克洛克/Jacques-Philippe Le Clerc de Hauteclocque

——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代表

康拉德·艾梅尔·兰伯特·赫尔弗里奇/Conrad Eiml Lambert Helfrich

——尼德兰王国代表

伦纳德·蒙克·伊塞特/Leonard Monk Isitt

——新西兰自治领代表

【花絮】

1. 正式仪式上,美军代表均穿衬衫军便装,不系领带、不佩勋章,以此表达对日军的轻蔑。

2. 日本外相重光葵签字时,因假肢不便(1932年“上海虹口公园炸弹事件”受伤)险些跌倒,签字笔无墨水,需借美国军官笔完成签署。

3. 同盟国保留的投降书是墨绿色真皮封面,日本所得文本是廉价的黑色帆布封面,表达对日的蔑视。

9月3日 胜利纪念日

9月2日签署的日本投降书,次日生效。

9月3日,中华民国政府下令举国庆祝,放假1天,悬旗3天。抗战胜利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后来台湾当局为了统一各军种节日,1955年将抗战胜利日作为陆海空三军的军人节

1949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将8月15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1951年,政务院发布通告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

2014年,全国人大以立法形式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9月9日 南京受降

1945年9月9日9时(三九良辰)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军史馆)举行。

中方受降代表5人:

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陆军一级上将,

海军总司令陈绍宽海军一级上将,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陆军二级上将,

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萧毅肃陆军中将,

空军作战指挥部参谋长张廷孟空军上校。

日方投降代表7人: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陆军大将,

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陆军中将,

中国方面舰队司令官福田良三海军中将,

第10方面军参谋长谏山春树陆军中将,

中国派遣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陆军少将,

第38军参谋长三泽昌雄陆军大佐,

中国派遣军参谋小笠原清陆军中佐。

盟国方面:

有美国麦克鲁中将、柏德勒少将,英国海斯中将等,中外来宾共307人。

日本投降代表到达休息室时,解下军刀分别献给中国将领:冈村宁次的军刀献给何应钦,小林浅三郎的军刀献给萧毅肃,今井武夫的军刀献给冷欣,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9月9日上午8时许,参加投降签字典礼的各界代表千余人陆续到场。

8时51分,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入席。

8时52分,日军投降代表冈村宁次一行入席。

8时53分,何应钦宣布中外记者拍照摄影5分钟,然后让冈村宁次呈交证明文件。

9时正,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典礼正式开始

何应钦将事先写好的日军降书中文本两份,交萧毅肃转送冈村宁次。冈村宁次阅读后在两份投降书上签字,在签字盖章后低头俯视降书达50秒之久。

9时6分,何应钦在日军投降书上签字。

9时8分,何应钦将蒋介石的《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命令第一号》交萧毅肃转送冈村宁次,冈村宁次再于受领证上签字盖章。

9时10分,签字仪式结束,日方代表退出会场。

这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史上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是名垂青史的重大事件。

小林浅三郎(右)向何应钦呈递投降书

16个受降区

参照南京受降仪式,中国战区设立16个分区受降点,办理各地日军缴械事宜。中国战区共接受投降日军总数131.6万,其中陆军120.8万、海军10.8万。

受降区北至平津,南至台湾、越南,共同见证着伟大时刻……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日军投降仪式在台北举行,中国正式收复被日本殖民统治达50年之久的宝岛台湾,洗雪了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