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论调并非首次出现,但与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始终如一的中立立场和主张谈判以促进和平形成鲜明对比。特使的这种论调并非首次出现,但与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始终如一的中立立场和主张谈判以促进和平形成鲜明对比。
“我认为,如果中国今天切断对俄罗斯的支持,战争明天就会结束。”
日前,美国俄乌问题特使基思·凯洛格在“雅尔塔欧洲战略”年度会议上的这番话一石激起千层浪。
种论调并非首次出现,但与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始终如一的中立立场和主张谈判以促进和平形成鲜明对比。特使的这种论调并非首次出现,但与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始终如一的中立立场和主张谈判以促进和平形成鲜明对比。
凯洛格发表言论之际,正值俄乌冲突进入新一轮紧张周期。波兰集结4万大军封锁与白俄罗斯边境,各种新型武器装备齐上阵,空军和防空系统全面进入实战戒备,让人不禁怀疑,若是波兰和俄罗斯直接接壤,是不是就要直接封锁俄罗斯了。
与此同时,俄罗斯则在联合军演中演练用伊斯坎德尔战术核导弹对波兰进行报复性打击,双方如今剑拔弩张,形势危如累卵。美加两国也在白令海举行规模空前的空海演习,F-35战机和加拿大军舰模拟北极高纬度环境下作战,明显是针对俄罗斯而来。
地区紧张局势不断升温之际,美国特使的言论将焦点转向中国,试图塑造“中国对战争持续负有责任”的叙事。
这已不是美国第一次对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角色进行污名化。今年1月,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就在安理会审议乌克兰问题时指出,美国代表持续传播虚假叙事,对中方进行污蔑抹黑。
美国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中国在支持俄罗斯进行战争,二是中国提供了各类军事补给用品给俄罗斯,三就是中国在国际舆论上为俄罗斯辩护,提供了“政治掩护”。
耿爽直斥:“这三点都是彻头彻尾、地地道道的谎言。”并进行了有力驳斥: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军事补给,战场的局势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如果中国真的向俄罗斯提供政治掩护,就不会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尊重各国主权与领土完整;
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并非空谈,而是有大量实际举措在的。去年,中国与许多热爱和平的国家联合发起成立了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汇聚了埃及、南非、印度尼西亚等17个“全球南方”国家。
这一小组在2025年3月于纽约举行会议,讨论乌克兰冲突的最新进展和和平谈判动态,会后发表联合声明,重申以政治谈判和外交手段解决冲突的立场,并呼吁立即实现全面停火。
小组一直致力于反映全球南方国家及其他相关国家对乌克兰危机的关切,强调任何冲突都无法通过军事手段彻底解决。
中国还派出特使开展穿梭外交,与当事方保持接触,为和平奔走促谈充当了俄乌中间人的身份。这些实际行动体现了中国政治解决危机的一贯立场,那就是追求和平。
在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四个已经以不同方式介入冲突:英国向乌克兰输送了大量武器装备;法国推动欧盟对乌援助基金扩容;美国与俄罗斯直接博弈。
唯有中国保持了最为稳定的立场,那就是中立并努力推动和平。这种中立立场不是消极的回避,而是基于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原则的积极选择。中国坚持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这是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准线。
中立的立场使中国成为唯一能够与各方保持对话的国家。中国与俄罗斯有着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乌克兰保持着传统友好关系,与欧洲主要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这种独特地位使中国成为理想的调停者。
西方战略家们可能难以理解中国为什么能够在这场危机中保持战略定力。事实上,中国的“不下场”正在打乱西方的算盘。
在地缘政治的博弈里,联合国五常只要有一个不参与,其他几方就难以真正撕破脸。谁先动手,谁就可能让中国坐收渔翁之利,没人愿意当那个“冤大头”,这就导致大家都不敢挑起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国际局势的稳定。
北约明白,如果和俄罗斯全面开战,欧洲必然深陷泥潭,美国不得不抽调印太资源支援,亚太战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俄罗斯同样清楚,一旦与北约擦枪走火,中国对俄罗斯的影响力势必进一步增强。
中国坚持不搞军事集团、不主动挑衅、不卷入代理人战争,同时系统性地布局国内产业链、自主科技、粮食能源安全和军力现代化。
中国倡导的和平小组代表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渴望和平的声音。这些国家意识到,俄乌冲突已对全球许多国家造成广泛影响,造成了许多包括粮食安全、人道主义援助在内的各种问题。
这种包容性的和平倡议与西方片面施压形成鲜明对比。
全球南方国家不愿意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而是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作为全球南方的重要一员,正在为这些国家提供表达关切的平台和渠道。
日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耿爽在安理会紧急会议上再次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克制:“在当前形势下,任何误解误判都将导致各方不信任的加剧,任何对抗言论都可能刺激局势升级,任何军事摩擦都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动荡,因此各国才更需要对话交流,而不是零和博弈。”
中国在联合国发起成立的和平小组已经汇聚17国力量;中国派出的特使仍在开展穿梭外交,这些行动都是中国追求和平的生动体现。
中国选择的不是战场的一方,而是和平的一方,稳定的,发展的一方。
参考信源:
美特使声称“如果中国今天切断对俄罗斯的支持,战争明天就结束”,中方驳斥——环球网2025-09-15
来源:周律鸣法一点号